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船政後裔向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無償捐贈10件藏品

發布時間:2023-04-19 16: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4月18日電 (毛淑文)近日,船政後裔陳明光再次來到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仔細端詳著展櫃前自己剛捐贈給該博物館的10件父親(qin) 陳長鈞生前個(ge) 人用品。

  “我覺得我有責任和義(yi) 務把它捐出來,希望它們(men) 能在博物館裏發揮更大的曆史價(jia) 值。”陳明光說。此前陳明光捐贈的10件藏品有1934年陳長鈞在英國學習(xi) 期間的實驗室報告、1943年《美國護航驅逐艦16-278A型通用汽車柴油機維修手冊(ce) 》、1974年陳長鈞任福建省政協委員寫(xie) 給福州海軍(jun) 學校航海班第五屆畢業(ye) 生柳鶴圖的一封信、陳長鈞任福建省政協委員期間對台廣播底稿、民國計算尺(日本理研光學工業(ye) 株式會(hui) 社製)、清末民初福州海軍(jun) 學校校長沈覲宸使用的計算尺(美國 Keuffel& Esser公司製造)、民國望遠鏡(日本製)、民國工業(ye) 高溫計、民國福州楊橋巷“萬(wan) 福來”髹漆牛皮箱、民國福州楊橋巷“萬(wan) 成全”髹漆牛皮箱各1件。

  陳長鈞,早年就讀於(yu) 福州海軍(jun) 飛潛學校輪機製造專(zhuan) 業(ye) ,後進入江南造船所工作。上世紀30年代,留學英國,專(zhuan) 攻柴油機技術。抗戰初期,在湖北武昌任國民政府中央航空委員會(hui) 第八修理廠發動機課課長,後隨廠內(nei) 遷西南。1945年秋,陳長鈞接到了時任海軍(jun) 總司令陳紹寬的電報,讓其赴台參加對日接收工作。在台灣,他擔任馬公造船所所長兼上校總工程師,後兼任台灣海軍(jun) 整建委員會(hui) 工程技術組組長,及該委員會(hui) 下屬的接收菲律賓美艦委員會(hui) 主任,負責重建戰後海防和整建新的台灣海軍(jun) 等相關(guan) 工作。望遠鏡、維修手冊(ce) 等物品便是在台期間使用的。新中國成立後,陳長鈞是福建省政協委員,一直是省內(nei) 機械製造技術權威。

  藏品中有把帶有金屬滑板的刻度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陳明光笑著解說道:“這是我的外祖父沈覲宸使用的計算尺,學機械理工的人,經常要計算,早期時候,計算工具中最重要的就是計算尺,這應該是我外祖父出國時購買(mai) 的。我父親(qin) 也是學機械製造的,所以後來外祖父就把這計算尺送給了我父親(qin) 。”作為(wei) 近代中國海軍(jun) 之父,船政大臣沈葆楨對建造軍(jun) 艦的貢獻自不用多說,而沈覲宸是沈葆楨的曾孫,畢業(ye) 於(yu) 馬尾船政學堂,曾任福州海軍(jun) 製造學校、海軍(jun) 學校校長。

  陳明光的母親(qin) 沈燕是沈覲宸的次女。她始終熱心公益事業(ye) ,為(wei) 豐(feng) 富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藏品,百歲時她還寫(xie) 信、打電話給海峽兩(liang) 岸和國外的親(qin) 友,為(wei) 中國船政博物館征集史料與(yu) 展覽實物。因受父母、家族影響,陳明光與(yu) 船政結下了深厚的情緣。今年已79歲的他,還常常花一個(ge) 多小時坐車從(cong) 福州到馬尾參加與(yu) 船政主題相關(guan) 的研討會(hui) 、史料研究等,有時就是隨意轉轉都覺得很滿足。

  “我們(men) 與(yu) 陳明光先生已經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2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緊密聯係,隻要有與(yu) 船政相關(guan) 的活動,他都會(hui) 積極參加。”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副館長朱壽榕說。據統計,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900餘(yu) 件,大部分來自捐贈。(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