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專訪蒙古國畫家協會主席策格米德:藝術家是所處時代的鏡子

發布時間:2023-04-07 15:3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4月6日電 題:專(zhuan) 訪蒙古國畫家協會(hui) 主席策格米德:藝術家是所處時代的鏡子

  中新社記者 薄雯雯

  “我常常說,每位藝術家都是他所處時代的一麵鏡子。”蒙古國畫家協會(hui) 主席、著名畫家策格米德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

  策格米德此次受邀來華出席“山水相連·四時同風”蒙古國中國藝術交流展暨策格米德·黃建南作品聯展。談及對中國的印象,策格米德說,自1993年首次到訪中國以來,他來華的次數“數也數不清”,每次來都可以感受到中國突飛猛進的發展,無論走到哪裏都能感受到中國人的熱情好客。

  三十年間,策格米德在華結交了眾(zhong) 多藝術界好友,並一直保持著密切友好的合作。他說,“我很喜歡與(yu) 中國朋友共事,他們(men) 很勤勞、守誠信,而且處事嚴(yan) 謹,每次與(yu) 他們(men) 交流,我都會(hui) 獲得新的啟發與(yu) 靈感。”

  受藝術家父親(qin) 熏陶,策格米德自小便對繪畫展現出濃厚的興(xing) 趣。“每到暑假,我都會(hui) 跟著一些著名的畫家去當他們(men) 的助手,幫著洗畫筆、搬道具之類的,他們(men) 讓我做什麽(me) 我就跟著做,這個(ge) 過程讓我很開心。”

  策格米德不僅(jin) 是畫家,亦是攝影家、雕刻家、舞台劇導演、電影美術指導。古稀之年的他直言,退休之後能做的事情更多了,可發揮的空間更大了,能夠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創作之中。

  “每天早晨起來,我都希望以新的視角去觀察世界,我喜歡隨著時代一起進步,每日都要學習(xi) 和吸收新鮮知識,了解當今世界藝術的走向。”在策格米德看來,藝術家正是“所處時代的一麵鏡子”,應該為(wei) 實現“地球村”的美好未來而不斷創作新作品。

  “我們(men) 要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些什麽(me) ?”是策格米德一直思索的問題。“我小時候總是會(hui) 打著赤腳走在沙漠的草叢(cong) 上,我的腳會(hui) 被茂密的草地染綠,但這些美麗(li) 風景隻停留在我兒(er) 時的記憶中。”他惋惜地說,如今隻能看到草原在退化,動物在減少。

  2021年,蒙古國總統提倡種植“十億(yi) 棵樹計劃”,中方也表示願與(yu) 蒙古國共同應對荒漠化。“我相信蒙中兩(liang) 國政府聯合推動防治沙塵暴與(yu) 荒漠化,就是留給我們(men) 子孫後代的絕佳禮物。”策格米德說,身為(wei) 藝術家,他倡議用自己的作品來響應號召,兩(liang) 國畫家可以以相關(guan) 主題進行創作並舉(ju) 辦聯合展覽。

  策格米德表示,蒙中兩(liang) 國是山水相連的永久鄰邦,兩(liang) 國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有著極大的拓展空間。“我們(men) 可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加強兩(liang) 國藝術院校學生的交換學習(xi) 與(yu) 文化交流、通過藝術作品帶動旅遊往來等。”

  對於(yu) 藝術如何能夠更好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策格米德建議,在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框架下建立“中蒙俄文化走廊”,三國定期輪流舉(ju) 辦文藝活動,讓三國的文藝界人士相聚一堂、共同展演,成為(wei) 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盛事。(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