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馬英九率台灣青年學生造訪三所大陸高校 盼兩岸年輕人共築美好未來

發布時間:2023-04-07 16:4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4月6日電 春花爛漫,草木發華。3月27日馬英九先生開啟首次大陸之旅,連日來除返鄉(xiang) 祭祖、重溫曆史外,還帶領台灣青年學生造訪了三所大陸高校,兩(liang) 岸學子麵對麵熱烈交流,暢談學習(xi) 生活和夢想追求,成為(wei) 此行一大亮點。馬英九在交流活動中表示,希望兩(liang) 岸青年多接觸,彼此交流、相互了解,讓友誼更加深厚,逐漸融合在一起,共築更美好的未來。

  3月30日,第一場兩(liang) 岸青年學生交流活動在武漢大學舉(ju) 行。座談中,來訪的台灣學子對在武大就讀的台生王伊瑄很感興(xing) 趣,紛紛向她詢問在大陸的學習(xi) 生活情況和未來就業(ye) 方向。

  “與(yu) 台灣朋友在武大相聚,很親(qin) 切。兩(liang) 岸同學們(men) 相互提問,交流得很熱絡。”王伊瑄說,交流會(hui) 上兩(liang) 岸同學非常踴躍,話匣子一打開,就有說不完的話。作為(wei) 台生,她希望成為(wei) 兩(liang) 岸青年溝通的橋梁。

  “大陸同學都很熱情、友善,我們(men) ‘自來熟’,有相見恨晚之感。”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學生周永秦說,盡管見麵時間不長,但相信這是兩(liang) 岸青年情誼一個(ge) 新的開始。

  馬英九在武大作交流總結時表示,要恢複和擴大交流,開創新的項目,讓兩(liang) 岸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聯結在一起。

  “沒人比我們(men) 更懂交流”,這是台灣青年學生與(yu) 武大學子創建的微信群名稱。在大陸參訪期間,台灣青年學生將一路所見所感發在群內(nei) ,與(yu) 大陸同學分享,大家接力回應,這個(ge) 特別的“朋友圈”好不熱鬧。

  告別珞珈山,不少台灣青年學生穿上了大陸同學贈送的武大校園文化衫。4月2日,他們(men) 來到湘江之畔的湖南大學,在嶽麓山下感受千年書(shu) 院的綿延文脈,走進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與(yu) 湖南大學學子座談。

  “兩(liang) 岸同胞是血濃於(yu) 水的一家人,有天然的親(qin) 近感。通過交流,能感受到台灣同學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yu) 熱愛。”湖南大學學生李子怡說,兩(liang) 岸青年朋友在一起,交流無礙,分外親(qin) 切,充分體(ti) 現了“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

  “我講湖南話你們(men) 聽得懂嗎?”馬英九用鄉(xiang) 音回答湖南大學學子提問時說,兩(liang) 岸同文同種,雙方都堅持一個(ge) 中國的立場,這非常重要。希望在這樣的前提下,努力減少隔閡,真誠交流。要讓年輕人在青年階段就知道要往這個(ge) 方向走,讓生力軍(jun) 將這項工作繼續推動下去。

  4月6日,馬英九和台灣青年學生來到複旦大學,完成了此次大陸行的最後一場兩(liang) 岸青年座談。剛一落座,兩(liang) 岸學子就主動自我介紹,很快攀談起來,有說有笑,格外親(qin) 近。

  馬英九作引言時表示,推動兩(liang) 岸年輕人交流,是我們(men) 這一代最迫切的任務。兩(liang) 岸年輕朋友自然交流、融合,順理成章。兩(liang) 岸同學都關(guan) 心切身的問題,對中華文化在兩(liang) 岸的發展都很有興(xing) 趣。我們(men) 應推動兩(liang) 岸年輕人更密切交流,幫他們(men) 解決(jue) 實際關(guan) 切的問題。“日月光華,旦複旦兮”,希望兩(liang) 岸年輕人自力更生、勤奮向上,兩(liang) 岸和平奮鬥、振興(xing) 中華。

  “大陸同學不少是在專(zhuan) 業(ye) 領域精進的複合型人才,有很多值得我學習(xi) 的地方。”台南大學博士生林彥良說,他深切感受到兩(liang) 岸學子對交流的渴望,自己會(hui) 將此行的見聞和感受講給台灣朋友聽。隻要多交流、多交心,兩(liang) 岸青年一定能成為(wei) 知心好友,攜手成長。

  在複旦大學座談結束後,兩(liang) 岸青年學生相互招呼著合影留念,依依惜別,相約再聚。(記者:王承昊、喻珮、謝櫻、潘清)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