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實幹中國】 黃河水文“哨兵”戰淩記

發布時間:2023-03-28 16:03:00來源: 新華社

  黃河

  是淩汛出現較為(wei) 頻繁的中國河流

  每年冬春季

  流動的冰淩

  浩浩湯湯 順流而下

  冰摧浪湧的背後潛藏著巨大風險

  淩汛危害堤防安全

  甚至威脅河道兩(liang) 岸群眾(zhong) 生命

  黃河寧蒙河段是淩汛易發河段

  在內(nei) 蒙古托克托縣雙河鎮麻地壕村

  黃河淩汛監測的核心站——頭道拐水文站

  一支由“80後”和“90後”組成的

  黃河水文“哨兵”

  常年駐守在這裏

  擔負著

  水位、流量等多項重要水文數據的采集任務

  去年11月進入淩汛期以來

  他們(men) 枕戈待旦

  為(wei) 應對可能發生的淩情時刻準備著

  “嗬,嗬,嗬!”

  站長沈國庭拿著重25斤、長1.8米的冰釺

  一邊喊著號子 一邊鑿冰

  鋼筋冰釺一下下杵進約50厘米厚度的冰麵

  飛濺起的冰花像一粒粒小石子

  崩向沈國庭的臉

  打冰

  黃河封凍期水文人最艱苦的工作之一

  頭道拐水文站所處河段為(wei) 沙石河床 擺動劇烈

  穩定封凍期還無法實現自動測報

  幾人通力配合十幾分鍾後

  冰孔打通了

  隨著黃河水汩汩上湧

  一行人趕緊進行探測

  他們(men) 必須在每天早上8點前上報數據

  今年3月 黃河提前進入開河關(guan) 鍵期

  淩情

  隨時可能發生

  水文站職工在完成水位觀測、河道巡查基礎上

  增加了應急演練

  這讓備戰防淩更增添了一番緊張感

  開河期 淩汛多發

  水文職工測流危險係數也隨之增大

  冰麵變薄時

  沈國庭和同事隻能上吊箱作業(ye)

  2016年開河前夕 沈國庭和“站友”乘坐的吊箱

  被上遊衝(chong) 下來的冰壩死死卡住 動彈不得

  “那時候腳下的河麵已經要開了,

  冰塊相互撞擊發出‘哐哐’的巨響,

  像悶雷一樣。”

  沈國庭回憶

  危急時刻 他們(men) 當即決(jue) 定跳下吊箱

  兩(liang) 人腰上係同一根安全繩

  扶持著向岸上摸索前進

  那年開河

  沈國庭幾乎3天3夜沒合眼地守在黃河岸邊

  黃河四汛相連

  水文測報365天、8760小時無間斷 周而複始

  除了工作的艱苦

  還要對抗偏駐一隅不時襲來的孤寂

  很多黃河水文站常年僅(jin) 有三四人值守

  鮮與(yu) 外界打交道

  頭道拐也不例外

  “這幾年站上有一定的人員流動,

  自己心裏也有過搖擺。

  但是2019年的那次淩情讓我改變了想法。”

  “90後”職工張猛吐露心聲

  “那次的淩情形勢特別嚴(yan) 峻,

  威脅到兩(liang) 岸群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

  作為(wei) 本地農(nong) 民的孩子,

  我覺得我應該留下來,

  繼續把這份工作幹好。”

  今年3月14日

  頭道拐水文站斷麵平穩開河

  3月16日

  黃河內(nei) 蒙古河段全線開河

  標誌著2022—2023年度淩汛期結束

  本年度淩汛期黃河淩情總體(ti) 平穩

  全河未發生淩汛災害

  今年 頭道拐水文站還利用有利時機

  在測驗斷麵搭建、調試完成冰期自計水位觀測平台

  待設備穩定運行後

  水文站將實現冰期水位在線觀測

  結束70餘(yu) 年人工冰期觀測水位的曆史

  黃河上下

  共有145座水文站

  2000餘(yu) 名水文“哨兵”

  錨定“確保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

  確保黃河幹支流堤防不決(jue) 口”的防淩目標

  堅守一方水土

  踐行著新時代黃河水文人的初心使命

  踔厲奮發 久久為(wei) 功

  為(wei) 紮實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

  讓母親(qin) 河永葆生機

  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總策劃:張超文 李俊 李國隆

  總監製:常愛玲 齊慧傑 周寧 令偉(wei) 家 馬加

  統籌:李敏康 張書(shu) 旗 文晶 朱胤元 劉建敏

  陳銳 樊弋滋

  終審:康麗(li) 琳

  編輯:陳夢婕 高匯標 張鍾仁

  高涵 張芸夢 張藝騰 楊崧

  記者:鄧婉穎 楊晶 周念晨

  攝像:張玉峰 黃峰

  剪輯:燕乃一

  中國行業(ye) 報協會(hui)

  新華社新媒體(ti) 中心

  新華社現場雲(yun)

  中國水利報社

  聯合出品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