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吟唱百年團史 《有我》為何引爆全網

發布時間:2023-04-13 11:2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世界問,你是誰,來自哪?請回答,愛什麽(me) ,夢什麽(me) ,去何方?請回答,答案有,一百年的時光。

  我來自,硝煙中,課桌旁的太陽,他和她,宣的誓,迎的仗,來自那,燃燒的,和我一樣的年華……”

  這首名為(wei) 《有我》的歌,是由共青團中央宣傳(chuan) 部策劃製作,獻禮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的歌曲,將共青團100年的“偉(wei) 大”與(yu) “平凡”唱成一首不朽的詩,詞曲間蘊含、激蕩著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2022年5月4日前夕,歌曲《有我》一經上線,迅速引爆全網,各類音視頻平台、衛視播放總量超過10億(yi) 次,一時成為(wei) 現象級的作品。

  “我們(men) 在想,什麽(me) 形式的產(chan) 品能夠讓新時代青年更直觀感受到共青團這100年來的厚重和使命,一首什麽(me) 樣的歌曲能夠讓青年產(chan) 生共鳴,和我們(men) 一起傳(chuan) 唱。”時隔一年多,再回憶起創作初衷,團中央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人如是說。

  思考再三後,創作團隊最終將獻禮作品錨定在微電影《共青春》及其主題曲《有我》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100年見證共同的青春”,基調已定,創作團隊認為(wei) 作品注定要回顧曆史並關(guan) 照當下、照耀未來,注定是以共青團百年曆程激勵青年“知來處、明去處”,注定是讓青年能夠感知百年青運史,喚起他們(men) 心底的力量和使命。

  如何將共青團百年曆史的輝煌和波瀾全景式展現在一部微電影、一首歌曲、一段MV中?這需要精確的提煉、凝練。

  在《有我》的歌詞作者唐恬看來,不同時代的年輕人麵對的是不同的挑戰,如何找到跨越百年的共鳴是歌曲創作最難的部分。

  “但不管時代怎麽(me) 變化,有些東(dong) 西是始終不變的,例如歌詞描述的‘以青春赴萬(wan) 丈理想’。”唐恬希望這首歌能用新時代青年的理想與(yu) 信念去共鳴百年間青年的理想與(yu) 信念。

  在創作歌詞前,唐恬特意觀看了《覺醒年代》等優(you) 秀曆史劇以作參考,“例如歌詞中‘我來自硝煙中課桌旁的太陽,他和她宣的誓迎的仗,來自那燃燒的,和我一樣的年華’描寫(xie) 的就是1919年五四運動中的愛國青年。”

  作為(wei) 網絡正能量話題“中國製造日”“中國華服日”發起人、中央網信辦“五個(ge) 一百”正能量榜樣,《有我》歌詞作者閆光宇表示,歌曲描寫(xie) 的是一幅幅青年群像,講述的是一代代不負時代重托的中國青年的故事。

  在歌曲中,類似的意象按時序串聯。“我是寸土不讓的家鄉(xiang) ”,指向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中禦侮救亡的愛國青年;“我是絕不低頭的倔強”,瞄向楊開慧、鄧中夏、瞿秋白、方誌敏等一批為(wei) 新中國捐軀的革命烈士;“來自世間一對平凡的夫妻身旁”,描寫(xie) 鄧稼先夫婦、於(yu) 敏夫婦等為(wei) 新中國建設奉獻青春的情深伉儷(li) ;“我要一生清澈地愛著”,描寫(xie) 為(wei) 守衛祖國領土而犧牲的陳祥榕等烈士……

  歌詞以問答的方式開篇,並貫穿始終,如“世界問,你是誰,來自哪?請回答,愛什麽(me) ,夢什麽(me) ,去何方?”“要怎麽(me) 形容明天?”“那未來如何登場?”

  唐恬說,這與(yu) 歌名《有我》相輔相成。

  “每一個(ge) 年輕的‘我’是誰?隻有回答了這個(ge) 問題才能告訴世界中國年輕人的模樣。我認為(wei) 所有關(guan) 於(yu) ‘我’的成長,都來自人生道路上不斷的提問和回答,問與(yu) 答是‘我’跟這個(ge) 世界的碰撞,也是‘我’跟我自己的碰撞。”唐恬表示。

  “百年前,有我,有年輕,有未來;百年後,有我,有年輕,有未來。”在唐恬看來,歌名源出於(yu) 此。

  曲的創作同步進行,因為(wei) 在創作前對於(yu) 共青團百年精神內(nei) 涵有了充分了解,歌曲整體(ti) 的溝通與(yu) 製作很是順利。

  自創作伊始,曲作者錢雷就希望歌曲基調是大氣且動情的,“我想表達百年時光,我們(men) 曆經戰亂(luan) 硝煙,終見盛世和平,回望一路前仆後繼的勇敢,展望明日的輝煌。”

  用時一個(ge) 星期,錢雷將中國青年的激情、朝氣、力量和夢想譜寫(xie) 在曲子中。曲調款款流淌,卻內(nei) 蘊決(jue) 絕與(yu) 不屈,在歌手周深的演繹下,情感深摯而磅礴。

  “希望我們(men) 都‘不忘’,不忘初衷,不忘來處,不忘那些犧牲與(yu) 付出。隻有不忘才知珍貴,隻有不忘才有開拓,隻有不忘才能明白我們(men) 最終要去哪兒(er) 。”錢雷說。

  最終,錢雷、唐恬、閆光宇三位創作者的強強聯手賦予《有我》以詩一樣的靈魂。而在這次合作之前,錢雷、唐恬已聯手創作過《孤勇者》《如願》《昨日青空》《人世間》等多首大熱作品,登上今年春晚的《花開忘憂》《是媽媽是女兒(er) 》兩(liang) 首深情款款的歌曲也同樣出自兩(liang) 人之手。

  作為(wei) 獻禮微電影《共青春》的主題曲,《有我》與(yu) 影片相伴而生。

  構思這部微電影時,創作過《謝謝你陌生人》《你應該驕傲》《硬核青春》等多部爆款正能量作品的導演馬小刀正在一座南方小城的街邊手端相機,拍攝一群孩子的露天演出,那一刻的糖果和鮮花、歌聲和掌聲,令他恍然看到了百年間的“他們(men) ”。

  “呐喊衝(chong) 鋒的他們(men) 、開山填海的他們(men) 、鋪路架橋的他們(men) 、開懷大笑的他們(men) 、淚流滿麵的他們(men) 、田埂街市的他們(men) 、造夢奔夢的他們(men) ……這些他們(men) 正是無數的青年。”馬小刀說。

  這些以青春之心、青春之軀獻身革命事業(ye) 、新中國建設的“他們(men) ”縈繞在他心間。

  “他們(men) 將中國一點點建設成現在的樣子,而我要去尋找那些遺失在曆史中的青年麵孔。”在通讀了中國共青團團史後,馬小刀決(jue) 定以中國青年運動史為(wei) 脈絡來設計影片。

  影片以一群青年學生選擇投身抗疫回望,盡管著眼五四運動、中國共青團成立、少共國際師、開墾北大荒、希望工程、青年誌願者行動、扶貧攻堅等重要的曆史時期和工作,但馬小刀選擇避開知名曆史人物,去尋找其中普通的青年一員。

  “他可能是五四運動中一名普通愛國學生、是革命戰爭(zheng) 中一名普通戰士、是新中國建設中一名普通石油專(zhuan) 業(ye) 學生、是建設深圳特區的一名普通工程師、是扶貧攻堅戰中一名普通基層幹部……”馬小刀說,這些“普通”青年都有人物原型,他們(men) 隻是從(cong) 原型出發,將更多意義(yi) 賦予“他們(men) ”:“他們(men) ”各自代表一個(ge) 時代,是那個(ge) 時代一群青年的象征。

  主場景拍攝期間,馬小刀帶領團隊輾轉浙江橫店影視城、福建廈門、四川大涼山等地,去還原五四運動、少共國際師、青年墾荒隊、扶貧攻堅等一些曆史段落。

  從(cong) 前期創作、建組籌備、場景拍攝,到後期製作,《共青春》前後曆時3個(ge) 月完成,9分多鍾的影片中有90%的鏡頭源自實拍。

  而拍攝期間的很多瞬間,都令沉浸其中的導演馬小刀和演員們(men) 淚難自禁。

  2022年5月4日,影片《共青春》及歌曲《有我》在@共青團中央、@學校共青團、@中華全國學聯等新媒體(ti) 平台,以及微博、微信、B站、視頻號、抖音、快手等20多個(ge) 平台同時上線。

  很快,超過10億(yi) 次的播放量,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媒體(ti) 的轉發,超過百所高校、各行業(ye) 青年的翻唱、混剪MV、bgm二次創作等,讓影片、歌曲迅速掀起了一場網絡“風暴”。

  對於(yu) 《有我》,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文化精品征集推薦活動評審專(zhuan) 家認為(wei) ,“歌曲溫暖、明亮、堅定,充滿力量和希望,歌曲樂(le) 曲時尚,別具風格,貼近青年情感,深受青年喜愛。”

  國家一級作曲、中國文聯首期全國中青年文藝領軍(jun) 人才、青年作曲家王詠梅表示,《有我》融入了很多流行元素,“該作品歌詞通俗樸實,像娓娓道來的自然交流,如清新的溪水,淡淡流淌,流入心田,但在副歌部分,爆發力強,好像一股來自青春的呼喊躍然盛放。”

  “整部作品,音樂(le) 旋律優(you) 美,起伏得當,簡潔、通俗、時尚、獨特。歌曲完美詮釋了中國青年在各個(ge) 領域為(wei) 國家民族奮鬥、發展進步和繁榮富強默默奉獻力量的精神。”王詠梅說。

  在全國各地,《有我》掀起傳(chuan) 唱的熱潮。有學校將其作為(wei) 社團招新、晚自習(xi) 前、午飯休息時播放的歌曲,傳(chuan) 遍整個(ge) 校園;有學校將其作為(wei) 參加歌唱比賽的歌曲,幾乎人人會(hui) 唱。

  一位青年網友說,去年備戰高考時,《有我》是他在教室的每日一歌,這首歌曲讓他在難得的閑暇時光中感受音樂(le) 的洗禮,記錄著高中時代熱血奮鬥的青春回憶。

  一位參加了市團代會(hui) 的高中生說,休會(hui) 時播放了這首歌,旋律便一直深深印在他腦海中,震撼而感動,回到家裏開啟無限循環模式。

  在MV《有我》的最後一個(ge) 場景中,奔向抗疫前線的青年望向窗外,伴隨歌詞“當炬火去化作那道光”,鏡頭聚焦在了青年胸前的中國共青團團徽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