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數據普惠金融服務跑出“上海速度”

發布時間:2023-04-26 16:1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一次“秒貸”經曆,讓王翔對上海融資環境的印象徹底改觀:“我感受到了上海普惠金融政策對小微企業(ye) 的關(guan) 懷。”

  王翔經營的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ye) 。新冠疫情暴發後,他輾轉多家銀行尋求融資,但都因為(wei) 沒有抵押物及公司規模較小等原因被拒。後來,該公司通過上海農(nong) 商銀行花木支行的大數據普惠金融業(ye) 務貸到200萬(wan) 元,緩解了資金壓力。

  王翔對這次大數據貸款記憶猶新:“手機一次性上傳(chuan) 企業(ye) 營業(ye) 執照、法人代表證件、財務報表等相關(guan) 材料,並授權給銀行,貸款款項幾分鍾就到賬了。”無需抵押物,誠信經營的中小微企業(ye) 最快幾個(ge) 小時內(nei) 就能收到銀行撥付的貸款;不需要長篇累牘的征信報告、盡職調查,企業(ye) 負責人隻要線上授權,銀行信貸人員就能通過大數據對企業(ye) “精準畫像”,生成貸款所需材料,省去以往從(cong) 準備材料到款項到賬幾個(ge) 星期的時間。

  這是不斷提升大數據普惠金融服務質效的“上海速度”,也形成了一套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可複製推廣的“上海經驗”。不久前發布的《2022年度中小企業(ye) 發展環境評估報告》顯示,上海的融資環境和政策環境均居全國第一。

  緩解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問題

  “無抵押、輕資產(chan) ”一直是部分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的瓶頸。“數據顯示,小微企業(ye) 的平均壽命一般是3年,我們(men) 銀行的借款周期也是2-3年,那麽(me) 有可能在借款過程中,小微企業(ye) 的經營就難以為(wei) 繼,這給銀行的貸款資金安全壓力比較大。”上海農(nong) 商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田立中說。

  “以前銀行需要企業(ye) 主準備的貸款材料特別複雜,甚至還要水電繳費憑證等。”上海農(nong) 商銀行花木支行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在傳(chuan) 統信貸業(ye) 務中,為(wei) 了及時了解小微企業(ye) 經營狀況的變化,金融機構往往通過查驗“三表”(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來控製中小微企業(ye) 的貸款風險。田立中發現,查驗“三表”也是普惠金融業(ye) 務長期存在的痛點之一,“比如日常生活開銷有少開或漏開發票的情況,而小微企業(ye) 主和企業(ye) 的行為(wei) 特征又高度重疊,這會(hui) 導致部分‘三表’準確率不高”。除此之外,個(ge) 人提供的他行流水單據往往好幾百頁,信貸人員要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去核實,還容易出現差錯。

  “這時政府提供的有公信力的大數據對我們(men) 來說就是一個(ge) 有力的抓手。”田立中說。

  為(wei) 了減輕銀行“不敢貸”“不願貸”的顧慮,2019年12月,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hui) 同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大數據中心、銀保監會(hui) 上海監管局,依托上海“一網通辦”平台,推出了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通過開放相關(guan) 公共數據,讓試點金融機構運用科技手段對企業(ye) “精準畫像”,多維度了解企業(ye) 情況。隻需要企業(ye) 授權,銀行便可依法獲取相關(guan) 部門提供的400多項公共數據,包括工商注冊(ce) 、納稅信息、社保繳納、行政處罰、司法訴訟等。

  精準“畫像” 釋放數字紅利

  基於(yu) 上海市公共數據平台發布的數據資源,金融機構都能享受到數字紅利。

  “通過對客戶數據進行摸底,我們(men) 可以和業(ye) 務部門探索其應用場景,然後由點及麵,形成一係列銀行業(ye) 可複製的經驗。”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科技部副總經理鍾其說。2020年4月,她和團隊常駐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從(cong) 3600張表格中甄別出17張與(yu) 政府采購相關(guan) 的數據表格。該行將這些公共數據與(yu) 內(nei) 部自有數據有機結合,構建起40餘(yu) 個(ge) 風控預警模型,自主開發客戶外部信用信息報告及風險診斷報告,用於(yu) 客戶準入和風控。

  過去辦理傳(chuan) 統信貸業(ye) 務時,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事業(ye) 部高級經理俞誌浩需要通過外部網站逐一查詢客戶外部風險情況並截屏,然後錄入到業(ye) 務係統裏,傳(chuan) 統信貸業(ye) 務辦理時間往往需要一個(ge) 月。“公共數據開放以後,我們(men) 隻要從(cong) 電腦進行簡單操作,就能形成兩(liang) 份詳盡的客戶外部信用信息報告和風險診斷報告,大大提升了貸款盡職調查效率,節省了業(ye) 務辦理時間。”俞誌浩說。

  在大數據驅動下,普惠服務的產(chan) 能也在提升。從(cong) 2020年年初到2022年年末,該行普惠貸款餘(yu) 額增長305%,客戶數增長298%,而普惠業(ye) 務人員卻沒有增加。

  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陳妍妍認為(wei) ,大數據除了能夠幫助豐(feng) 富企業(ye) 的風險評價(jia) 維度,還能支持該交易中心構建更加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比如,通過公共大數據結合中心內(nei) 部的結構化數據,該交易中心自主研發了企業(ye) 畫像係統,企業(ye) 研發投入、知識產(chan) 權數量、科研人員占比等數據一目了然。透過大數據“放大鏡”可以甄別企業(ye) 的含金量,從(cong) 而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效果,加速企業(ye) 孵化培育,促進其轉板上市。

  實現敢貸願貸能貸

  隨著溢出效應不斷顯現,上海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的2.0版本也於(yu) 2021年5月首次實現涉農(nong) 管理、民政管理等公共數據向金融機構開放。截至目前,參與(yu) 2.0版本試點的金融機構已達33家。

  “借助普惠金融2.0版本的數據,我們(men) 還開發了‘政采貸’業(ye) 務,目前累計授信金額已近兩(liang) 億(yi) 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田立中介紹,中小微企業(ye) 如果作為(wei) 供應商在上海市政府的集中采購平台上成功獲批項目,上海農(nong) 商銀行就會(hui) 根據該合同的成交金額等情況匹配相應的貸款額度;相關(guan) 公共數據的開放也將持續幫助金融機構構建一套覆蓋小微企業(ye) 貸前、貸中、貸後全業(ye) 務流程的數字化精準服務。

  為(wei) 引導和鼓勵商業(ye) 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和小型微型企業(ye) 信貸支持力度,上海市早在2012年就出台了中小微企業(ye) 信貸獎補政策,並且修訂完善了3輪。截至目前,已累計撥付約13.5億(yi) 元信貸獎補資金。

  銀保監會(hui) 上海監管局二級巡視員馬強在近日召開的2023年度上海普惠金融工作會(hui) 議上表示,力爭(zheng) 2023年末累計投放紓困融資金額突破6000億(yi) 元,支持700萬(wan) 人穩就業(ye)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一迪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