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北京中軸線保護,不局限於某個時代

發布時間:2023-04-03 14:24:00來源: 新京報

  3月21日,中軸線探訪綜藝片《登場了!北京中軸線》在北京發布,故宮博物院前院長,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北京東(dong) 城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單霽翔,作為(wei) “中軸丈量人”,與(yu) 嘉賓一起,以影視化演繹的形式講述中軸線的故事。

  單霽翔長期關(guan) 注中軸線保護,他數次參與(yu) 北京中軸線有關(guan) 綜藝節目錄製,並寫(xie) 作、出版中軸線的相關(guan) 書(shu) 籍。

  單霽翔表示,北京中軸線是一個(ge) 不斷發展、不斷受到更多重視的線性文化遺產(chan) ,對它的保護和強化也是與(yu) 時俱進、不局限於(yu) 某個(ge) 時代的。單霽翔認為(wei) ,對北京中軸線的保護,既要對個(ge) 體(ti) 文物進行保護,也應將中軸線作為(wei) 整體(ti) 進行保護;而且,保護要因地製宜,適應中軸線上的不同景觀;另外,在保護的基礎上,還要讓中軸線“活”起來。

  新京報記者 馮(feng) 雨昕

  “中軸線是一條發展的軸線”

  新京報:在你的印象中,對北京中軸線的保護肇始於(yu) 什麽(me) 年代?

  單霽翔:北京中軸線是一個(ge) 不斷發展、不斷受到更多重視的線性文化遺產(chan) 。它從(cong) 元代建立以來,到明清、到當代,隻有南北在延長,對稱性沒有被刻意破壞過。比如說,我們(men) 的第一根國旗豎立在中軸線上,沒有偏一點點。還有建立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等等,一直是遵照軸線的基本對稱格局的。

  另外,對於(yu) 中軸線個(ge) 體(ti) 建築的保護也是一直都有的。比如說,新中國成立以後,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軸線上的故宮和鍾鼓樓就被列入了。北平和平解放前,解放軍(jun) 也是找到清華大學的梁思成教授,把希望保護的、不能在戰爭(zheng) 中損壞的建築列了一個(ge) 清單。這個(ge) 清單中,就包括了故宮等中軸線上的建築。

  所以說,中軸線實際是一條發展的軸線,它不是靜止在某一個(ge) 時代,可以說,每個(ge) 時代對中軸線都有保護和強化的措施。

  新京報:從(cong) 什麽(me) 時候開始,中軸線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的概念被提出來保護的?

  單霽翔:2010年,我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提了一個(ge) 提案,呼籲中軸線要整體(ti) 保護。當時我認為(wei) ,北京中軸線可以說是文化資源最豐(feng) 富、最精彩的一個(ge) 軸線,它充滿了對北京城市變遷的記憶,應該被合理保護。提案交上去後,就收到了比較積極的答複,隨後也有實質性的保護在推動。

  新京報:把北京中軸線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概念來保護後,有哪些相應的政策或者措施?

  單霽翔:很多。中軸線今天能夠比較完整地保留,是因為(wei) 在規劃上做了兩(liang) 項重大決(jue) 定。第一項措施是把可能產(chan) 生大體(ti) 量建築物、大規模建築群的項目,盡量移到遠離老城的位置。我曾擔任過北京市規劃委主任,我們(men) 承擔這個(ge) 任務,把比如中關(guan) 村這樣的項目建在海澱黃莊地段,中關(guan) 村的高樓大廈都遠離了老城;在北四環規劃了文化體(ti) 育展覽中心,後來叫奧林匹克公園,那麽(me) 鳥巢、水立方等都規劃到北四環外去了;在東(dong) 三環規劃了CBD商務中心區,就是國貿,它的高樓大廈也遠離了老城。

  第二項措施,是把原本的25片曆史文化保護區繼續擴大到33片,這樣南鑼鼓巷、北鑼鼓巷、大柵欄這些地區,就像一個(ge) 綠色的屏障,把中軸線的景觀保護起來了。

  另外,北京中軸線兩(liang) 側(ce) 的曆史建築和曆史街區也都被整體(ti) 保護起來了。中軸線上過去一些城市建築的遺憾要糾正,比如鼓樓附近的地安門商場過去很高,那麽(me) 就給它降層;比如積水潭醫院的高樓擋住了“銀錠觀山”,就給它拆掉;天壇醫院搬遷到了豐(feng) 台;天壇南麵的將近60棟住宅樓被拆掉了;先農(nong) 壇恢複了“一畝(mu) 三分地”……這都是下了很大的力氣、很大的決(jue) 心才做成的。

  “不可分割的一個(ge) 整體(ti) ”

  新京報:你曾經說過,中軸線上有生態、經濟、政治等五項景觀。近十年間,為(wei) 維護這五項景觀,因地製宜地實施了哪些不同的保護計劃?

  單霽翔:最南端的天壇和先農(nong) 壇附近,把醫院、學校、住宅拆遷以後,沒有再建新的建築,恢複建成了300萬(wan) 平方米的高水平綠地,恢複原來的格局。這一片體(ti) 現生態景觀。

  前門大街到天橋,這是體(ti) 現商品經濟的一片地方。現在也通過環境整治,引進和保留商業(ye) 老字號,使它恢複經濟活力。

  再有是天安門廣場附近,這一段是政治中心,體(ti) 現政治景觀。現在利用這個(ge) 空間開展大型活動,並且使周邊的環境設施能保證這片區域政治功能的發揮。

  再往北邊就是故宮和景山,它們(men) 承載的是文化功能。現在故宮的開放麵積也逐年擴大了,過去能看到30%,現在能看到80%了。

  最後一片是鍾鼓樓。像什刹海、南鑼鼓巷等地區,都是體(ti) 現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統生活,這一片體(ti) 現的是社會(hui) 生活功能。

  總而言之,都是在強調、強化區域原本的特色。

  新京報:對於(yu) 中軸線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又是如何進行保護的?

  單霽翔:對中軸線上的一些老字號,比如琉璃廠、前門等地區的老字號,進行保留。像萬(wan) 寧橋的景觀,還有鍾鼓樓的“晨鍾暮鼓”景觀,都恢複其原先的特色、最早的規劃。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是不可分割的一個(ge) 整體(ti) 。

  “讓更多普通老百姓分享中軸線文化”

  新京報:你在很多場合都提到過,要讓中軸線“活”起來,這該怎麽(me) 理解?

  單霽翔:我們(men) 對於(yu) 文化遺產(chan) 保護,首先是要保起來,讓它不再被毀壞,不再被搬遷。第二,要使它美起來,跟周邊環境應該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目標,一起被保護起來。第三,就是要讓它“活”起來,也就是說,要讓更多群眾(zhong) 、普通老百姓一起來分享中軸線的文化,要讓人們(men) 在生活中能夠享用、享受這些文化景觀和文化創意產(chan) 品。比方說先農(nong) 壇恢複“一畝(mu) 三分地”,市民就可以觀看相應的文化、習(xi) 俗過程。包括故宮的不斷擴大和開放,永定門、正陽門修複後對公眾(zhong) 開放,還有鼓樓前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這都是在通過宣傳(chuan) ,通過文化創意,使大家喜歡中軸線,參與(yu) 到文化遺產(chan) 的活化保護中。

  新京報:你個(ge) 人對中軸線有著怎樣的情懷?

  單霽翔:我小的時候,去景山的少年宮,經常要登山往下看。後來去故宮工作,也是在中軸線上。現在,我每年都要登一登景山,鍾鼓樓也登了很多次。我希望登上些比較高大的建築,能夠全景式地俯瞰整個(ge) 北京城、整條中軸線的變化。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