“誰來養活中國”?中國已給出確定答案
新華社天津3月20日電題:“誰來養(yang) 活中國”?中國已給出確定答案
新華社記者宋瑞
誰來養(yang) 活中國?中國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將糧食安全作為(wei) “永恒課題”,並已給出確定答案——自力更生,自己養(yang) 活自己。
長期以來,中國堅持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yang) 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
日前在天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種業(ye) 博覽會(hui) 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萬(wan) 建民表示,中國糧食生產(chan) 實現多年豐(feng) 收,口糧安全,穀物基本自給。其中,中國水稻、小麥單產(chan) 高於(yu) 世界平均水平。
農(nong) 以種為(wei) 先,種子關(guan) 係到14億(yi) 多人的“口糧”。2013年,中國就提出了建設種業(ye) 強國。近年來,中國啟動了新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nong) 業(ye) 種質資源普查,實施了新修訂的種子法,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家海洋漁業(ye) 生物種質資源庫……一項項紮實行動讓“好種子”在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良種是穩產(chan) 增產(chan) 的基礎。天津市金良農(nong) 作物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負責人陳金良與(yu) 當地農(nong) 戶們(men) 一起整理育秧田,為(wei) 今年2000畝(mu) 稻田插秧做準備。
“去年是個(ge) 豐(feng) 收年,水稻畝(mu) 產(chan) 近1500斤,是我種地這麽(me) 多年來最高產(chan) 的一年。”陳金良興(xing) 奮地說,他們(men) 采購了“津原89”種子,種出的水稻產(chan) 量高、品質好。
在天津,稻種“闖”出一片天,強筋春小麥品種可替代進口,花椰菜品種打破國外壟斷並走出國門,黃瓜育種成果創新能力國際領先,肉羊育種走在全國前列,鯉鯽魚苗種輻射全國;在湖南,水稻育種、辣椒雜交製種、魚類育種等關(guan) 鍵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持續引領世界……
多位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稱,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農(nong) 作物種業(ye) 科技創新水平已步入跟跑、並跑和領跑並存的新階段,已建立較完善的農(nong) 業(ye) 生物育種技術體(ti) 係。
天津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李金田說,自主可控的種子不僅(jin) 讓中國人端牢飯碗,也在“走出去”過程中,幫助多國農(nong) 民增收。
長期從(cong) 事花椰菜育種的天津市農(nong) 科院研究員、國家大宗蔬菜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花椰菜育種崗位專(zhuan) 家孫德嶺讓“中國種”在海外開出“致富花”,其團隊選育的花椰菜種子批量出口到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一些中國種業(ye) 企業(ye) 也將目光瞄準世界。天津惠爾稼種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創新西蘭(lan) 花育種技術,不僅(jin) 縮短了育種周期,更培育出廣受國內(nei) 外客戶歡迎的好品種。
“2022年,我們(men) 向巴西出口1噸西蘭(lan) 花種子,同時進入美國市場。美國客戶今年計劃再采購200公斤西蘭(lan) 花種子。”公司總經理趙前程說。
中國端穩“飯碗”,除了緊緊攥住農(nong) 業(ye) “芯片”,還要牢牢守住耕地這一糧食生產(chan) 的生命線。
2006年,中國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2020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正式施行,基本農(nong) 田上升為(wei) 永久基本農(nong) 田。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
“在嚴(yan) 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的基礎上,我們(men) 還要加強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提升耕地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鄒學校說。
春耕備耕時節,中國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從(cong) “靠天吃飯”到“靠科技增產(chan) ”,廣大農(nong) 戶緊鑼密鼓地開展育苗、管護、整地等作業(ye) ,通過機械化操作,大大提高勞動效率。
在天津市西青區王穩莊鎮的中化現代農(nong) 業(ye) 天津示範農(nong) 場,水稻的耕、種、管、收等環節都與(yu) 物聯網、無人機遙感、無人駕駛等技術相結合,實現全流程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
“10餘(yu) 人的團隊就能管理2萬(wan) 畝(mu) 稻田。農(nong) 場今年預計每畝(mu) 收成能達到1300斤左右,比去年每畝(mu) 增長100斤。”中化現代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天津技術服務中心經理陳偉(wei) 說。
麵對“誰來養(yang) 活中國”的質疑,中國用一個(ge) 個(ge) 數據作出了回擊:糧食產(chan) 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已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95%,品種對單產(chan) 的貢獻率超過45%;到2022年底,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占19.18億(yi) 畝(mu) 耕地的一半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定糧食播種麵積,抓好油料生產(chan) ,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加強耕地保護,加強農(nong) 田水利和高標準農(nong) 田等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中國也在抓緊製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的實施方案。中國計劃到2025年建成10.75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同時改造提升1.05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以此穩定確保1.1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糧食產(chan) 能。
中國不僅(jin) 養(yang) 活了自己,還為(wei) 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wei) 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努力。
據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消息,近年來,中國向布基納法索、敘利亞(ya) 、塞拉利昂等地提供糧食援助,對緩解當地人道主義(yi) 危機、促進世界消除饑餓目標實現發揮積極作用。
在非洲,中國還通過援建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推廣適應當地的雜交水稻、菌草等作物,派遣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加強人員培訓等多種方式,助力非洲構建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稱,作為(wei) 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chan) 國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如今的中國有能力解決(jue) 吃飯問題,並為(wei) 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去年我國支付體係運行平穩
- 國家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麵比例達87.9%(新數據 新看點)
- 我國將為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定“標尺”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恢複線下舉辦 全球工商界領袖三年來將首次密集訪華
-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六論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
- 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提供堅強保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要講話
- 煥發共青團社會實踐品牌項目新光彩 推動新時代實踐育人高質量發展
- 寧夏永寧團組織: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解難題
- 第八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女子抽糞班裏的北京大妞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將恢複線下舉辦 全球工商界領袖三年來首次密集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