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年誌願者開展英烈紅色檔案保護行動:烈屬對親人的記憶拚圖 在這個清明齊了

發布時間:2023-04-07 16:4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3月29日,蘇州89歲老人房月雁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紅色“檔案”和一幅手繪畫卷。這份“檔案”幫她串聯起了對父親(qin) 房銘德烈士的完整記憶,手繪畫卷也記錄了房銘德生前戰鬥過的場景。房月雁老人收到禮物後,一遍遍翻閱。

  這份紅色“檔案”和手繪畫卷,出自一群95後青年誌願者之手。

  2022年4月,蘇州市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聯合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共同推進蘇州英烈紅色檔案保護行動,組建成立了“蘇供薪火”英烈紅色檔案保護誌願服務隊,成員大多是95後青年。他們(men) 利用業(ye) 餘(yu) 時間,通過查閱文獻、人物訪談等方式,整理當地英烈檔案,緬懷英烈先輩,傳(chuan) 承英烈精神。

  在實踐過程中,青年誌願者溫豔玲、魏欣欣等人了解到了房月雁奶奶的故事。魏欣欣表示:“誌願隊伍中許多人都是軍(jun) 人的後代,我們(men) 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為(wei) 房奶奶彌補對父親(qin) 的想念。”

  為(wei) 了給房奶奶一個(ge) 驚喜,誌願者們(men) 梳理了房銘德烈士有關(guan) 傳(chuan) 記、圖像等40餘(yu) 頁材料,製作成了紅色“檔案”,並通過手繪的方式將房銘德的事跡繪製成一幅畫卷。

  溫豔玲介紹,這份紅色“檔案”囊括了抗日烈士房銘德的個(ge) 人信息、照片、傳(chuan) 記等詳細內(nei) 容。

  房銘德,蘇州人,1913年出生。據房月雁口述,父親(qin) 房銘德在母親(qin) 懷著她時便離開了家。1938年,房銘德參加陽澄湖遊擊隊。房月雁一直期待,等抗日戰爭(zheng) 結束,就能見到父親(qin) 。然而,1945年2月,房銘德成為(wei) 新四軍(jun) “老虎團”的一員,同年6月,在浙江天目山抗日戰場上犧牲。

  1949年4月27日,蘇州城解放。房月雁跟母親(qin) 一起看著隊伍找父親(qin) 。房月雁說:“我就一個(ge) 一個(ge) 地看,看哪一個(ge) 是我的父親(qin) 。那時根本不知道他已經犧牲了。”

  後來,房月雁通過房銘德的戰友才得知,父親(qin) 已在抗戰中英勇犧牲。拿到鄉(xiang) 政府送來的烈屬證,她才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見到父親(qin) 了。此後,母親(qin) 靠打毛衣、做鞋子、繡花,將房月雁拉扯長大。

  “我從(cong) 來沒有當麵叫過爸爸,也永遠沒有機會(hui) 了。”雖然記憶中沒有父親(qin) 的樣子,但在房月雁的眼中,父親(qin) 是一個(ge) 愛國、善良、勇敢的人,值得自己驕傲一輩子。

  多年過去,房月雁對父親(qin) 的思念一如往昔。她將父親(qin) 生前寄回來的照片,拍攝存在手機上。每天早上起床,都會(hui) 對著手機裏的照片,說聲“爸爸,早安”,晚上睡覺前再說一句“晚安”, 以這種方式來彌補心中的遺憾。

  “能知道父親(qin) 的墓碑在哪兒(er) ,我已經很幸運了。”看著厚厚的一本紅色“檔案”,撫摸著描繪父親(qin) 一生“高光時刻”的畫卷,房月雁老人眼眶濕潤起來。

  對於(yu) 從(cong) 事教師職業(ye) 的房月雁來說,她知道,由於(yu) 種種原因,目前仍有許多烈士信息不夠完整準確,一些烈屬隻知親(qin) 人犧牲,卻不了解詳細信息,不知其安葬的地址,更無從(cong) 祭奠,自己能知道父親(qin) 的墓碑在哪兒(er) ,已經非常幸運。

  “謝謝你們(men) 對我父親(qin) 的過去做了這麽(me) 細的調查。你們(men) 就是這代年輕人應該有的樣子。”為(wei) 表達感謝,老人將自己精心收藏的小卡片送給了青年誌願者。

  據了解,目前,“蘇供薪火”誌願服務隊已梳理完成蘇州2802名英烈的信息。整理補充了300餘(yu) 份紅色“檔案”,並聯係上了另外5名烈屬。清明節前夕,他們(men) 已陸續把每位英烈的紅色“檔案”都上門送給烈屬。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