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進入全麵收官階段
央廣網北京4月6日消息(記者李思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目前已進入全麵收官階段。從(cong) 2020年5月至今,近三年來,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國災害風險隱患底數,查明了重點地區抗災能力。各地深化普查成果應用,助力隱患治理,推動風險治理向事前預防轉變。
江西九江瑞昌市是自然災害易發頻發區,地震、洪澇、山體(ti) 滑坡等災害時有發生。瑞昌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陳衛國介紹,2020年,瑞昌市在全國率先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試點工作,共普查出372處地質災害風險隱患點。
陳衛國:我們(men) 把這372處地質災害點分成四個(ge) 等級,按照先重點後一般的原則,對這些地質災害點進行治理。
近三年來,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共獲取全國災害風險要素數據數十億(yi) 條。目前我國已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點和行業(ye) 特色的普查應用成果。
福建晉江市陳埭鎮位於(yu) 泉州灣灣底,曆史上受台風風暴潮和海嘯災害影響嚴(yan) 重。通過此次普查,晉江市全麵摸清了121公裏海岸線海洋災害基本情況,把陳埭鎮海岸線納入風暴潮防禦區,通過種植2912畝(mu) 紅樹林有效降低台風風暴潮的影響。
晉江市自然資源局生態修複與(yu) 地質礦產(chan) 科科長王玉誌:紅樹林大概經過3~5年基本上就會(hui) 成林,成林後對抵禦台風暴潮能夠起到消浪、緩流、促淤作用。它的消浪係數能夠達到80%以上,緩流作用明顯比光灘強。
目前,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調查任務已全麵完成,國務院普查辦正在協同各相關(guan) 行業(ye) 部門和各地推進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建設。
國務院普查辦副主任、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司副司長袁藝:下一步,我們(men) 將重點開展國、省兩(liang) 級評估區劃成果的完善和審核工作,同時推動市、縣兩(liang) 級完成相應的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