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人民做好事,明天為人民上戰場”
4月的上海街頭人頭攢動,20日一大早,南京東(dong) 路上又排起長隊。從(cong) 上海各區縣趕來的市民翹首以盼,等待著“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為(wei) 民服務攤位準時開張。
在上海,“南京路上好八連”堪稱一張精神名片。他們(men) 自1949年駐紮於(yu) 此,一茬茬官兵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堅持為(wei) 民服務至今。1963年,連隊被授予“南京路上好八連”榮譽稱號,毛澤東(dong) 專(zhuan) 門寫(xie) 下詩篇《八連頌》。如今60年過去,八連幾度更換營區,幾經任務轉換,官兵們(men) 始終堅守為(wei) 民服務初心,堅持向戰而行本色,先後榮立集體(ti) 一等功7次,二等功23次、三等功13次。
“從(cong) ‘霓虹哨兵’到‘霹靂尖兵’,八連的底色從(cong) 沒變過。”如今的第72集團軍(jun) 某旅八連指導員薄佳旺說,“我們(men) 的宗旨永遠是為(wei) 人民服務,我們(men) 永遠做南京路上的好八連。”
成為(wei) 八連的兵,是我們(men) 的光榮
作為(wei) 上海的一道“金字招牌”,“南京路上好八連”家喻戶曉。不少上海市民口口相傳(chuan) 著一句話,“一個(ge) 連隊連著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傳(chuan) 承一種精神。”
“我們(men) 是市民心中上海的精神名片,更要加強對自身的嚴(yan) 格要求,永葆好八連‘意誌堅’的初心。”薄佳旺說,榮譽背後,是一代代八連官兵對八連精神的接續傳(chuan) 承。
在八連,守護榮譽是官兵們(men) 心中“天大的事”。整理內(nei) 務被子邊角沒有捋平,開飯前隊列走不齊,晚點名時都會(hui) 被點名批評。
中士王偉(wei) 在新兵連時,便早早見識過八連的嚴(yan) 苛。那時他的新兵班長孫連續就來自八連,每天隊列訓練,孫連續的標準最為(wei) 嚴(yan) 格,手指亂(luan) 動都會(hui) 被要求加練。起初王偉(wei) 並不理解,但孫連續告訴他,“你是八連帶出來的兵,就要有八連的樣子。”
“大多數新兵剛來八連時都會(hui) 不理解,但了解八連的榮譽後,他們(men) 會(hui) 不自覺地被感染。”薄佳旺說,每年新兵下連,上的第一堂課是學連史,看的第一部電影是《霓虹燈下的哨兵》,參加的第一項活動是南京路為(wei) 民服務活動。新兵授槍儀(yi) 式都被安排在連史館裏舉(ju) 行,新兵們(men) 會(hui) 在“南京路上好八連”群雕前接過鋼槍。
王偉(wei) 在來到八連後,充分感受到了榮譽的分量。他記得第一天參觀連史館,走進連隊榮譽室,數不清的獎牌和錦旗掛了滿牆。正中央的位置上,一麵榮譽錦旗上寫(xie) 著七個(ge) 閃耀的大字:南京路上好八連。
那一天王偉(wei) 格外激動,他迫不及待地給家裏打電話,告訴父母自己來到了“好八連”。“我爸媽都知道八連的名字,叮囑我好好幹。”王偉(wei) 驕傲地說。他暗自許下心願,“在這麽(me) 光榮的連隊,一定要幹出點成績!”
幾天後,王偉(wei) 跟隨連隊來到南京東(dong) 路為(wei) 民服務,那一次,他真正看到了“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樣子。當天官兵們(men) 早早便收拾好了工具箱,5點多就從(cong) 連隊出發。讓王偉(wei) 沒想到的是,來到南京東(dong) 路,他發現竟然已經有不少市民專(zhuan) 程趕來,在八連常用的攤位前排起長隊。
一上午時間,八連官兵為(wei) 市民理發、補鞋、量血壓,忙得一刻不停。王偉(wei) 看到老班長們(men) 忙得水都顧不上喝一口,他們(men) 耐心地幫前來量血壓的老人挽起袖子,叮囑他們(men) 保重身體(ti) ,陪他們(men) 閑話家常。服務結束後,一些市民仍不願走,他們(men) 豎起大拇指對八連讚不絕口,又拉起官兵的手向他們(men) 表示感謝。
“這簡直是電影裏才有的畫麵!”王偉(wei) 說,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八連榮譽稱號背後所承載的意義(yi) 。他想起連史館裏,刻在牆壁上的幾個(ge) 醒目大字:“為(wei) 人民,幾十年。”
那天王偉(wei) 走在隊列中,身姿格外挺拔。在為(wei) 民服務攤位前,他學著老班長的樣子為(wei) 市民戴好血壓計,遞去補好的鞋。後來他把這些事又教給了每一茬來連隊的新兵,並告訴他們(men) ,“能成為(wei) 八連的兵,是我們(men) 的光榮。”
搞特戰就要搞成
在連隊官兵看來,為(wei) 民服務體(ti) 現在平時,更體(ti) 現在訓練場上。薄佳旺說,在八連大家有一個(ge) 共識,“作為(wei) 軍(jun) 人,最大的為(wei) 民服務就是練就過硬的軍(jun) 事本領,為(wei) 國家和人民上戰場、打勝仗。”
2017年4月25日,連隊授稱54周年之際,隨著軍(jun) 隊體(ti) 製編製調整,八連整建製轉隸至第72集團軍(jun) 某旅,成為(wei) 一支特種作戰分隊。“霓虹燈下的哨兵”從(cong) 這一天起,向特種作戰發起衝(chong) 擊。
從(cong) 摩托化步兵轉為(wei) 特種兵,重新學習(xi) 新專(zhuan) 業(ye) 並不容易。當時的八連訓練缺場地、缺教練、缺教材,一些老兵因為(wei) 年齡,體(ti) 能訓練成績不理想。但麵對諸多困難,官兵們(men) 一致認定,“過去黨(dang) 讓我們(men) 站馬路就要站好,現在讓我們(men) 搞特戰就要搞成。”
沒有教練就找經驗豐(feng) 富的兄弟單位請教學習(xi) ,沒有教材就主動聯係專(zhuan) 家教員,搜集資料自己編寫(xie) 。二級上士顧文浩記得,那時候八連訓練分為(wei) “走出去”和“請進來”,一部分連隊骨幹“走出去”,到各野戰部隊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同時想方設法把院校專(zhuan) 家請進連隊,手把手指導教學。
顧文浩是連隊第一批學習(xi) 潛水課目的骨幹之一。轉型幾個(ge) 月後,他們(men) 便找到研究潛水方向的專(zhuan) 家,請他為(wei) 連隊製訂訓練計劃,教授動作要領。兩(liang) 個(ge) 多月的訓練時間裏,他們(men) 排除困難尋找場地,每天早上4點鍾起床,5點鍾便開始訓練,午休時間也都泡在水裏訓練,就是為(wei) 了能盡快實現“從(cong) 地麵到水下”。
地麵腳蹼是潛水訓練最難的課目。潛水過程中,特戰隊員需要利用腳蹼不斷在水中劃動,以此形成持續推力。最初,顧文浩和戰友們(men) 隻能劃動10分鍾。為(wei) 了增強腿部力量,他們(men) 每天晚飯後自發加練,找空地模擬腳蹼定型,一練就是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第二天起床都費勁”。每次潛水訓練前,他們(men) 還自發組織一次遊泳考核,保持腳蹼動作遊一公裏。
除了體(ti) 能上的差距,心理上的恐懼同樣是需要克服的難關(guan) 。顧文浩記得第一次潛水時,自己下潛到10米深,看到周圍漆黑一片。水底的壓迫感讓他透不過氣來,他緊張地立刻上浮,結果由於(yu) 出水太快體(ti) 內(nei) 壓強變動,直接噴出了鼻血。
隨後,顧文浩和戰友們(men) 想出辦法,先四人一組共同下潛,再逐步減少人員,最終減為(wei) 一人獨立下潛。兩(liang) 個(ge) 半月後,他獨自下潛到水下20米,已能行動自如。
“雖然學新專(zhuan) 業(ye) 很困難,但大家都不怕困難,反而很積極、有衝(chong) 勁兒(er) ,都希望能盡快掌握專(zhuan) 業(ye) 知識。”顧文浩說。轉型之初的那段時間,連隊幾乎人人都隨身攜帶有一個(ge) 筆記本,每天晚上總結記錄一天的訓練心得和困惑,第二天再去逐一請教教員。
憑借要做“霹靂尖兵”的信念,八連官兵用兩(liang) 年時間學習(xi) 潛水、跳傘(san) 、通信、偵(zhen) 察、衛生等各大專(zhuan) 業(ye) ,補齊了專(zhuan) 業(ye) 短板,每個(ge) 人都達到一專(zhuan) 多能。2019年,八連全體(ti) 官兵完成傘(san) 降普跳,又實現了“從(cong) 地麵向空中”的飛躍。
2021年,八連作為(wei) 新晉特戰分隊,參加了戰區陸軍(jun) “精英小隊”集訓。這一次,“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官兵以特種兵的身份,走上比武場。
二級上士張義(yi) 龍與(yu) 小隊戰友一起參加了此次集訓。他記得第一天走進“獵人集訓”隊時,看到象征特種兵最高榮譽的狼頭雕像和大門口張貼的“從(cong) 這裏走向戰場”字樣橫幅,激動得心跳加速。但很快,張義(yi) 龍就“笑不出來”了。28天的獵人集訓,他們(men) 在床上睡覺的時間僅(jin) 有8天,其餘(yu) 時間一律在野外就地而眠。“特情”隨時到來,半夜睡覺時,教員會(hui) 用扔鞭炮模擬突然襲來的炸彈,鞭炮在床邊炸開,火星迸濺到身上鑽心地疼。
最辛苦的一天,張義(yi) 龍和戰友們(men) 被半夜叫醒,臨(lin) 時拉到野外舉(ju) 圓木。他們(men) 咬牙堅持,用近3個(ge) 小時的時間一口氣舉(ju) 了500次。最終,八連小隊成為(wei) 整個(ge) 集訓中僅(jin) 有的兩(liang) 支全課時、全課程無人請假的小隊之一。
而張義(yi) 龍則憑借出色的發揮總分排名第一,被評為(wei) 戰區陸軍(jun) “金牌勇士”,名字刻在了“獵人榜”上。頒發獎牌的那一刻,張義(yi) 龍心潮澎湃,他感到一種“苦盡甘來”。“我們(men) 的辛苦付出沒有白費,今天我們(men) 走上了獵人訓練場,明天我們(men) 就能走上戰場!”張義(yi) 龍說。
為(wei) 人民打勝仗
2020年11月,上海舉(ju) 行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八連擔負進博會(hui) 空中安保任務。轉型後的八連第一次走上“戰場”,曆經實戰考驗。
三級軍(jun) 士長孫連續參與(yu) 執行了此次任務。這名入伍18年的老兵執行過北京奧運會(hui) 上海賽區安保、世博會(hui) 安保等多項重大安保任務,但這一次他明顯感覺“味道變了”。“作為(wei) 特種部隊,我們(men) 更直接地麵對特情、麵向‘戰場’。”孫連續說。
任務中,八連負責攔截低空小目標,需要在飛機上隨時待命,準備射擊。由於(yu) 此前沒有訓練過空中射擊,接到任務後,孫連續和戰友們(men) 想方設法突擊訓練。他們(men) 找來皮卡車模擬飛機的移動平台,又用另一輛皮卡車搭載靶標,模擬空中目標。兩(liang) 輛車隨機行駛,他們(men) 在車上進行射擊,最終實現了3分鍾內(nei) 完成射擊準備,並一發命中。
顧文浩同樣參與(yu) 了此次任務。他記得進博會(hui) 開幕當天,自己和戰友們(men) 早早便登上飛機,提前3個(ge) 小時升空巡邏。那天晚上,作為(wei) 觀察手的顧文浩無暇顧及其他,也沒注意會(hui) 場裏的熱鬧景象,隻盯著負責空域一遍遍觀察,生怕漏掉一絲(si) 可疑狀況。
開幕式圓滿結束,返航的指令傳(chuan) 來,一直精神緊繃的顧文浩才終於(yu) 鬆了一口氣。深夜兩(liang) 點,他所在的飛機作為(wei) 最後一個(ge) 架次返程,顧文浩坐在機艙裏,看著腳下已經恢複寧靜的上海街頭,滿足地笑了。
“那是我見過最美的上海景象。”如今顧文浩回憶說,“想到這份安寧裏有我出的一份力,我就備感驕傲。”
去年5月,八連官兵再度踏上戰場,參加上級單位組織的一場實戰化演習(xi) 。這一次,他們(men) 作為(wei) 特種作戰部隊,與(yu) 海軍(jun) 、陸軍(jun) 、空軍(jun) 、火箭軍(jun) 等多軍(jun) 兵種展開聯合作戰。
作為(wei) 聯合體(ti) 係支撐下的精兵作戰,八連這一次不僅(jin) 需要完成超負荷的長距離滲透,更肩負探索多兵種聯合指揮模式、新型作戰樣式等重要任務。準備期間,他們(men) 提前將行動細分為(wei) 若幹課題,白天苦練技能,晚上逐一攻關(guan) 研究。
在隨後的4天3夜演習(xi) 中,八連官兵突破重重困難,與(yu) 其他軍(jun) 兵種協同配合,打下一場又一場勝仗。執行滲透任務的張義(yi) 龍清楚地記得,為(wei) 了躲避藍軍(jun) 偵(zhen) 察,他和戰友們(men) 從(cong) 海上登陸,趁著月色一路在密林間穿行,用砍刀砍斷荊棘,生生蹚了一條路出來。他們(men) 從(cong) 深夜走到黎明,等天亮到達指定地點時,每個(ge) 人的身上都被荊棘劃出許多小口子,衣服也被露水浸透了。
“特種兵,就是要走敵人不敢走的路,出現在敵人不敢想的地方。”張義(yi) 龍說。隨後,他們(men) 對多個(ge) 目標展開偵(zhen) 察辨別,很快分辨出唯一的真目標,並將信息傳(chuan) 回指揮部,成功指引戰機實施打擊摧毀。戰鷹從(cong) 張義(yi) 龍頭頂呼嘯掠過,這名老兵藏匿在叢(cong) 林中目送戰友而去,“激動得好像胸口有熱血翻湧”。
這一次演習(xi) ,八連成功實施了空對地精準狙擊、戰地撤離、水下長距離滲透等戰法打法,遂行了特種斬首、引導打擊、要點奪控等戰鬥任務。演習(xi) 結束後,八連官兵加緊梳理成果,形成了10餘(yu) 份珍貴教案。
而最讓張義(yi) 龍難忘的,是演習(xi) 結束的那天。他們(men) 從(cong) 演習(xi) 場返回,留守的戰友們(men) 排成兩(liang) 列,敲鑼打鼓迎接他們(men) 凱旋。滿臉汙漬的張義(yi) 龍忽然感覺,“好像真的剛從(cong) 戰場上回來”。
曆經硝煙的洗禮,這些“霓虹哨兵”終於(yu) 成功轉型為(wei) “霹靂尖兵”。“過去為(wei) 人民做好事是為(wei) 民服務,現在我們(men) 為(wei) 人民打勝仗,更是為(wei) 民服務!”老兵孫連續鄭重地說。
八連的心永遠和人民在一起
盡管已從(cong) 繁華街區走向野外戰場,但八連官兵知道,為(wei) 民服務始終是八連不變的底色。
“我們(men) 的榮譽是國家和人民給的,就要把我們(men) 所得回饋於(yu) 人民。”薄佳旺說,“‘南京路上好八連’就是為(wei) 人民服務的,八連的心永遠和百姓在一起。”
如今每月10日、20日,八連都會(hui) 到南京東(dong) 路為(wei) 民服務,至今已雷打不動堅持41年。從(cong) 過去的補鞋、磨刀,到現在的理發、量血壓,南京東(dong) 路上的八連成為(wei) 諸多上海市民心中的一道亮麗(li) 風景。
孫連續是連隊去南京東(dong) 路次數最多的人之一。每逢為(wei) 民服務日,他和戰友會(hui) 提前收拾好理發、補鞋的用具,早上5點從(cong) 連隊出發。但每次不管多早抵達,孫連續都能看到不少市民已經排起長隊,迎接八連官兵的到來。
很多市民都是從(cong) 郊區坐一兩(liang) 個(ge) 小時車專(zhuan) 程趕來,孫連續知道,“他們(men) 不是找不到理發補鞋的地方,來找我們(men) 就是因為(wei) 有感情,信任我們(men) ,我們(men) 要更好地為(wei) 他們(men) 服務。”
最忙的一次,不到3個(ge) 小時時間裏,官兵們(men) 單補鞋就補了四五十雙。每次結束都很難準時離開,總有市民匆匆趕來,官兵們(men) 不忍心讓他們(men) 撲空,撤回的時間便常常一拖再拖。
在南京東(dong) 路上使用的木工箱、理發箱、補鞋箱,如今已成為(wei) 八連的“三樣寶”。老兵退役時,上一代傳(chuan) 人會(hui) 鄭重地將木箱傳(chuan) 給新一代,並囑托他們(men) “一定要仔細保管”。
除了去南京東(dong) 路,八連官兵還與(yu) 駐地居委會(hui) 、敬老院聯合,共同照顧孤寡老人。殘疾老人胡紅根就是他們(men) 的幫扶對象之一,1976年,患有小兒(er) 麻痹症的三年級小學生胡紅根被八連官兵發現,隨後連隊對他展開救助。如今47年過去,連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對胡紅根的救助始終沒有間斷。他們(men) 為(wei) 胡紅根購置代步輪椅,定期送生活用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連隊官兵無法去探望,八連退役老兵便自發上門,繼續幫扶他。
逢年過節,官兵們(men) 則會(hui) 去敬老院幫忙打掃衛生,與(yu) 老人們(men) 一同守歲。張義(yi) 龍曾隨連隊去過一次,那是他最難忘的一個(ge) 春節,除夕夜老人們(men) 拉著官兵的手不放,像對自己親(qin) 孫子一樣親(qin) 昵,一遍遍對他們(men) 說著“謝謝”。
上海之外,山東(dong) 、安徽等地的貧困學生也是八連官兵牽掛的對象。他們(men) 和幾所小學結對幫扶,定期為(wei) 貧困學生捐款捐物。每年9月開學季,連隊官兵都會(hui) 為(wei) 學生寄去成箱的學習(xi) 用品。在外駐訓不便時,就托休假的戰友帶去,“總之絕不會(hui) 落下”。
“為(wei) 民服務不分大小,小到理發補鞋,大到付出生命,隻要是對國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我們(men) 都願意做。”薄佳旺說,時代在不斷發展,但八連官兵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沒變。
“不管是‘霓虹哨兵’還是‘霹靂尖兵’,好八連就要‘為(wei) 人民,幾十年’。”薄佳旺說,“今天我們(men) 可以為(wei) 人民做好事,明天我們(men) 就可以為(wei) 人民上戰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