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7.8公裏,度量建都870周年的京城

發布時間:2023-04-23 17:2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人類的科學和藝術都很重視“對稱性”。對前者而言,對稱與(yu) 守恒密切相關(guan) ;對後者而言,對稱往往意味著秩序和平衡。

  中國古代的都城設計,偏愛“中軸對稱”。

  根據考古發現,商初都亳城已有南北中軸線。春秋戰國的古城晉侯馬、燕下都、趙邯鄲等,都有了在中軸線上建宮室、兩(liang) 側(ce) 布街道的規劃。西安、洛陽、開封等古都,至今留存著中軸對稱的風格。首都北京的中軸線尤為(wei) 典型,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wei) “全世界最長、也最偉(wei) 大的南北中軸線”,它長7.8公裏,“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chan) 生”。

  2011年,北京市啟動了中軸線申遺工作。10年後的一天,圖書(shu) 編輯張茜收到了一組文稿。北京東(dong) 城區角樓圖書(shu) 館長期舉(ju) 辦麵向公眾(zhong) 的文化講座,主講人不乏各領域名家,北京史地民俗學會(hui) 和角樓圖書(shu) 館整理了一些講稿,希望結集出版。

  這些文稿主題豐(feng) 富,張茜讀著讀著,一條清晰的“脈絡”浮現出來——北京中軸線。正如北京城以這條線為(wei) “脊梁”鋪展開來一般,張茜也圍繞著這條線,挑選出與(yu) 之相關(guan) 的9篇文稿,編輯成書(shu) ,以中軸線文化淵源開篇,“統領”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築天安門、前門、鍾鼓樓等。

  4月21日,由團結出版社出版,北京史地民俗學會(hui) 、北京東(dong) 城區圖書(shu) 館編著的《北京中軸線史話》在東(dong) 城區景山市民文化中心舉(ju) 辦新書(shu) 分享會(hui) 。

  “這9篇文章的作者,有30後、40後、50後、60後、70後、80後,可以說是6代北京人情懷的結晶。”北京史地民俗學會(hui) 副會(hui) 長勾超在新書(shu) 分享會(hui) 上特別提到。30後作者包括北京地理學會(hui) 原副理事長朱祖希、中國紫禁城學會(hui) 副會(hui) 長閻崇年、北京鍾鼓樓文物保管所原所長鄭毅。40後作者、北京天壇公園原總工徐誌長,在天壇工作了40多年,多次陪同中外元首參觀天壇。在他眼中,天壇建築群每一根立柱、每一片石板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nei) 涵。

  編輯書(shu) 稿的過程中,張茜會(hui) 被作者的學識和文字觸動,“比如鄭毅老師寫(xie) 鍾鼓樓,邏輯特別清晰,事兒(er) 說得特別明白,這就是大家”。

  麵對如此專(zhuan) 業(ye) 的文本,作為(wei) 責編,張茜必須小心翼翼。文稿是用講稿錄音整理而來,難免出現轉錄錯誤。張茜專(zhuan) 門找論文、翻專(zhuan) 著,反複比對文稿中涉及的大量年份、地名、建築名、專(zhuan) 業(ye) 詞匯、古代詩文等。實在弄不明白的,就去請教作者。

  她所在的出版社,西邊就是故宮。她和同事常在周圍遛彎,經過東(dong) 華門、午門、中山公園,但“對這些地方沒有什麽(me) 特別的認識”。如今,遛彎的場景沒變,但她時常感覺,“了解了它們(men) 的前世今生”。

  《北京中軸線史話》特意將新書(shu) 分享會(hui) 的時間,定在4月21日,這一天,是北京建都870周年。1153年4月21日,海陵王完顏亮詔告,“大金自本日起遷都燕京”。此後,北京開始承載都城的功能,內(nei) 城設計經過元明清三個(ge) 朝代,形成如今的“凸”字形。北京城中軸線,肇始於(yu) 元代,形成於(yu) 明代。

  在勾超看來,沒有北京城就沒有中軸線,而中軸線“完美”了北京城。穿越數百年的曆史,這條線依然活躍,7.8公裏不是它真正的生命“長度”,向北,它穿起亞(ya) 運、奧運建築群;向南,它抵達大興(xing) 機場。天安門廣場曾是封建帝王的宮廷廣場,如今,它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標誌——中軸線像脊梁,深入這座城市的發展脈絡和曆史變革。

  “縱觀800年,雲(yun) 遊中軸線。”勾超總結說,《北京中軸線史話》是一本簡約但含金量很高的書(shu) 。他的《中軸線遺聞逸事》一文,也收入書(shu) 中。書(shu) 中附一“番外”,是作家郭宗忠寫(xie) 下的後海生活,文本優(you) 美,情真意切。

  分享會(hui) 結束時,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在會(hui) 場最後一排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幾秒鍾以後,人群中開始響起掌聲,有人已經認出,老人便是用200萬(wan) 字手稿為(wei) 北京胡同作傳(chuan) 的鄭毅。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