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擁有良善品質的行動者
【教育隨想】
作者:屈塬(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
從(cong) 春蠶、蠟燭、園丁以及靈魂工程師等關(guan) 於(yu) 教師形象的比喻中可以看出,選擇從(cong) 事教師職業(ye) ,不僅(jin) 要求從(cong) 業(ye) 者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更需要具有引領學生主動追求更高人生境界和人性卓越發展的切實行動力。如果教師的教育活動是一項以“成人成己”為(wei) 追求的崇高實踐,那麽(me) 教育世界中師生多元主體(ti) 共存這一客觀事實則內(nei) 在規定了教師是擁有良善品質的行動者。對此,可通過以下方麵來把握。
良善是教師的內(nei) 在品質
在道德哲學和倫(lun) 理學當中,良善是闡釋德性、倫(lun) 理以及幸福等的關(guan) 鍵詞,是人的卓越品質之一。而在人類社會(hui) 發展進程中,能夠擁有一個(ge) 良善的社會(hui) 則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人們(men) 希冀在此社會(hui) 中的所有人都受到良善的對待。
在印度哲學家克裏希那穆提看來,良善意味著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命的深切關(guan) 懷及全權負責,本質上就是愛。這說明,良善並非從(cong) 邪惡或者非善當中逐漸演變而來,作為(wei) 一種心靈的平和,它生發於(yu) 人對自身存在命運進行深切關(guan) 愛的行動之中,具有自成目的性和完全獨立性。由此來看,擁有良善品質的教師是一個(ge) 對學生的生命成長具有強烈責任感和深切關(guan) 愛的人,他所要觀照的是學生的全部生命以及其生命存在境界的持續提升。這是由於(yu) ,擁有良善品質的教師能夠帶來良性的人際互動,能夠以自身的良善行動喚醒學生主動追求良善的欲望,進而讓其以好的品行來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人生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
在現實的教育世界中,我們(men) 總是傾(qing) 向和習(xi) 慣於(yu) 依據教師專(zhuan) 業(ye) 製度,包括專(zhuan) 業(ye) 的知識、技能、態度和身份等,以及以往的教育實踐中所形成的觀念、習(xi) 俗、經驗、慣例和秩序等來認識教師這個(ge) 職業(ye) ,並將此作為(wei) 新教師培養(yang) 和促進教師發展的依據。但如果僅(jin) 僅(jin) 停留在“教一個(ge) 人如何做教師”的層麵,無法確保其能夠完成我們(men) 所交付的教育責任,使教師的職業(ye) 勝任力打了折扣。必須在此基礎上重視培養(yang) 教師的良善品質,確保他們(men) 對學生具有強烈責任感和深切關(guan) 愛,如此,他們(men) 才能勝任教書(shu) 育人的神聖使命,引領和砥礪學生的生命成長。
行動是教師良善品質生成的內(nei) 在路徑
教師的良善品質形成和發展於(yu) 行動之中,其價(jia) 值和功能也據此得以展現。
一方麵,教師必須以平等的對話和學生展開溝通交流,進而在觀察、傾(qing) 聽、理解和共情中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由此看來,教師的良善品質並非其苦思冥想的結果,它要直麵學生的生活世界和體(ti) 驗,所要帶來的是學生心靈上的變化和革新。
另一方麵,麵對學生個(ge) 性化的生命成長需求以及不斷湧現出的新的境遇性問題,教師要充分調動其全部的教育經驗、情境性知識和教育智慧,以機智的行動解決(jue) 學生成長所麵臨(lin) 的現實問題。而這一點之所以是可能的,其根本原因就在於(yu) :擁有良善品質的教師具有強烈的教育責任感,對學生有著發自內(nei) 心的關(guan) 愛,保持著對學生生命成長高度的敏感性,能夠抓住最好的教育時機,果斷作出最有利於(yu) 學生實現生命成長的選擇和行動。在此意義(yi) 上,擁有良善品質的教師,必須具備在某一教育時機正確行事的行動力、與(yu) 學生友好相處的臨(lin) 場智慧,以及對自身教育實踐進行深刻反思的能力。
教師良善品質的行動發展
教育是發生在人際互動之中的實踐,教師的行動則集中體(ti) 現在其創造性地開展教育實踐以促使學生實現更好成長與(yu) 發展的過程之中,最終指向“成人成己”之目的的實現。教師的良善品質隻能在行動中得以發展,具體(ti) 可從(cong) 以下方麵著手。
一是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決(jue) 不能依據既定的理論、模式和經驗來展開自身的行動,而需要觀照學生當下的全部生活,並對其生活保持好奇心,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生活體(ti) 驗,依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采取適合當時情境的教育行動,增強學生適應和更新既有社會(hui) 生活的能力。
二是要在行動中反思。教師良善品質發展的主要依據就是對自身行動所進行的持續性深刻反思,具體(ti) 包括行動前的反思、行動中的反思、行動後的反思、對反思的反思以及對學生鮮活生活體(ti) 驗的反思等內(nei) 容,從(cong) 而逐漸形成一種行動反思力,它有助於(yu) 提高教師對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促使其在麵對具體(ti) 教育情境時做出機智的行動。
三是要和學生共同成長。擁有良善品質的教師能夠在切實觀照學生的前提下,不僅(jin) 以自身的愛來喚醒學生愛的情感和意誌,以自身生命境界的不斷提升來激發學生追求更高人生理想的欲望,也在師生相互砥礪中享受教育的愉悅,在心靈真切的交互中了解、改變和超越自我,共同體(ti) 會(hui) 生命的成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