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高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
作者:費洪平、徐建偉(wei)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經濟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這是站在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實踐基礎上,麵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戰略部署,關(guan) 係全局、影響深遠。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具有係統性、持續性、動態性和全局性特征,更加強調整個(g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協調聯動,更加強調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的動能轉換,更加強調結構調整與(yu) 經濟發展的耦合協同。我們(men) 要建設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整個(g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由表及裏的轉型和再造,最終建成結構更加高端、要素更加協調、路徑更可持續、發展更加安全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一是要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高端化。隨著全球經貿格局和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以往發展依托低成本優(you) 勢和加工貿易出口嵌入國際分工體(ti) 係的不足更為(wei) 凸顯,結構低端、協作割裂、布局碎片等問題突出。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就是要加快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協同推動短板產(chan) 業(ye) 補鏈、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延鏈、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鏈、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建鏈,既要應用先進技術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進行改造提升,重塑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又要培育壯大代表先進生產(chan) 力和未來發展方向的高新技術與(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強產(chan) 業(ye) 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zheng) 力。
二是要形成強大要素支撐體(ti) 係。相比於(yu) 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需要,我國在優(you) 質人力資源、先進科學技術、現代金融資源等支撐條件上還存在明顯短板,全要素生產(chan) 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尚處在較低水平,新舊發展動能接續不暢。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就是要不斷夯實要素支撐,推動實體(ti) 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提高知識、數據、金融等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水平,實現優(you) 質高端要素和實體(ti) 經濟的相互支撐與(yu) 暢通循環。
三是要探索新的路徑模式。我們(men) 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ye) 化曆程,許多產(chan) 業(ye) 和企業(ye) 尚未擺脫粗放發展路徑,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效率和競爭(zheng) 能級不高,給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要素成本帶來巨大壓力。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就是要重構發展路徑模式,順應數字經濟和綠色低碳發展大趨勢,擺脫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水平擴張的既往路徑,加快發展方式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低碳化轉型,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四是要築牢安全發展基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種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明顯增多,有利於(yu) 國際競爭(zheng) 合作的條件正在發生變化,關(guan) 鍵核心領域“卡脖子”、自主可控能力不足、價(jia) 值鏈話語權較弱等問題,成為(wei) 我國增強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實現安全穩定發展的現實製約。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就要按照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zheng) 力強的要求,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提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全球競爭(zheng) 力和安全水平。
更好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既要綱舉(ju) 目張,出好“組合拳”,又要精準發力,打好“攻堅戰”。
一是促提升。要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能級與(yu) 國際分工位勢,持續優(you) 化企業(ye) 梯隊結構和鏈條群落,培育壯大一批具有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組織治理能力的鏈主企業(ye) ,鞏固提升一批技術上專(zhuan) 業(ye) 專(zhuan) 注、市場上深耕細作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繁榮發展一批創新活躍、成長性好、潛力大的科技創新型企業(ye) ;提升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攻克重要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在新興(xing) 前沿技術領域盡快取得突破,贏得戰略主動;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暢通協作水平,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配套齊全優(you) 勢,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優(you) 化區域產(chan) 業(ye) 鏈布局,強化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配套協作,構建形成穩定、暢通、高效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增強鏈條協作的競爭(zheng) 力和韌性彈性。
二是助轉型。要加快產(chan) 業(ye) 數字化融合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製造經濟與(yu) 服務經濟、勞動技能優(you) 勢與(yu) 數字技術優(you) 勢等深度融合;推進產(chan) 業(ye) 綠色化低碳化轉型,對照“雙碳”目標要求,把低碳化理念融入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全過程各環節,推動供應鏈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深化產(chan) 業(ye) 國際化協作化轉型,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加強產(chan) 業(ye) 全球化布局,推動重點產(chan) 業(ye) 在國內(nei) 外有序轉移,支持企業(ye) 深度參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與(yu) 合作,構築互利共贏、深度融合、富有韌性的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合作體(ti) 係。
三是強支撐。要強化產(chan) 業(ye) 政策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進一步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大創新、技術、質量、品牌、環保等方麵的政策支持,注重全產(chan) 業(ye) 鏈全周期一體(ti) 協同施策;構建與(yu)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相適應的要素支撐體(ti) 係,堅持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一體(ti) 部署,消除要素自由流動和優(you) 化配置的瓶頸製約;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平台和基礎設施體(ti) 係,加強多層次高能級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作平台、產(chan) 業(ye) 集群服務平台、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平台、產(chan) 業(ye) 轉移合作平台等建設,積極推進質量控製、檢驗檢測認證、標準體(ti) 係等質量基礎設施體(ti) 係建設,進一步優(you) 化物流及專(zhuan) 業(ye) 基礎設施的布局、結構、功能和係統集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