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新應用新體驗新消費

發布時間:2023-04-10 16:52: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青島4月9日電 題:中國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chan) 業(ye) 新應用新體(ti) 驗新消費

  新華社記者王凱、蕭海川

  虛擬數字人“易小安”不僅(jin) 能主持演講,還能與(yu) 現場觀眾(zhong) 互動;用手機點一點,就可以在線“修長城”;思念逝去親(qin) 人時,隻需要打開手機,就能與(yu) 他們(men) 實時“對話”……

  這是記者於(yu) 正在舉(ju) 行的2023青島數字文化應用發展大會(hui) 上看到的場景。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中國正不斷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催生文化產(chan) 業(ye) 新應用、新體(ti) 驗、新消費,為(wei) 數字中國、文化強國建設蓄勢賦能。

  智慧文博、數字場館、景區AR導覽……總部位於(yu) 杭州的海康威視通過數字技術,為(wei) 文旅管理等提供了豐(feng) 富的“智慧”場景。“比如,我們(men) 開發了數字場館,客戶可以沉浸式地‘看到’場館內(nei) 外的場景。”海康威視工作人員邵寧說。

  這些文化新應用的背後是不斷發展演變的數字技術,隨之而生的數字文化應用場景,也給文化生產(chan) 和體(ti) 驗方式帶來了深刻變化。

  在青瞳視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展區,一位工作人員身著布滿遠紅外反光點的特製衣服和鞋子,在展區中央做著各種動作。大屏幕上,一位虛擬卡通形象正重複這位工作人員的一舉(ju) 一動。

  “工作人員身上有53個(ge) 不同位置的遠紅外反光點,分別對應頭頂上方不同位置的攝像頭,通過光學動捕技術,將真人的動作‘搬’到屏幕上。”青瞳視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黃威說,這種數字技術可以用於(yu) 拍電影、製作動畫或遊戲等。

  想隨時隨地“看到”“聽到”已故親(qin) 人的音容笑貌並與(yu) 他們(men) “互動”?天津白馬星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人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製作的AI數字人,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願望。

  “把已故親(qin) 人的照片、視頻、音頻等輸入到係統裏,係統就會(hui) 根據這些素材的特點,生成相對應的語言、圖像等,打造一個(ge) 已故親(qin) 人的數字孿生生命。”公司品牌總監馮(feng) 熙堯說。

  越來越多數字文化新應用的出現,給人們(men) 帶來更豐(feng) 富的社交互動體(ti) 驗。

  用手機滑動幾下,就能沉浸式地“逛”恭王府,如果對某處古建築感興(xing) 趣,還能高清放大;用鼠標點幾下,就能通過數字全景影像實現故宮資源管理;隻需一個(ge) 電子屏,就能在趙孟頫的書(shu) 畫展覽中“溜達”一圈……這是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利用數字技術製作的“數據可視化管理駕駛艙”。

  “我們(men) 注重深度挖掘、釋放數據能量,助力文博機構、藝術機構、藝術院校,以科技之眼探索新世界。”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劉雨霏說。

  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正助推數字文化新消費。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yi) ;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的用戶規模分別為(wei) 10.38億(yi) 、10.31億(yi) 、10.12億(yi) ,分別占網民整體(ti) 的97.2%、96.5%、94.8%。

  騰訊公司副總裁劉勇表示,年輕消費者的文化歸屬感和國潮認同感愈發凸顯,十年間國潮搜索熱度上漲五倍多,以沉浸式、強交互為(wei) 特征的數字文化消費需求與(yu) 日俱增。

  據了解,騰訊曾和首都博物館聯合舉(ju) 辦“互聯網+中華文明”數字體(ti) 驗展,打造沉浸式的交互創新模式。展出50天,全網傳(chuan) 播曝光量突破2.2億(yi) 。此外,《和平精英》將“科學1號”海洋科考船數字化植入到遊戲內(nei) ,超過2000萬(wan) 年輕人在遊戲內(nei) 參與(yu) 海洋文化科普活動。

  近年來,以網絡視聽、在線展覽、在線演藝等為(wei) 代表的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數字文化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呈現出供需兩(liang) 旺發展態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持續保持較快發展,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加值增長9.1%;全國網上零售額137853億(yi) 元,比上年增長4.0%,為(wei) 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