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旅觀察:宋韻,一定是複古嗎?
中新網杭州3月26日電 題:浙江文旅觀察:宋韻,一定是複古嗎?
記者 童笑雨
從(cong) 去年到現在,“宋韻”這個(ge) 詞,在杭州一直穩坐C位,堪稱“頂流”。
先是宋韻“扛鼎之作”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至今仍一票難求;再是場場爆滿,最後增設周末夜場的“宋韻今輝”藝術特展,有展示、有遺址,可見、可感,千年宋韻,逐漸變得清晰。
杭州是曆史文化名城、南宋古都,南宋留給後世的不僅(jin) 有禦街、官窯等遺址遺跡,還有生活方式和美學高度。
浙江省第十五次黨(dang) 代會(hui) 報告將“實施宋韻文化傳(chuan) 世工程”作為(wei) 打造新時代文化藝術標識的重要舉(ju) 措;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宋韻文化傳(chuan) 世工程深入推進”。
宋韻如何重綻今輝?記者觀察到,在很多活動中,宋韻都以“充分還原宋代文化場景”的形式出現,如宋韻婚禮,或著宋服,重現宋代四雅:焚香、點茶、插花、掛畫。
宋韻,一定是複古的嗎?最近,在中國絲(si) 綢博物館開展的“一曲新詞:宋韻文化創新藝術作品邀請展”上,記者看到了不一樣的宋韻。
它邀請國內(nei) 60位工藝美術師、時裝設計師,從(cong) 歐陽修、蘇軾、周邦彥、李清照、黃昇、陸遊等6位宋代詞人的名作中汲取創作元素,作品涉及服裝、刺繡、染織、瓷器等多個(ge) 門類。
如借周邦彥作品《蘇幕遮·燎沉香》中描繪的“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麵清圓,一一風荷舉(ju) ”這一場景,有藝術家以荷為(wei) 題,創作服裝作品《山水之間》和《青青子衿》。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係教授李薇設計的5套“宋韻”女裝作品,其靈感就來自於(yu) 中國絲(si) 綢博物館館藏文物“宋代藍地對鹿紋錦”等紋樣。
還有的從(cong) 宋詞中獲得靈感,創作香爐、茶巾、屏風等文創產(chan) 品,甚至還有耳環、項鏈等首飾,讓觀眾(zhong) 感受穿戴在身上、融入生活的宋韻。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強調,治學要有三重境界,中國絲(si) 綢博物館館長季曉芬認為(wei) ,宋韻的傳(chuan) 承也是一樣。
第一重,是複刻,精心修複曆史遺跡,打造可感知的文化景觀;第二重,是創新,將其與(yu) 現代文化結合;第三重,是融入生活,提煉具有當代價(jia) 值、世界意義(yi) 的文化精髓,讓民眾(zhong) 看得到、用得著,乃至成為(wei) 一種生活方式。
但目前,我們(men) 能看到,浙江的文博係統在宋韻文化傳(chuan) 承上,雖然高招不斷,妙招頻出,但真正好的、融入生活的作品,還是不多。我們(men) 對宋韻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能隻停留在表層符號上,也要講究經世致用。
不唯器物,不止風雅,不限於(yu) 過往,不落於(yu) 潮流。宋韻,不止於(yu) 焚香、點茶、插花、掛畫。當下的宋韻,不隻是複古,還要文化更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