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年電影人,鏡頭對準中國的人間煙火

發布時間:2023-04-07 16:3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萬(wan) 裏歸途》《刺殺小說家》《找到你》《分手合約》……80後編劇秦海燕的作品,有著長長的名單。她記得《萬(wan) 裏歸途》的原型人物告訴她:“在沙漠邊境,很難聽清說話聲音,於(yu) 是他們(men) 隻能把國旗從(cong) 車窗裏拿出來撐開,讓大家看見。滯留的人看見國旗,真的就是看到了希望……”

  以電影為(wei) 媒,一個(ge) 更加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近在眼前,大銀幕上的中國故事揚帆遠航。2022年,《萬(wan) 裏歸途》《人生大事》《世間有她》《獨行月球》等多部影片登陸海外院線。其中,《萬(wan) 裏歸途》與(yu) 國內(nei) 上映時間僅(jin) 隔20天,幾乎實現了國內(nei) 海外同步上映。2023年1月22日,《流浪地球2》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lan) 、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馬來西亞(ya) 、新加坡等8個(ge) 國家同步上映。上映當日,該片登上英國票房榜前十;首映周,躋身北美周末票房榜和澳大利亞(ya) 周榜前十,位居新西蘭(lan) 周榜前五。

  截至4月6日,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產(chan) 出24.43億(yi) 美元,占全球年度票房的34.41%,穩居世界第一。在今年新片的主創名單中,可以看到不少青年電影人的名字:春節檔影片《流浪地球2》的導演郭帆和《交換人生》的導演蘇倫(lun) 均為(wei) 80後;近期熱播電影中,《宇宙探索編輯部》導演兼編劇孔大山出生於(yu) 1990年,《了不起的夜晚》導演兼編劇馬凱出生於(yu) 1989年,《保你平安》導演大鵬是80後……作為(wei) 一個(ge) 人才密集型的創意產(chan) 業(ye) ,青年從(cong) 業(ye) 者是電影的未來與(yu) 希望所在。

  新人總會(hui) 遇到各種困難

  在導演邢文雄看來,“現在年輕人進入行業(ye) 的方式很多,不像我剛畢業(ye) 那會(hui) ,上個(ge) 電視都可難了。電視上播一個(ge) 自己的采訪,我得反複看好幾遍,首播一遍,重播一遍,下禮拜重播再看一遍……”

  2022年,邢文雄作為(wei) 導演兼編劇的影片《這個(ge) 殺手不太冷靜》在春節檔上映。這是邢文雄的導演處女作,該片位居當年春節檔票房榜第二,並最終獲得26.27億(yi) 元的累計票房。

  邢文雄2011年畢業(ye) 於(yu) 上海戲劇學院,快畢業(ye) 時,他和所有從(cong) 家鄉(xiang) 來到大城市求學的年輕人一樣,麵臨(lin) 著“留還是回”的抉擇。“當時我們(men) 的係主任跟我講,你太年輕了,在北京上海,沒人會(hui) 找20歲出頭的當導演。你不如帶著你在大學學到的東(dong) 西,先回老家,回到人才比較欠缺的地方,你就能有鍛煉機會(hui) 。等有了經驗和作品,你就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邢文雄覺得老師說得有道理,於(yu) 是一畢業(ye) 就回到家鄉(xiang) 哈爾濱,並成立了戲劇工坊,開始獨立執導話劇。

  起步總是艱難的,邢文雄不僅(jin) 是編劇、導演,還是場務、票務,“164個(ge) 座位的小劇場,最好的時候滿座,最慘淡的時候坐二三十個(ge) 人,入不敷出的情況常有”。

  邢文雄回憶,哈爾濱夏天挺熱,劇場的空調費一天1500元,排練時候為(wei) 了省錢,他不開空調,“整幾個(ge) 半人高的大水桶,裝滿冰塊。最熱的時候,屋裏的燈都炸了,還得賠人家燈”。偏偏哈爾濱冬天還挺冷,零下30多攝氏度,“做造景,屋裏不讓用電焊,就隻能上外麵馬路邊,焊一下午手都伸不開了”。

  在秦海燕看來,編劇行業(ye) 是吃“幹貨”的,“剛入行的人總會(hui) 遇到各種困難,但隻要你真的寫(xie) 出了一個(ge) 好本子,就絕對有機會(hui) ”;但同時,編劇也是一個(ge) 手藝活,不寫(xie) 10年很難出來,在這個(ge) 過程中很多人放棄了,“我已經寫(xie) 了20年,在10年前如果說遇到什麽(me) 困難,我都不敢說那是困難,因為(wei) 我覺得是自己不夠好”。

  秦海燕回憶,最初其實想做的是與(yu) 翻譯題材相關(guan) 的劇本,為(wei) 此進行了長達兩(liang) 三年的采訪。在其中一次常規采訪中,她偶遇了後來成為(wei) 《萬(wan) 裏歸途》原型人物的那位翻譯。“他當時從(cong) 駐外剛回北京,春節還沒過踏實,突然又被叫到機場去非洲,以為(wei) 兩(liang) 三天就回來了。老婆給他厚衣服,他看了一下當地氣溫說不需要,去了就後悔了,沙漠的晝夜溫差特別大。一開始以為(wei) 隻是去做翻譯,沒想到真的撤了兩(liang) 三萬(wan) 人回來……”

  撤僑(qiao) 成為(wei) 這名年輕翻譯能驕傲一輩子的人生經曆,也打動了聽故事的秦海燕。她意識到,“劇本方向有了,一群普通的外交工作者,做了一件很偉(wei) 大的事”。隨著采訪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細節鋪陳開來,也在影片中呈現給了觀眾(zhong) 。

  《萬(wan) 裏歸途》從(cong) 決(jue) 定做這個(ge) 題材到電影最終上映,中間經過了五六年時間,經過了無數次打磨,最終票房近16億(yi) ,位列2022年國慶檔第一。

  必須承認我們(men) 吃到了時代的“紅利”

  秦海燕從(cong) 大四開始寫(xie) 第一個(ge) 電影劇本,當時,她在北京大學擔任電影協會(hui) 會(hui) 長,組織了很多場放映,逐漸與(yu) 電影行業(ye) 有了接觸,有人建議她試試寫(xie) 個(ge) 電影,她就這樣邁出了編劇生涯的第一步。

  秦海燕高興(xing) 地看到,與(yu) 自己初出茅廬時相比,現在年輕編劇被“看到”的渠道和方式豐(feng) 富了很多,“近十年來,各類電影節、電影展、電影獎……以及很多大的影視公司,都會(hui) 支持創投,因為(wei) 他們(men) 需要好的創作者。年輕人去參加,就有機會(hui) 被看到”。

  “必須承認我們(men) 吃到了時代的‘紅利’。”秦海燕記得,自己上大學時,國內(nei) 還沒有真正意義(yi) 上的電影市場,2002年,一部《英雄》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時代,20年後,兩(liang) 部《長津湖》的票房就已百億(yi) ,“在十幾年的培育中,大眾(zhong) 慢慢養(yang) 成了進影院看電影的習(xi) 慣,電影市場整體(ti) 繁榮,這給年輕創作者帶來了機會(hui) ”。

  在哈爾濱期間,除了做話劇,邢文雄也積極參加一些比賽,曾在一檔名叫《全民電影》的綜藝節目中拿到了編劇組的全國冠軍(jun) 。2016年,在哈爾濱“鍛煉”了6年的邢文雄,決(jue) 定去北京,從(cong) 編劇做起;又過了6年,《這個(ge) 殺手不太冷靜》讓大家認識了邢文雄。而他覺得,自己之前所有的工作和生活,無論是製作話劇、自學電影編劇,還是參加各種比賽,都是在為(wei) 這一次創作做準備。“現在青年進入行業(ye) 的渠道非常多。現在我也經常看短視頻平台,覺得有的小片拍得不錯、創意挺好,就會(hui) 試圖聯係作者,看有沒有可能展開更高維度的合作。”

  新生代力量逐漸成長為(wei) 中國電影的生力軍(jun) ,外界也通過各種方式持續發掘與(yu) 支持青年電影人的發展。

  近期,阿裏影業(ye) 正在籌備麵向全球華人青年導演的選拔計劃,扶持具有國際視野和海外電影教育背景的年輕導演,在國內(nei) 完成第一部商業(ye) 長片的創作;貓眼娛樂(le) 也持續支持新生代電影人創作,王沐、邢文雄、劉循子墨等青年影人的第一部作品都是在其支持下完成的。

  2022年,愛奇藝發布“青創·電影計劃”,扶持更多電影創作者,推動更多線上首發優(you) 秀電影作品誕生;2020年,騰訊影業(ye) 發起“青年導演培養(yang) 計劃”。

  由中國電影導演協會(hui) 在2015年發起的“青蔥計劃”,7年來共推出了30多位獲得國家電影局扶持的青年導演,20多部電影長篇處女作拍攝完成,6部實現院線公映,3部在網絡上映,不少作品在國內(nei) 外著名電影節上斬獲獎項。

  將於(yu) 4月22日開幕的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設有創投單元,組委會(hui) 表示,評委們(men) 將從(cong) 編劇、導演和演員全角度出發,極力促成優(you) 秀潛力項目走向銀幕;將於(yu) 6月9日開幕的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也繼續開展青年影人扶持計劃,通過征集、推介、跟蹤、培訓等形式,鼓勵青年影像創意人才勇敢探索大膽創作。

  關(guan) 注現實、打動觀眾(zhong) ,成為(wei) 某種共性

  如何講好故事,無論是小人物的故事,還是大到中國的故事,秦海燕總結出了一套方法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采訪”。今年,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電影《我經過風暴》即將上映,創作這部反家暴題材的作品的最初契機,是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的正式施行。

  “我認為(wei) 這是一個(ge) 值得留下電影作品的當代題材,但肯定不能架空地去講這個(ge) 故事。於(yu) 是我采訪了相關(guan) 的當事人、律師、警察,農(nong) 村的、城市的,各種各樣的案例,兩(liang) 三百個(ge) 。在此基礎上,我們(men) 再用電影語言去表達。”秦海燕說。

  秦海燕說,自己比較關(guan) 注現實主義(yi) 題材。相比於(yu) 表達自己,她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關(guan) 注現實、打動觀眾(zhong) ,這也成為(wei) “這一屆”電影人的某種共性。“創作就脫離不了現實主義(yi) ,隻是表現形式的不同。科幻就不是現實主義(yi) 了嗎?科幻的情感一定基於(yu) 現實。”邢文雄說。

  秦海燕也知道,創作現實主義(yi) 題材的作品比較困難,“要在真實感和傳(chuan) 奇感之間找平衡,不能失真,但又不能拍出來像一個(ge) 新聞報道。我們(men) 不糾結做藝術片還是商業(ye) 片,但一定要讓電影與(yu) 觀眾(zhong) 發生共情發生共振,接觸到盡量多的觀眾(zhong) 。”

  在秦海燕看來,電影工作者隻是一種職業(ye) ,沒有誰生活在真空中,“隻要在認真生活,就是與(yu) 時代緊緊裹在一起”。她曾在一次創投活動上提醒更年輕的創作者:一是不要為(wei) 了爭(zheng) 議而爭(zheng) 議,隻是因為(wei) 這個(ge) 話題有爭(zheng) 議就去做,投機取巧,毫無真情實感,這樣的作品打動不了觀眾(zhong) ;二是不要隻表達自己,在那個(ge) 年紀,沒有那麽(me) 多閱曆、也沒有很成熟的敘事手法,講出來的故事隻能打動自己。

  “行業(ye) 對個(ge) 人能力的要求挺高,所以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讓自己準備好。”邢文雄說,“別放棄。有一個(ge) 夢想,又有實現夢想的動力和決(jue) 心,那好好做就行了。過程也許艱難,也許曲折離奇,但總有一天會(hui) 有收獲的。”

  《萬(wan) 裏歸途》上映後,一些原本隻是加過微信的“網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紛紛給秦海燕發來微信,“他們(men) 說,‘這個(ge) 電影拍得好真實’‘我們(men) 當時真的就是這樣’……他們(men) 發現被看到了,特別感動”。那一刻讓秦海燕覺得,一部電影能給觀眾(zhong) 帶來一點溫暖,就很值得,“所以在影片結尾,我一定要讓大家從(cong) 戰場回到煙火人間”。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