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複蘇 體驗升級——2023年“五一”假期旅遊市場觀察
從(cong) 傳(chuan) 統旅遊熱點重現人山人海場麵,到新興(xing) 旅遊城市異軍(jun) 突起;從(cong) “特種兵式旅遊”出圈,到“味蕾遊”興(xing) 起;從(cong) 文博演藝一票難求,到國風國潮熱度不減……2023年“五一”假期旅遊市場傳(chuan) 遞出令人振奮的信息。
更多供給、更加惠民,文旅複蘇勢頭強勁——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合計2.74億(yi) 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1480.56億(yi) 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各地各部門大力助推假日文旅市場加強供給:文化和旅遊部啟動“5·19中國旅遊日”主題月活動,推出各類文化和旅遊公益惠民措施;全國1.28萬(wan) 家A級旅遊景區正常開放,大部分地區的旅遊景區實現“應開盡開”;全國共舉(ju) 辦營業(ye) 性演出3.11萬(wan) 場次,票房收入15.19億(yi) 元,觀演人數約865.49萬(wan) 人次。
得益於(yu) 此,這個(ge) “五一”假期各地旅遊真火:上海外灘遊客摩肩接踵、長沙五一商圈淩晨時分車水馬龍、西安城牆遊采取限流措施……
走得更遠、玩得更久,出行和消費創新高——
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顯示,假日期間,遊客平均出遊半徑180.82公裏,同比增長81.59%;目的地平均遊憩半徑15.98公裏,同比增長167.16%。跨省遊客比例達24.50%,較去年同期提高15.5個(ge) 百分點。
選擇了更遠的風景,意味著更長時間的停留。假日期間,一日遊遊客占比較去年同期下降6.0個(ge) 百分點,停留2天以上的遊客占比則提升了9.55個(ge) 百分點。
人氣帶來景氣。在上海南京西路、南京秦淮河—夫子廟片區、成都春熙路大慈坊等多個(ge) 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累計夜間客流量均超百萬(wan) 人次。攜程數據顯示,跨省酒店預訂占比超7成;國內(nei) 景區門票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2倍。
“這與(yu) 此前消費者以本地遊、周邊遊為(wei) 主的旅遊方式相比有了顯著差異,代表著旅遊消費信心的全麵恢複。”第三方研究機構負責人認為(wei) ,長線出行帶動“吃住行遊購娛”一整條產(chan) 業(ye) 鏈的繁榮複蘇,諸多產(chan) 業(ye) 因此受益。
更有文化、更加休閑,文旅融合升級體(ti) 驗——
文博看展、文化演藝、國風國潮、美食品嚐成為(wei) 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相繼推出看展式社交、國風漢服、圍爐煮茶、音樂(le) 雅集等活動。這個(ge) 假期,有煙火氣濃鬱的烤串,有傳(chuan) 統民俗與(yu) 新潮藝術相結合的時尚,還有音樂(le) 、戲曲、舞蹈、書(shu) 香的雅致。
日行三萬(wan) 步,三天逛三城。“特種兵式旅遊”火爆,體(ti) 現出年輕人全新的旅行方式。
“雖然過程很累,但玩得更多、花得更少,人生需要有這樣的青春旅行回憶。”大學生鍾尚說,這個(ge) 假期他遊曆了天津、南京、上海三地。
大部分遊客仍青睞傳(chuan) 統熱點旅遊城市與(yu) 熱門景點。大數據監測顯示,北京、杭州、大理、廈門等地熱度不減,北京頤和園、杭州西湖、廈門鼓浪嶼、大理古城、西安城牆、蘇州園林等景區人氣居高不下。
“近年來,藝術、科技與(yu) 旅遊的融合,創造了更多有借鑒意義(yi) 和推廣價(jia) 值的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場景。”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