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十年媒體融合從“相加”走向“相融” 邁入全麵發力新階段
央廣網南京4月25日消息(記者王晶)在新征程、新語境、新生態、新技術背景下,中國網絡媒體(ti) 應如何繼續凝智聚力、乘勢而上、主動作為(wei) ?近日,2023中國網絡媒體(ti) 論壇在江蘇南京舉(ju) 行。與(yu) 會(hui) 人士深入研討後認為(wei) ,媒體(ti) 融合正在加速,主流輿論正不斷壯大。
據介紹,“建設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體(ti) 係,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是這次論壇的主題。“這十年,媒體(ti) 融合從(cong) ‘相加’逐步走向‘相融’,已邁入全麵發力、構建體(ti) 係的新階段。”多位與(yu) 會(hui) 嘉賓表示,無論傳(chuan) 播形式如何嬗變,公眾(zhong) 對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作品的追求是永恒的;讓每個(ge) 人都成為(wei) 良好網絡生態環境的參與(yu) 者、建設者和分享者。
傳(chuan) 統媒體(ti) 與(yu) 新興(xing) 媒體(ti) 加速融合
網絡空間不僅(jin) 是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的空間,也是國家凝聚共識的空間。傳(chuan) 統媒體(ti) 與(yu) 新興(xing) 媒體(ti) 加速融合,“主力軍(jun) 挺進主戰場”讓黨(dang) 的聲音成為(wei) 網絡空間最強音。其中,上述論壇指出,優(you) 質內(nei) 容是全媒傳(chuan) 播的價(jia) 值“王道”,決(jue) 定了全媒傳(chuan) 播的高度;融合平台是全媒傳(chuan) 播的流量“擔當”,決(jue) 定了全媒傳(chuan) 播的廣度;先進技術是全媒傳(chuan) 播的創新“引擎”,決(jue) 定了全媒傳(chuan) 播的銳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發在主題演講中分析了當前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麵臨(lin) 的新挑戰。一是媒體(ti) 傳(chuan) 播難以與(yu) 公眾(zhong) 產(chan) 生連接,自上而下的傳(chuan) 播模式難以與(yu) 普通公眾(zhong) 產(chan) 生共鳴。二是傳(chuan) 播模型定位模糊、牽引力不夠、缺少協同演進機理,管理粗放。為(wei) 此,張平建議,全媒傳(chuan) 播亟須推進全球傳(chuan) 播範式轉變與(yu) 社會(hui) 共識,亟須探索將5G/6G、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個(ge) 性化推薦等先進技術運用在媒體(ti) 采集、生產(chan) 、分發、接收、反饋中,全麵提高輿論引導傳(chuan) 播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張平認為(wei) ,媒介逐漸發展成為(wei) 基礎設施一般的存在,而媒體(ti) 作為(wei) 人體(ti) 的延伸接近意識的技術模擬階段。計算與(yu) 傳(chuan) 播將成為(wei) 未來媒體(ti) 的核心技術。軟件定義(yi) 媒體(ti) ,數據驅動新聞,算法重構渠道,智能計算與(yu) 5G/6G全息傳(chuan) 播,將重新塑造人類的媒介觀。
中國行業(ye) 報協會(hui) 秘書(shu) 長化中強表示,為(wei) 行業(ye) 媒體(ti) 融合發展搭橋鋪路,中國行業(ye) 報協會(hui) 與(yu) 行業(ye) 媒體(ti) 共同開展“實幹中國——大型跨地域跨行業(ye) 跨媒體(ti) 跨終端全媒體(ti) 聯播”項目,根據行業(ye) 一線實幹事跡,創作出有熱度、有溫度、帶泥土、沾露珠的優(you) 秀融媒體(ti) 作品。
媒體(ti) 融合壯大主流輿論
平行論壇上,多位與(yu) 會(hui) 嘉賓圍繞在人人為(wei) 媒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科學把握政治屬性和傳(chuan) 播屬性,推動傳(chuan) 統媒體(ti) 與(yu) 新興(xing) 媒體(ti) 融合發展等議題,為(wei) 進一步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提供精彩觀點和見解。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羅娟以三星堆考古最新發現成果的破圈傳(chuan) 播為(wei) 引,分享了對全媒體(ti) 傳(chuan) 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的思考。“全媒傳(chuan) 播賦能文明傳(chuan) 承”,羅娟表示,文物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過程中,國家文物局始終秉持文明底色,從(cong) 文物寶庫中探驪得珠,讓豐(feng) 厚的曆史,借助精良的製作、精美的表達,講清楚中華文明的曆史脈絡、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以及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讓觀眾(zhong) 不僅(jin) 看到文物看到曆史看到傳(chuan) 統,更看到文明看到精神看到智慧;始終關(guan) 注受眾(zhong) 反饋,以喜聞樂(le) 見的形式講好文物故事。
針對網上內(nei) 容建設,有相關(guan) 媒體(t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無論傳(chuan) 播形式如何嬗變,公眾(zhong) 對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作品的追求是永恒的,全媒體(ti) 時代更要咬定“內(nei) 容為(wei) 王”。咬定“內(nei) 容為(wei) 王”,需要突出特色優(you) 勢、創新話語體(ti) 係、切實深入群眾(zhong) 。
論壇強調,走好網上群眾(zhong) 路線是黨(dang) 的宗旨的體(ti) 現。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了解民意、反映民意;要守正創新,在視角上平等交流、態度上平易近人、表達上說家常話、內(nei) 容上講關(guan) 切事,讓主旋律、正能量在潛移默化中入腦入心。
建設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體(ti) 係
在全員媒體(ti) 時代,網絡媒體(ti) 的工作重心在哪兒(er) ?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主流媒體(ti) 應以實際行動踐行“四力”要求,通過“線上線下一體(ti) ,構築輿論同心圓;海內(nei) 海外聯動,打造傳(chuan) 播共同體(ti) ;交友交心遞進,構建輿論傳(chuan) 播新範式”等方式,做大做強主流輿論,在網上網下、內(nei) 宣外宣中增強傳(chuan) 播效能。同時,網絡傳(chuan) 媒應積極發揮傳(chuan) 播優(you) 勢、技術優(you) 勢,持續加強管理創新,為(wei) 進一步提升全民法治素養(yang) ,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全麵提升傳(chuan) 播效能,貢獻力量。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國有企業(ye) 是經濟建設的“國家隊”,主流媒體(ti) 是輿論宣傳(chuan) 的“國家隊”。國資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國有企業(ye) 將積極適應網絡媒體(ti) 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衛星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應用,加快布局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xing) 技術,以優(you) 質通信技術助力網絡媒體(ti) 融合化、智慧化發展,實現網絡媒體(ti) 全產(chan) 業(ye) 鏈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有專(zhuan) 家提出,讓每個(ge) 人都成為(wei) 良好網絡生態環境的參與(yu) 者、建設者和分享者。“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網絡使用群體(ti) 在全社會(hui) 範圍內(nei) 擴張,利用信息網絡進行詐騙活動、通過網絡介質捏造傳(chuan) 播虛假或低俗負麵信息等網絡違法失德行為(wei) 也不斷出現。”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hui) 網絡信息法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張新寶看來,這是公眾(zhong) 網絡法治意識薄弱、網絡法治知識缺乏的表現。
張新寶表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同樣需要遵循法律規範、維護法律秩序,網絡空間治理需要全社會(hui) 參與(yu) ,應當進一步提升全社會(hui) 網絡法治意識、培養(yang) 公眾(zhong) 網絡法治素養(yang) 、凝聚社會(hui) 網絡法治共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