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將成為你們”——安慶中小學弘揚延喬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紅色火種
安徽省安慶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安慶一中”)高二學生謝宇澄至今保存著學校去年“校史宣講實踐團”活動的旗幟。在今年寒假和平時周末假期出門參觀打卡時,他總是帶著這麵旗幟,來到安慶延年喬(qiao) 年讀書(shu) 處、湖北省黃石市博物館等場所時,他會(hui) 要求父母為(wei) 他和旗幟拍一張合影。他說,自己要將安慶一中的校史帶到各地,宣傳(chuan) 學校的紅色精神。
謝宇澄是該校第二屆“延喬(qiao) 班”學員,也是學校校史宣講團團長。去年暑期,他在校史館等場所宣講中反複提到“陳延年、陳喬(qiao) 年都曾在年少時赴法勤工儉(jian) 學,投身革命時也都是風華正茂的青年,這種從(cong) 小胸懷天下的品質值得學習(xi) ”。
他的這段經曆,進入了安慶一中團委副書(shu) 記鄭圓圓的講述中。每當給“延喬(qiao) 班”新學員上課時,鄭圓圓都會(hui) 提到一些優(you) 秀學生的案例,還有另一個(ge) 關(guan) 於(yu) “旗幟”的故事讓她印象深刻。
去年,第二屆“延喬(qiao) 班”學員、2022年度國旗護衛隊隊長王銘旭在換屆結束後,還主動指導新隊員。半年來的每周一升旗儀(yi) 式前,他都會(hui) 來操場看看有沒有需要自己幫忙的地方。
2021年,電視劇《覺醒年代》的熱播讓陳延年、陳喬(qiao) 年成為(wei) 眾(zhong) 多青少年的“偶像”。兄弟倆(lia) 的家鄉(xiang) 安慶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延喬(qiao) 班”是安慶一中於(yu) 2021年開設的思政教育特色班級,也是該市將紅色資源與(yu) 思政教育融合的縮影,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紅色火種、加強信仰教育。
“發現光、跟隨光、成為(wei) 光”
行走在安慶一中校史館、圖書(shu) 館、譙樓等育人場所,記者了解到,有著117年辦學曆史的該校是安徽學生反帝愛國鬥爭(zheng) 的重要策源地、安徽早期新思想的傳(chuan) 播地,也是安徽最早黨(dang) 團組織人才的輸送地,湧現出陳延年、陳喬(qiao) 年等15位校友先烈。這些寶貴的紅色資源被轉化為(wei) 該校思政教育的素材。
2021年11月,針對當前社會(hui) 思潮多元,中學生思政教育內(nei) 容不係統等問題,在團安慶市委指導下,“延喬(qiao) 班”應運而生,其使命在於(yu) 抓住高中生“三觀”形成關(guan) 鍵期,將“永為(wei) 國之棟”確定為(wei) 信仰教育價(jia) 值目標,從(cong) “政治信仰-革命薪火-家國情懷-社會(hui) 責任-人生價(jia) 值”五大維度引導教育實踐。
“延喬(qiao) 班”學員為(wei) 全校選拔出的若幹優(you) 秀青年學生,注重對全校同學的開放性、激勵性和引導性。首屆“延喬(qiao) 班”校內(nei) 課程共設置三大類——延喬(qiao) 烈士精神傳(chuan) 承、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及學生幹部能力培訓。授課教師均以小切口,講透、講深、講通大思政。15位校友先烈及全國革命烈士的事跡,也都是“延喬(qiao) 班”的教學素材。
鄭圓圓在“地理視角下的中國”課程中,帶領同學們(men) 從(cong) 橋梁、高鐵、民生工程的視角和數字變化看中國發展的艱辛,從(cong) 具體(ti) 案例講解中國發展所突破的瓶頸。高二3班的譚馨感慨,上完那節課後感到震撼和熱血沸騰。
高二1班的黃一可之前對“文化自信”的概念理解有些“囫圇吞棗”,每當在政治書(shu) 上看到這4個(ge) 字頻繁出現,她會(hui) 產(chan) 生好奇探究的想法,“延喬(qiao) 班”的學習(xi) 給了她答案。
她跟著老師的講述,伸手觸碰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結晶,浸入式體(ti) 會(hui) 古人精神寄托的載體(ti) ——一件件文化瑰寶和作品。“正是對曆史的學習(xi) ,我理解了作為(wei) 延喬(qiao) 兄弟後輩的我們(men) 需要用精神上的豐(feng) 盈來作為(wei) 自信的基礎。”
近些日子,她常與(yu) 同學交流如何做到文化傳(chuan) 承和文化自信。她覺得,青年學生的文化傳(chuan) 承應與(yu) 時代相結合,要將中華文化中的精華進行延續,文化自信也是愛國教育的基礎。
“延喬(qiao) 班”也實現課堂“被動”與(yu) 課下“主動”的融合。課程結束後,隨即啟動包括“展示部分”和“心得部分”的結業(ye) 活動。“展示部分”中,學生分組完成展示匯報、詩詞創作、自編歌曲、繪畫、演講和朗誦等。“心得部分”則由學生結合課程寫(xie) 一篇心得感想,對整體(ti) 學習(xi) 進行歸納總結。
據悉,“延喬(qiao) 班”對結業(ye) 活動要求非常嚴(yan) 格,師生對展示及心得進行多次打磨,以反饋學生在思想認知、情感認同、參與(yu) 狀態等方麵表現。“教育學生,做學問是為(wei) 了保家衛國,是為(wei) 了務實創新,是為(wei) 了中國前途。”鄭圓圓說。
在不久前的清明節活動中,該校學生還紛紛創作三行詩緬懷革命先烈,有學生寫(xie) 道:“來時少年身,歸去英雄魂,發現光、跟隨光、成為(wei) 光,我們(men) 終將成為(wei) 你們(men) !”
“思政教育更要在廣闊社會(hui) 課堂上講”
安慶一中副校長舒興(xing) 慶長期關(guan) 注學生思政教育,他認為(wei) ,“思政教育不僅(jin) 要在思政課堂上講,而且要在更廣闊的社會(hui) 課堂上講。天天埋頭學習(xi) ,是培養(yang) 不出獨立自主人格的。與(yu) 其灌輸理念,不如引導孩子去發現、總結經驗。”
“延喬(qiao) 班”連續兩(liang) 年暑期開設學生社會(hui) 實踐團,帶領同學們(men) 走出校園,走向社區、農(nong) 村、企業(ye) 。2022年暑期開展“延喬(qiao) 少年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國智造”“誌願服務”“校史宣講”五大主題實踐活動,“延喬(qiao) 班”同學擔任各團團長,組織帶領同學們(men) 開展活動。
去年,學生參加團安慶市委開展的緬懷陳延年烈士活動,恰逢7月,高一、高二學生正在準備期末考試。已畢業(ye) 的高三學生了解情況後,主動報名參加活動,報名人數超過了規模要求。“當天,孩子們(men) 整齊地穿著校服佩戴團徽,讓我心生感動。能關(guan) 注學校、並主動參加思政活動,說明他們(men) 內(nei) 心對學校紅色文化、思政教育的認同。”舒興(xing) 慶說。
去年,高一的周彤、汪婧兩(liang) 名同學經過問卷調查發現,目前市內(nei) 中學體(ti) 育課程內(nei) 容一般為(wei) 跳繩、跑步、跳遠等與(yu) 體(ti) 育考試有關(guan) 的項目,沒有讓學生根據自身條件、興(xing) 趣自主選擇體(ti) 育項目。此外,部分學校還存在運動場地、體(ti) 育設施、師資等不足的問題。為(wei) 此,她們(men) 共同撰寫(xie) 了一份提案《關(guan) 於(yu) 提高校內(nei) 體(ti) 育課程質量的建議》,呼籲各學校要樹立新型體(ti) 育觀、打造有趣的體(ti) 育課堂、進一步完善基礎體(ti) 育設施。
安慶一中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陳文貞了解到這一信息,對同學們(men) 的做法給予肯定,認為(wei) 學生的建議和新課改要求不謀而合。她一方麵安排團委及模擬政協指導教師對提案進行完善打磨,遞交到市政協有關(guan) 部門;一方麵召開學校教務部門、體(ti) 育教研組會(hui) 議,要求大家認真學習(xi) 貫徹新課改精神,並以這份學生提案為(wei) 契機,啟動學校體(ti) 育課程改革。
接下來的3個(ge) 月裏,學校認真研製打磨體(ti) 育課程改革方案,於(yu) 今年2月最終敲定並實行新的體(ti) 育課設置方案,包含籃球班、足球班、排球班、羽毛球班和體(ti) 育舞蹈班等5個(ge) 體(ti) 育選項,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xing) 趣特長進行選課。
“可以說,這不僅(jin) 是一次課程改革,也是一次學校治理方式和育人方式的變革。學生是校園的主人,也是未來的主人;通過將學生納入學校治理體(ti) 係,實現‘治理育人’,正是現代學校‘立德樹人’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小學生爭(zheng) 當“獨秀少年”
“我是小小播音員,一定要好好學習(xi) ,做有誌氣、有骨氣、有底氣的獨秀少年”“吾輩當自強,要讓延喬(qiao) 兄弟的精神薪火相傳(chuan) ”……4月5日,在老師們(men) 的帶領下,安慶市懷寧縣獨秀小學少先隊員前往懷安河公園陳延年、陳喬(qiao) 年的雕像前,開啟跨越時空的緬懷活動。隊員依次將自己手中寫(xie) 給陳延年、陳喬(qiao) 年的信投遞到“時空信箱”中,信寄托哀思,也立下報國之誌。
每學期,該校都會(hui) 常態化舉(ju) 行以“弘延喬(qiao) 精神 做獨秀少年”為(wei) 主題的開學典禮和紅色教育係列活動。
懷寧縣是陳延年、陳喬(qiao) 年以及他們(men) 的父親(qin) 陳獨秀的故鄉(xiang) 。20年前,懷寧縣城遷址後,把新城區辦學規模最大的小學命名為(wei) “獨秀小學”。近年來,思政工作者一直思考如何打造貼近小學生實際的思政教育,進而讓家鄉(xiang) 紅色文化融入3153名在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xi) 中。
“孩子們(men) 容易接受身邊的思政教育素材。”獨秀小學校長劉兵長期從(cong) 事基礎教育工作,在他看來,在懷寧這片紅色熱土上,延喬(qiao) 兄弟對學生而言無疑是親(qin) 切的,他們(men) 的故事是無形的、本土化的教育資源。因此,延喬(qiao) 烈士的精神學習(xi) 是獨秀小學思政課的主線。
該校教師注意到,平時,孩子們(men) 可能沒有時間看完一整部電視劇,但每次將延喬(qiao) 兄弟犧牲的那段畫麵放映時,孩子們(men) 的眼神裏總是充滿感動和尊敬。“因此,我們(men) 從(cong) 講有感染力的故事做起,讓學生知道為(wei) 什麽(me) 要學習(xi) 、進步,讓他們(men) 從(cong) 入學起,就有自豪感、使命感。”劉兵說。
由於(yu) 延喬(qiao) 兄弟犧牲時都非常年輕,學校搜集到的資料有限,這成為(wei) 編寫(xie) 教材故事的難題。
2021年,在懷寧縣委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辦公室指導和聯係下,學校收集大量延喬(qiao) 小時候的成長和家風家訓故事,精心編寫(xie) 《延年喬(qiao) 年:前仆後繼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校本教材,並利用中、高年級思政課向孩子們(men) 講解。這些故事也進入了該校紅領巾宣講團的必講內(nei) 容。
有了教材,還要從(cong) 活動載體(ti) 上下功夫。“孩子們(men) 天性好動、喜歡探索分享。我們(men) 挖掘地方紅色元素,針對性設計紅色啦啦操、繪製家鄉(xiang) 紅色地圖、打卡紅色地標等活動。”該校青年教師王靜介紹。
為(wei) 了最大限度讓紅色文化浸潤和抵達孩子們(men) 的內(nei) 心,學校在愛心園精心設計文化雕像,在鄉(xiang) 園前方建立“延喬(qiao) ”紅色教育基地。獨秀樓、稼先樓、振寧樓等建築均以紅色人物命名。午間、晚間放學的時間段,《五星紅旗》等紅色曲目會(hui) 在校園響起。每周各班級開展的“延喬(qiao) 故事會(hui) ”也深受孩子們(men) 喜愛,除了家鄉(xiang) 的烈士,孩子們(men) 會(hui) 將熟悉的王二小、劉胡蘭(lan) 等紅色人物故事進行分享。
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行為(wei) 和品格,教師們(men) 注意到可喜的變化——越來越多學生關(guan) 心校園中的一草一木,產(chan) 生以校為(wei) 家的榮譽感。
劉兵曾無意間透過辦公室窗戶觀察到這樣一幕:6年級馮(feng) 旭堯路過學校手抄報作品展時,發現一張作品被風吹落,他立馬彎腰撿起將畫報粘在展板上,但隨後畫報又被吹落,他趕忙跑回自己教室找來一瓶膠水,將畫報重新固定在宣傳(chuan) 欄上。
在第二周的升旗儀(yi) 式上,劉兵在全校公開表揚了馮(feng) 旭堯的“舉(ju) 手之勞”,那一瞬間,操場上掌聲雷動。
2021年以來,團懷寧縣委聯合獨秀小學創新性開展“學延年喬(qiao) 年 做獨秀少年”主題教育活動,創建“延喬(qiao) ”紅色示範中隊、紅色文化小隊,每周大隊委根據每日常規打分,宣傳(chuan) 欄公示打分情況,升旗儀(yi) 式中給前三名的班級依次頒發“獨秀中隊”“延年中隊”“喬(qiao) 年中隊”流動紅旗。
“我們(men) 在全縣範圍內(nei) 打造紅色精品項目,以青少年喜聞樂(le) 見的方式開展係列紅色研學,將懷寧乃至安慶的紅色基因、紅色文化傳(chuan) 承下去,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團懷寧縣委書(shu) 記安奕說,思政教育活動一方麵讓學生理解和傳(chuan) 承烈士的精神,另一方麵鼓勵孩子爭(zheng) 先爭(zheng) 優(you) 。
4年級學生郭姝含曾經非常內(nei) 向,在課間聆聽了學校“獨秀之聲”廣播站的“紅色之旅”“童心向黨(dang) ”“強國有我”等專(zhuan) 欄故事後,她被革命先烈身上愛國、求真、自立、奮進的精神品質所感染。她主動找到大隊輔導員錢丹丹:“我們(men) 是獨秀少年!我想當播音員!”
目前,郭姝含還主動擔任學校紅領巾小解說員,並帶動同學們(men) 參加讀書(shu) 和故事分享活動。
近年來,安慶注重將延喬(qiao) 烈士精神融入校園教育,讓青年一代學習(xi) 革命先烈的偉(wei) 大精神。未來該市還將打造集紀念、教育、遊覽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市民活動場所、青少年思想教育陣地——延喬(qiao) 青年廣場,進一步傳(chuan) 播紅色文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