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共烹一席筵 讓外國Z世代愛上一個中國城市

發布時間:2023-04-26 17: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四月,牡丹盛開的時節,一群Z世代中外青年走進了洛陽,在這個(ge) 絲(si) 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開啟了“Z世代的2023:以絲(si) 路之名”活動的美食篇章。他們(men) 通過餐桌上的儀(yi) 式感和廚房裏的煙火氣,來認識這座曆史文化名城。

  洛陽水席,中國宴席文化的“活化石”

  被稱為(wei) 中國宴席文化“活化石”的洛陽水席,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和完備的文化脈絡,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曆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2008年,“真不同”洛陽水席製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

  “真不同”洛陽水席製作技藝第六代傳(chuan) 承人李玉賓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洛陽水席是流行於(yu) 洛陽一帶的傳(chuan) 統名吃,與(yu) 龍門石窟、洛陽牡丹並稱“洛陽三絕”。洛陽水席是豫菜的一個(ge) 分支,始於(yu) 唐代,至今已有1300年的曆史。

  之所以稱為(wei) “水席”,有兩(liang) 層含義(yi) :一是每道菜都離不開湯湯水水,以水為(wei) 介質,采用古老烹飪技法,有效保證原材料營養(yang) 成分不流失;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換一道,行雲(yun) 流水一般。

  洛陽水席分為(wei) 前八品、四鎮桌、八中件、四掃尾,共二十四道菜,喻示著武則天執政二十四年的曆史光景。前八品是八個(ge) 涼菜,代表武則天的八大善績:服、禮、韜、欲、藝、政、禪、文。

  熱菜的上菜也很有講究,4道“四鎮桌”每上一道就要跟上兩(liang) 道中件(也叫陪襯菜或調味菜),美其名曰“帶子上朝”;4道“掃尾菜”以一道“圓滿如意湯”結束。熱菜每道菜品都有著吉祥的寓意,例如“油炒八寶”,是用花生、紅棗、果脯等製作的甜飯,有五穀豐(feng) 登之意;“東(dong) 都海參”,是用紅薯粉條、木耳、紫菜等製成,形似海參,代表了唐代人們(men) 追求“以素代葷”的時尚飲食文化,也體(ti) 現了當時人們(men) 的養(yang) 生之道;“圓滿如意湯”,實為(wei) 酸辣口味的雞蛋湯,以示全席圓滿結束。

  說起洛陽水席,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四鎮桌”裏的頭道大菜“牡丹燕菜”。國家一級高級技師、洛陽職業(ye) 技術學院教授牛恒林向記者介紹,這道菜與(yu) 兩(liang) 位曆史人物有關(guan) ,一位是武則天,另一位則是周恩來總理。

  相傳(chuan) ,武則天在位期間,洛陽東(dong) 關(guan) 下園的菜地裏長出了一棵長約三尺,重36斤多的大蘿卜,菜農(nong) 視為(wei) 祥瑞之物,就把蘿卜獻貢給武皇。武則天十分開心,命禦廚將其做成菜品,禦廚便將蘿卜切成細絲(si) ,經過九蒸九曬後加入清湯,製成湯羮,武皇品後覺得這道菜大有燕窩之風味,即賜名為(wei) “燕菜”,後被人們(men) 傳(chuan) 頌為(wei) “洛陽燕菜”。

  “洛陽燕菜”更名為(wei) “牡丹燕菜”則是在1973年10月。周恩來總理陪同時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到洛陽訪問。在烹製燕菜的過程中,廚師特意擺上一朵用雞蛋黃製作的牡丹花,周總理見後十分高興(xing) ,並風趣地說:“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開出牡丹花”,從(cong) 此“洛陽燕菜”更名為(wei) “牡丹燕菜”。

  李玉賓告訴記者,酸辣利口是洛陽水席的一大特色,製作洛陽水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是胡椒,在唐朝,胡椒通過絲(si) 綢之路運到中原,洛陽水席也是中西飲食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留學生親(qin) 手製作洛陽傳(chuan) 統名吃

  在洛陽的真不同飯店,來自中國、日本、哈薩克斯坦、馬裏、莫桑比克、薩爾瓦多的Z世代青年第一次領略了洛陽水席的風采。他們(men) 對菜品讚不絕口,也對中式菜品的擺盤和造型驚奇不已,“洛陽水席美麗(li) 而隆重,充滿儀(yi) 式感”“牡丹燕菜裏的蘿卜絲(si) 非常特別,我非常喜歡”“從(cong) 沒想到,食物會(hui) 以這種方式呈現在眼前”……

  吃罷水席,這群Z世代青年來到洛陽職業(ye) 技術學院的廚房,在當地名師大廚的指導下,親(qin) 手製作起了牡丹燕菜、老洛陽漿麵條、老洛陽燙麵角等洛陽傳(chuan) 統名吃。

  中國是禮儀(yi) 之邦,餐桌禮儀(yi) 自然也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董中國意境菜創始人、“共烹一席筵”嘉賓董振祥老師為(wei) Z世代青年帶來了一場關(guan) 於(yu) 中國餐桌禮儀(yi) 的講座。一條魚應該怎樣被端到餐桌上?不僅(jin) 要“左頭右尾”,還要“魚腹向外”……每一條規矩的背後都是深厚的文化積澱。

  牡丹燕菜看似簡單,實則講究頗多。李玉賓介紹,做這道菜,提前半年就要開始準備。白蘿卜切成細細的絲(si) ,裹上綠豆粉上鍋蒸熟,再放入冰箱冷凍層擱置半年,這樣可以讓蘿卜絲(si) 中的水分充分排出。等到製作菜品時,再從(cong) 冰箱中取出,上鍋蒸,然後鋪在碗底,上麵整齊地碼上同樣切成細絲(si) 的火腿、裏脊、蟹足棒、黃花菜,正中間的牡丹花是雞蛋黃作的,蛋黃蒸熟後切成扇形薄片,用手指卷成花瓣形狀,七八個(ge) 花瓣可攢成一朵牡丹。將這些食材都擺好盤,再澆入高湯,一份牡丹燕菜才算做好。李玉賓說,做這道菜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細心。日本留學生許田海韻在李玉賓的指導下製作牡丹燕菜,在學習(xi) 將蛋黃片卷成牡丹花瓣的過程中,她一遍遍練習(xi) ,感到“看似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很不容易。”

  李玉賓告訴記者,對於(yu) 一個(ge) 普通廚師而言,學會(hui) 做整套洛陽水席大概需要三年時間。他耐心地向現場的中外學生講解著洛陽水席的相關(guan) 知識,他說,洛陽水席需要傳(chuan) 承,讓外國友人學做洛陽水席,可以把洛陽水席傳(chuan) 播得更遠。

  留學生們(men) 學習(xi) 的另一道傳(chuan) 統名小吃——老洛陽漿麵條十分特別。老洛陽漿麵條不用水煮,而是用一種特殊的原料——酸漿來煮。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老洛陽漿麵條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葉禹州介紹,製作一碗地道美味的漿麵條,漿味醇厚的酸漿必不可少。先把綠豆製成豆漿,用紗布過濾掉豆渣,放進缸裏,等漿水發酵變酸後,就可以用來煮麵條了。通常要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酸漿。煮好的麵條,出鍋時加入芹菜丁、熟花生米、豌豆、胡蘿卜絲(si) 等配菜,再加入辣椒油、韭菜花等調味,吃起來層次豐(feng) 富,口感獨特,回味無窮。

  老洛陽漿麵條和老洛陽燙麵角是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安格麗(li) 娜最喜歡的洛陽美食。老洛陽燙麵角是用燙麵做成的蒸餃,外皮晶瑩軟韌,肉餡鮮甜多汁。安格麗(li) 娜告訴記者,由於(yu) 自己喜愛麵食,所以對漿麵條和燙麵角情有獨鍾。“尤其是老洛陽燙麵角,肉餡非常多汁,越吃越想吃。”通過這次活動,她了解到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多樣性和中國文化遺產(chan) 的豐(feng) 富性。“飲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飲食文化因地而異。我想要更多了解中國文化,所以我也會(hui) 繼續研究中國的飲食。”

  剁餡,調味,包成餃子放入蒸鍋,來自莫桑比克的留學生榮光在中式麵點高級技師邢樂(le) 宏的指導下,體(ti) 驗了老洛陽燙麵角製作的全過程。看到自己做出的蒸餃受到了所有人的歡迎,榮光非常驕傲,他說自己以後也會(hui) 繼續練習(xi) 做燙麵角,因為(wei) “真的很美味”。

  在跟大廚們(men) 學習(xi) 做菜的過程中,來自北京大學的中國學生張藝璿被大廚們(men) 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動,“每一道洛陽美食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都離不開河洛文化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和文化的融通,凝結了古人來之不易的智慧與(yu) 心血。遇見一道傳(chuan) 統美食是一次穿越千年的特殊緣分,我們(men) 不僅(jin) 要傳(chuan) 承它的口味,更要傳(chuan) 承‘慢下來’的工匠精神和生活態度,帶著古老美食賦予的力量更好地麵對嶄新的每一天。”

  榮光告訴記者:“我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因為(wei) 這是讓外國學生真正了解中國、了解更多中國文化的很好的方式。”

  “Z世代的2023:以絲(si) 路之名”活動由中國公共關(guan) 係協會(hui) 主辦,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陝西省委宣傳(chuan) 部、河南省委宣傳(chuan) 部、甘肅省委宣傳(chuan) 部、中國日報社、中國青年報社協辦,渭南市委宣傳(chuan) 部、洛陽市委宣傳(chuan) 部承辦,蒙牛集團特別支持,中國網、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天津工業(ye) 大學支持參與(yu)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