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31條措施”發布5周年——“大陸始終對台胞台企關愛備至”

發布時間:2023-03-22 15:4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回大陸近30年,能獲得這麽(me) 多榮譽,過去想都不敢想,這是來自祖國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我們(men) 都是惠台政策的受益者。”作為(wei) 湖北首位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的台胞,武漢台資企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蕭永瑞對記者感慨道。

  2018年,大陸出台惠及台胞台企的《關(guan) 於(yu) 促進兩(liang) 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簡稱“31條措施”)。5年來,一係列惠台政策措施接連出台,台胞在大陸學習(xi) 、工作、生活越來越方便,享受同等待遇的領域和範圍不斷擴大,獲得感和融入感更強了。

  “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

  從(cong) 產(chan) 業(ye) 、財稅、用地、金融,到就業(ye) 、教育、文化、醫療,“31條措施”涵蓋領域與(yu) 涉及部門之多、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可謂“前所未有”,生動彰顯了“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的重要理念。廣大台胞台商和島內(nei) 輿論高度讚許相關(guan) 措施“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

  “31條措施”出台不久,大陸各地各部門的細化舉(ju) 措接踵而至。“福建66條”“上海55條”“江蘇76條”“湖北62條”“四川70條”……針對性強、覆蓋麵廣,全力保障惠台措施落地生效。

  “公司從(cong) 2018年進駐湖北黃石開始,就一直享受當地‘真金白銀’‘真心真情’的支持和幫助,我們(men) 對企業(ye) 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台光電子材料(黃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德南說。

  “剛來的時候人生地不熟,但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men) 受到地方政府特別關(guan) 照,園區有專(zhuan) 門的項目秘書(shu) 對接,並提供‘保姆式’的幫助,使得整個(ge) 建廠過程非常順暢。”李德南說,公司享受到一係列政策、資金上的優(you) 惠,獲得補貼金額超過1800萬(wan) 元。“最終公司一、二期總投資16億(yi) 元,遠超原計劃投資額。去年6月,二期項目也順利建成投產(chan) 。”

  “大陸落實落細各項惠台利民舉(ju) 措,是我決(jue) 定留下發展的關(guan) 鍵因素。”台灣青年黃柏翔在大陸金融行業(ye) 發展多年,如今就職於(yu) 北京一家央企。他告訴記者,在工作中,深深感受到大陸方麵的誠意與(yu) 溫情。“企業(ye) 不僅(jin) 為(wei) 台灣員工提供了‘五險一金’,還有補充醫療保險與(yu) 企業(ye) 年金、探親(qin) 假和帶薪事假等保障,和大陸同事享受同等待遇。更重要的是,大陸的廣闊舞台為(wei) 台青成長成才、發展事業(ye) 提供了無限可能。”

  春風化雨顯真情,“31條措施”落實同等待遇,幫助台胞在大陸放飛夢想。5年來,上千家台企享受各類稅收優(you) 惠,數百家台企獲得工業(ye) 轉型升級、綠色製造等專(zhuan) 項資金支持。300多名台胞獲得地市級以上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稱號;上萬(wan) 名台胞報名參加各類職業(ye) 資格考試;中國文聯及其所屬各全國文藝家協會(hui) 迄今已吸收台灣地區會(hui) 員82人。

  “抓住機遇開拓事業(ye) 版圖”

  親(qin) 望親(qin) 好,大陸始終秉持“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理念,持續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為(wei) 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從(cong) “31條措施”“26條措施”到助力台企“11條措施”“農(nong) 林22條措施”乃至台胞個(ge) 體(ti) 工商戶新政,大陸接連不斷地出台各項惠台政策措施,給越來越多台胞台企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福祉。

  “大陸惠台政策越來越多樣和細致,比如‘農(nong) 林22條措施’的出台,就給我們(men) 做農(nong) 業(ye) 的台灣人很多幫助,讓我們(men) 可以更安心地在這裏發展事業(ye) 。”台灣高雄科技大學碩士畢業(ye) 生陳燕儒已紮根廣西10餘(yu) 年,成為(wei) 一名“新農(nong) 人”。受惠於(yu) “農(nong) 林22條措施”,陳燕儒的事業(ye) 發展更上層樓。

  “我1998年就來到大陸,屬於(yu) 最早一批來大陸發展的台商。”台商林文禮說,20餘(yu) 年在大陸多地打拚,感受到大陸惠台的種種利好。林文禮近來落戶浙江仙居台灣農(nong) 民創業(ye) 園,打算借著惠台政策的東(dong) 風,發展大健康產(chan) 業(ye) ,助力大陸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相較於(yu) 設立公司,個(ge) 體(ti) 工商戶申辦隻需1人,沒有注冊(ce) 資金要求,納稅額也小,這種“輕騎兵”“漸進式”的創業(ye) 模式十分適合青年發展。去年台胞個(ge) 體(ti) 工商戶新政發布,不少台青積極把握機會(hui) 、大展身手。

  台青邱智良在貴州貴陽定居發展十餘(yu) 年,幾年前,他與(yu) 母親(qin) 一起創辦“寶島阿嬤”台灣私房菜餐廳。成功申領台胞個(ge) 體(ti) 工商戶執照的他振奮地說,“國家對台胞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men) 也要抓住機遇,積極開拓自己的事業(ye) 版圖。”

  “大陸始終對台胞台企關(guan) 愛備至。”全國台企聯會(hui) 長李政宏說,各項政策措施助力台胞台企渡難關(guan) 、創新機,真情實意令人感動。

  “為(wei)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台青丁翊凱紮根大陸發展多年,如今在上海一家環保公司就職。得益於(yu) 大陸出台的各項惠台政策措施,他在這裏工作生活越來越方便,職場路也走得越來越順。“台灣青年無論是讀書(shu) 還是工作,最好的機遇就在大陸,因為(wei) 大陸自始至終都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紅利與(yu) 機遇。況且,這裏市場規模數十倍於(yu) 台灣,也匯聚了全世界非常多優(you) 秀的人才,在這裏一定可以學到非常多在台灣學不到的東(dong) 西。”他對記者說,未來將鼓勵身邊更多台灣青年來大陸尋夢,為(wei)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一個(ge) 人的力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集合眾(zhong) 人之力必是強大的。”2021年初,台灣青年潘柏銓發起籌組台灣青年公益聯盟,將台灣青年凝聚起來,組織了數十場防汛防疫、關(guan) 懷老人、捐贈助學等台青誌願者活動。因為(wei) 誌願服務累計超1000小時,潘柏銓去年被共青團中央授予“第十三屆中國青年誌願者優(you) 秀個(ge) 人獎”,他也是全國台青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現在我每年大概有1/3的時間,用於(yu) 做各種公益活動。公益可以讓台灣青年更快地融入社會(hui) ,也有助於(yu) 回歸本心。”潘柏銓如今在浙江溫州籌劃創立兩(liang) 岸青年創業(ye) 基地。“兩(liang) 岸融合發展、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我們(men) 這些台灣青年做更多的事。兩(liang) 岸同根同源本是一家人,我希望能通過實際行動,讓更多台灣青年認識真實的祖國大陸,相信這也是兩(liang) 岸同胞的人心所向。”他說。

  “大陸始終尊重、關(guan) 愛、造福台灣同胞,通過給予同等待遇促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這成為(wei) 我們(men) 用實際行動做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溝通者’、正能量的‘傳(chuan) 播者’,講好台青在大陸發展的故事,進而相向而行、攜手並進的最大底氣。”黃柏翔說,隨著越來越多契人心、匯民意的舉(ju) 措出台落實,他對紮根大陸、築夢未來更有信心。

  兩(liang) 岸青年創新創業(ye) 平台“華燦工場”合夥(huo) 人、台青李偉(wei) 國說,作為(wei) “31條措施”等惠台政策的受益者,我也會(hui) 再接再厲,幫助落戶園區發展的台青在大陸圓夢。“祖國是最大靠山。”他說,“兩(liang) 岸青年應並肩站上大舞台,用奮鬥的青春贏得共同的大未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