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精益求精,保證模鍛件的絕對可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發布時間:2023-05-06 14:56:00來源: 人民日報

  機器聲轟鳴,一座高達42米的模鍛壓力機前,葉林偉(wei) 控製操作手柄,讓模鍛壓力機緩緩移動。“今年是我和這座8萬(wan) 噸模鍛壓力機‘親(qin) 密接觸’的第十一年。”37歲的葉林偉(wei) 說。

  在位於(yu) 四川德陽的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德陽萬(wan) 航模鍛有限責任公司,模鍛工、8萬(wan) 噸模鍛壓力機班班組長葉林偉(wei) 是廠區裏的名人。僅(jin) 用時1個(ge) 月就通過考核並獲得97分的高分,葉林偉(wei) 成為(wei) 8萬(wan) 噸模鍛壓力機的首位中國操作者,也成為(wei) 徒弟們(men) 心中的榜樣。

  2012年,8萬(wan) 噸模鍛壓力機在中國二重建成並投入試運行。這個(ge) 高達42米,總重量達2.2萬(wan) 噸的“巨人”,液壓管道總長達10公裏,遍布上千個(ge) 閥體(ti) 、管道、油箱、增壓器等液壓元件,元件間環環相扣,需要操作工精準掌握。而彼時,公司還沒有模鍛工有過操作經驗。

  經過選拔,葉林偉(wei) 從(cong) 100多名模鍛工中脫穎而出,成為(wei) 6人操作團隊成員之一,並躋身候選操作手。麵對新型機器,公司迫切需要經驗成熟、操作合格的模鍛工。於(yu) 是,葉林偉(wei) 白天在單位配合調試方開展調試工作,晚上回家又繼續埋頭“攻克”8萬(wan) 噸液壓原理圖。“就一點點地摳,仔仔細細地理解。”經過一個(ge) 月的艱苦努力,葉林偉(wei) 迅速從(cong) “零基礎”變身“老工匠”,順利通過了操作考核,成為(wei) 中國第一個(ge) 8萬(wan) 噸模鍛壓力機操作手,並完成了壓力機操作界麵的定版工作。此時,距他進廠工作不過3年。

  2006年,為(wei) 了追逐兒(er) 時的工程夢,葉林偉(wei) 選擇到四川工程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習(xi) 。“小時候看到國外有很多飛機模型,就想著自己長大以後,也能參與(yu) 大型飛機和重型工件的製造。”葉林偉(wei) 回憶,他當時了解到四川工程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中國二重合辦了模具設計與(yu) 製造(鍛壓方向)專(zhuan) 業(ye) ,於(yu) 是趕緊報考,並完成了3年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學習(xi) ,“到2009年畢業(ye) 時,我就投遞了一份簡曆,希望能在二重工作。”

  一進公司,葉林偉(wei) 就來到蒸汽錘鍛崗位,跟著師傅開始學習(xi) 設備操作,學習(xi) 未接觸過的新知識。“師傅技術好,對設備非常熟悉。”葉林偉(wei) 說。幹一行就要愛一行,師傅精益求精的性格對他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迅速了解設備,熟悉工藝流程,掌握操作技巧,葉林偉(wei) 很快成長起來。不久,他就趕上一款國產(chan) 大飛機的結構件試製工作。

  從(cong) 2012年起,葉林偉(wei) 就參與(yu) 到一個(ge) 個(ge) 重大項目中。憑借對8萬(wan) 噸模鍛壓力機液壓係統的深入了解,他先後成功壓製出了C919大飛機主起外筒、機身框梁結構件等代表我國最高水平的大型高端航空模鍛件。

  “模鍛工就是要精益求精,保證模鍛件的絕對可靠。”葉林偉(wei) 認為(wei) ,模鍛工還要善於(yu) 轉化實踐中獲得的經驗,不斷優(you) 化工藝流程,推動工藝水平提升。為(wei) 此,他將自己多年的操作經驗進行整理,編寫(xie) 了“8萬(wan) 噸模鍛壓力機操作手冊(ce) ”等培訓教材,供其他模鍛工學習(xi) 和交流。如今,葉林偉(wei) 已經帶出4個(ge) 徒弟,他們(men) 都已成為(wei) 公司生產(chan) 骨幹。

  “幹這個(ge) 工作,一方麵要精益求精,另一方麵要善於(yu) 琢磨。”談起工作計劃,葉林偉(wei) 把目標放在了航空模鍛件的精密製造上。他組建了工匠工作室,正計劃用工作室的機製推動技術攻關(guan) ,加快鍛造的精密化進程。“我們(men) 還要繼續開展標準化工作,製定工藝通用標準,讓新模鍛工更快成長起來。”如今,擔任8萬(wan) 噸模鍛壓力機大班長的葉林偉(wei) ,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