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訪村醫看變化(一線調研)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快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創新社會(hui) 動員機製,健全健康教育製度,強化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綜合防控,從(cong) 源頭上預防和控製重大疾病,實現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轉向以健康為(wei) 中心”“要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落實鄉(xiang) 村醫生待遇,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
在廣大農(nong) 村地區要實現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必須提升鄉(xiang) 村衛生室和鄉(xiang) 村醫生的服務能力,使之既能防病治病,又能管理健康。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加強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村醫培養(yang) 培訓力度,全力守護村民健康。日前,記者走進湖北省鍾祥市柴湖鎮馬北村衛生室,與(yu) 村醫王鴻舉(ju) 一起出診、走訪,觀察村民享受公共衛生服務的過程,記錄鄉(xiang) 村衛生事業(ye) 的變化。
——編 者
湖北省鍾祥市柴湖鎮,地處江漢平原,漢江之濱——50多年前,為(wei) 修建丹江口水庫,河南省淅川縣4.9萬(wan) 名群眾(zhong) “舍小家、顧大家”,從(cong) 庫區搬遷至此。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當地黨(dang) 委、政府更加重視基層醫療衛生體(ti) 係建設,從(cong) 基礎設施改善、人才隊伍培養(yang) 、服務內(nei) 容優(you) 化、運行機製調整等方麵采取一係列措施,持續提升鄉(xiang) 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從(cong) 源頭上預防和控製重大疾病。如今,柴湖鎮的每個(ge) 村都有了衛生室,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you) 質便利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
從(cong) “老三樣”到“百寶箱”
過去隻有聽診器、血壓計、體(ti) 溫計,現在有了血糖儀(yi) 、血氧儀(yi) 、心電監測儀(yi) 等多種設備
驅車從(cong) 柴湖鎮出發,走公路、過河流、進村道,經過一片綠油油的麥田,馬北村村委會(hui) 大院出現在眼前。
緊靠路邊的幾間平房,便是馬北村衛生室。牆上懸掛著處方製度等文件和公示信息,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公共衛生服務室、資料室、藥房——“五室一房”功能齊全。
63歲的村民閔風閣正在輸液,右手包裹著繃帶。幾天前,她在家裏右手不小心被菜刀割了個(ge) 大口子,在柴湖鎮衛生院縫了針。昨晚又受了涼,咳嗽不止。第二天一大早,她就來村衛生室看病了。
村醫王鴻舉(ju) 拿出他的“百寶箱”——智能健康服務包,為(wei) 閔風閣測量血壓、體(ti) 溫、血氧飽和度,用聽診器聽她的呼吸情況,“肺部有囉音,呼吸粗糙,初步判斷是支氣管炎,先給您開兩(liang) 針消炎和抗病毒的藥物。”
輸液的同時,王鴻舉(ju) 又為(wei) 她檢查了右手的縫線處,清洗傷(shang) 口並換藥,叮囑她不要碰水。
馬北村有603戶1356名常住人口,老年人占比高,很多人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村民的就醫需求比較大。
“以前有點頭疼腦熱,都要跑到10多公裏外的鎮衛生院去看,人累不說,還經常要排長隊。這些年村裏的醫療條件改善,小病在家門口少花錢也能看好。”閔風閣笑著說,現在村裏還開通了醫保聯網結算設備,村民直接刷醫保卡就能實時結算和報銷醫藥費。
“這得益於(yu) 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ye) 的持續投入。”土生土長的本村人王鴻舉(ju) 對此感受頗深。小時候,他的父親(qin) 是村裏的“土郎中”,靠著祖傳(chuan) 的膏藥和草藥給人看病,有些患者不放心,寧願舍近求遠去鎮衛生院。
立誌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解決(jue) 就醫難題,2006年,從(cong) 河南南陽衛校畢業(ye) 的王鴻舉(ju) 放棄留在城裏的機會(hui) ,回到家鄉(xiang) 成為(wei) 一名村醫。
“那時候,辦公場地就是自家的三間瓦房,看病就用‘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ti) 溫計。”王鴻舉(ju) 說,藥物需要自己去城裏的藥房采購。
2015年,湖北省印發《進一步加強村衛生室和鄉(xiang) 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到2017年底,全省村衛生室全部達到“產(chan) 權公有化、建設標準化、服務規範化、運行信息化、管理一體(ti) 化”標準。當年底,馬北村衛生室建成投用,占地麵積120平方米,陸續配備了診斷桌、病床、電腦、打印機等設備。
胃腸藥、降壓藥、感冒藥、風濕藥……馬北村衛生室藥房的貨架上,各種藥物分門別類擺放,品種豐(feng) 富。“衛生室需要的藥物,可以通過湖北省基本藥物集中采購平台進行采購,醫藥公司統一配送。”王鴻舉(ju) 說,目前衛生室備有近百種藥物,比過去大大增加。
2020年以來,湖北省大力實施公共衛生補短板工程。“鍾祥市投資2500多萬(wan) 元,全麵升級村衛生室軟硬件環境。”鍾祥市衛生健康局局長李明祥介紹,目前全市467個(ge) 村衛生室均配備智能健康服務包,內(nei) 有身份證讀卡器、血壓計、血糖儀(yi) 、血氧儀(yi) 、心電監測儀(yi) 等多種健康檢測設備,診療能力進一步加強。
小病不出村,大病也能得到及時轉診。前不久,家住馬北村一組的王靜早上起來,突然覺得頭疼頭暈,手有點麻。王鴻舉(ju) 給他檢查,發現舌頭歪了一點,懷疑是腦梗,便立即聯係柴湖鎮衛生院,啟動轉診流程。
120急救車將王靜送至衛生院進行CT檢查,結果顯示為(wei) 急性腦梗,又迅速轉到鍾祥市人民醫院。經過及時的靜脈溶栓和住院治療,王靜身體(ti) 逐漸恢複,回到家中,由王鴻舉(ju) 進行後續的康複治療。
“腦梗發作後2小時是‘黃金救援期’,幸虧(kui) 轉診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王鴻舉(ju) 說,鍾祥市建成了包括縣級醫院、鄉(xiang) 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在內(nei) 的縣域醫共體(ti) ,鄉(xiang) 村醫生無法醫治的疾病,可以及時轉診至上級醫院,確保“大病不漏診”。
從(cong) 隻管看病到管理健康
過去主要任務是治病,現在要時時監測村民身體(ti) 狀況,傳(chuan) 播健康知識,預防大病重病
4月19日一大早,王鴻舉(ju) 背上智能健康服務包,騎著電動車,開始了一天的隨訪工作。今天準備走訪的4戶村民,都是他重點關(guan) 照的對象——慢性病患者、高齡老人、脫貧戶等。
過去,王鴻舉(ju) 每天的工作是“以治病為(wei) 中心”,做一些感冒發燒、外傷(shang) 處理的基礎性診療。如今,他成了“健康守護者”,承擔各項公共衛生服務,為(wei) 村民們(men) 傳(chuan) 播健康知識,預防重大疾病。入戶隨訪是重要的工作內(nei) 容。
“王叔叔、劉阿姨,最近還好吧?有沒有按時吃藥?”在馬北村5組的一個(ge) 農(nong) 家小院,74歲的脫貧戶王五中正在菜園裏忙活,聽見王鴻舉(ju) 的聲音,忙走到門口迎接。
屋內(nei) ,76歲的劉建玲坐在輪椅上,臉上露出了笑容,“按照你的指導,每天按時吃藥、清淡飲食,現在血壓降下來,人的精神狀態也好多了。”
近年來,鍾祥市深入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市組建家庭醫生團隊524個(ge) ,家庭醫生1040人,農(nong) 村脫貧人口簽約率100%。在馬北村,65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精神障礙患者、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都有了由全科、專(zhuan) 科、公衛醫師和鄉(xiang) 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團隊。
王五中的兩(liang) 個(ge) 兒(er) 子都在外地,家中平時隻有老兩(liang) 口。2019年,劉建玲突然中風,從(cong) 此半身癱瘓。由於(yu) 兩(liang) 口子的健康意識不強,飲食偏鹹,又經常不按時吃飯,劉建玲身體(ti) 每況愈下,血壓一度飆升到140/220。
作為(wei) 簽約家庭醫生,王鴻舉(ju) 為(wei) 王五中和劉建玲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定期到他們(men) 家中隨訪。每次檢查後,他們(men) 的健康信息會(hui) 第一時間通過電腦上傳(chuan) 到衛健部門信息化係統後台,方便醫生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
針對劉建玲的高血壓,王鴻舉(ju) 為(wei) 她量身開出藥單,並根據每次隨訪情況調整劑量,提醒他們(men) 按時服藥。同時,他協助劉建玲申請辦理了慢性病卡,讓她能夠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障政策,減少醫藥費開支。
經過王鴻舉(ju) 幾年來的持續隨訪和健康管理,劉建玲的血壓逐漸降了下來,服用的藥物也從(cong) 最初的3種減到了2種。王五中身體(ti) 更加硬朗,70多歲還能幹些農(nong) 活。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平時隨訪中,王鴻舉(ju) 會(hui) 為(wei) 村民做好健康教育。每個(ge) 季度,還會(hui) 集中開展一次健康科普講座。
這天上午9點,20多名村民聚在了村衛生室。王鴻舉(ju) 一進門,有人開口就問:“王醫生,今天講點啥?”
“說說心血管病的防治。”王鴻舉(ju) 笑道:“把什麽(me) 是高血壓、怎麽(me) 用藥、平時都注意些啥,都跟大家說清楚。”一個(ge) 多小時的講座裏,王鴻舉(ju) 講得仔細,村民們(men) 聽得專(zhuan) 注。
“王醫生,我這兩(liang) 三天血壓比較穩定了,還需要繼續吃藥嗎?”在答疑環節,75歲的村民盧進財首先提問。
“藥不能隨便停,要遵醫囑,加強對血壓的動態監測,如果出現波動,還是得堅持服藥。”王鴻舉(ju) 答道。
“我們(men) 歲數大的人,喜歡吃鹹的,口味比較重。但我的血壓一直不穩定,不知道跟這有沒有關(guan) 係?”67歲的村民王誠又問。
“口味偏鹹,是影響血壓穩定的關(guan) 鍵因素。後期還是要注意改善飲食習(xi) 慣,以清淡飲食為(wei) 主,不光能防高血壓,對其他病的預防也有好處。”王鴻舉(ju) 說。
由於(yu) 飲食習(xi) 慣不健康等原因,馬北村村民的食道癌發病率一度較高。王鴻舉(ju) 從(cong) 宣傳(chuan) 健康知識入手,勸導鄉(xiang) 親(qin) 們(men) 改善飲食習(xi) 慣,少吃或不吃酸菜等醃製品,如今村裏的食道癌患病率大大降低。
從(cong) 不敢看病到沉穩接診
過去隻能處理感冒發燒、皮外傷(shang) ,現在麵對突發急症也不慌
4月24日下午,在柴湖鎮衛生院行政樓5樓會(hui) 議室,衛生院急救站站長餘(yu) 鵬正在為(wei) 全鎮的58名村衛生室負責人講授一堂“心肺複蘇+除顫技術”的培訓課程。
坐在第一排的王鴻舉(ju) 認真聽著培訓內(nei) 容,並不時做筆記。在實際操作環節,他主動舉(ju) 手來到台前,在醫用假人模型身上實操演練。
“雙手相扣或重疊,以掌跟按壓,按壓頻率在每分鍾100—120次”“觀察患者麵部皮膚黏膜顏色有無改善”……在護士長的指導下,王鴻舉(ju) 逐漸掌握了心肺複蘇的正確手法。
剛參加工作時,王鴻舉(ju) 隻能治療感冒發燒、處理皮外傷(shang) 等,遇到一些複雜、急難病症,受限於(yu) 硬件條件和技術水平,就隻能緊急轉診患者。
後來,王鴻舉(ju) 通過成人高考,考上了荊楚理工學院醫學院。經過幾年的半脫產(chan) 學習(xi) ,他的理論知識和臨(lin) 床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王鴻舉(ju) 告訴記者,自己還在市人民醫院、鎮衛生院跟班學習(xi) ,每個(ge) 月鎮衛生院也會(hui) 組織科室主任、護士長等專(zhuan) 家,對村醫進行專(zhuan) 題培訓,內(nei) 容涵蓋院前急救、常見病的用藥和治療等。此前,王鴻舉(ju) 通過舌診,判斷王靜可能是腦梗,便是從(cong) 鎮衛生院的培訓中學來的。
如今,遇到村民突發心髒病的情況,王鴻舉(ju) 也不怕了。他會(hui) 先對患者進行緊急處理——先檢查血氧飽和度,如果缺氧的話,可以給患者吸氧,再開一些治療心髒病的藥物,在患者症狀緩和後再轉診,避免出現意外。
智能醫療的推廣應用,還給王鴻舉(ju) 增添了“專(zhuan) 業(ye) 幫手”。不久前,隔壁馬南村的李師傅突然感到胸悶氣短,背部疼痛,專(zhuan) 程來找王鴻舉(ju) 看看。
王鴻舉(ju) 在“智醫助理”係統內(nei) 填寫(xie) 電子病曆,剛剛寫(xie) 完主訴和現病史後,係統自動做出了“急性心絞痛”的輔助診斷。
結合患者的症狀描述,王鴻舉(ju) 認為(wei) 這一診斷結果的可能性較高,立即給患者舌下含服消心痛。半個(ge) 小時之後,李師傅的疼痛症狀緩解,王鴻舉(ju) 將他轉診到柴湖鎮衛生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治療。經過5天的住院觀察,如今李師傅已經康複。
2020年8月起,湖北省衛健委與(yu) 科技企業(ye) 開展戰略合作,推進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在基層的應用,鍾祥便是其中6個(ge) 試點市(區)之一。
“‘智醫助理’不僅(jin) 能根據症狀迅速做出輔助診斷,還具備電子病曆、放射影像等數據的同步調閱功能,幫助村醫了解患者在其他地方的就診記錄、檢查結果、既往病史等,便於(yu) 更好地做出診斷。”鍾祥市衛健局基層衛生股負責人汪洋說,目前“智醫助理”係統已實現村衛生室全覆蓋。
從(cong) 收入單一到多渠道保障
過去收入依靠藥品加成,現在憑借診療技術和衛生服務獲取各類補助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升背後,鄉(xiang) 村醫生的收入保障也在不斷完善。王鴻舉(ju) 告訴記者,國家基本藥物製度改革後,村醫收入結構由原來以藥品加成為(wei) 主,轉變為(wei) 以政府補助為(wei) 主,“過去一般按照7%—15%的比例,對藥品進行加價(jia) 銷售,一個(ge) 月收入大概有1500元。”改革後,藥品雖以成本價(jia) 銷售,但通過多渠道保障,王鴻舉(ju) 的收入不僅(jin) 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增加。
近年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國家基本藥物製度補助、一般診療費、村衛生室基本運行費補助、在崗執業(ye) 村醫定額補助等政策陸續落地,合力保障村醫收入。
“2009年,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是6元/人次,現在上調到了32元/人次,人均一般診療費也從(cong) 5元增加到了8元。”王鴻舉(ju) 說,此外,村衛生室國家基本藥物補助標準由8元/人提高至10元/人,村衛生室運行經費由每年3650元提高至5000元。對在崗執業(ye) 滿3年的村醫,政府每年還定額補助1200元,用於(yu) 購買(mai) 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保障其退休後的生活。如今,王鴻舉(ju) 一個(ge) 月收入有4000多元,再加上年終獎勵,年收入可達6萬(wan) 元。
不過,村醫想全部拿到這些補助也並不輕鬆。“除了定額項目,其他補助項目都是采取‘先預撥、後結算’的方式發放,年初先預撥70%,在年終績效考核之後,根據考核結果據實撥付剩餘(yu) 的資金。”汪洋介紹。
對馬北村衛生室的考核由柴湖鎮衛生院負責。2015年,鍾祥市啟動鄉(xiang) 村醫生“縣管鎮用,鎮聘村用”管理模式改革,實現鄉(xiang) 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人、財、物一體(ti) 化管理。
柴湖鎮衛生院院長劉誌剛說,每年衛生院要對全鎮的村衛生室組織4次考核,通過查閱台賬和隨訪記錄,現場檢查醫療安全,電話回訪居民患者、入戶核查等形式,深入了解村醫的工作情況、各項任務是否落實到位。“對村醫的考核項目包括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孕產(chan) 婦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管理、群眾(zhong) 滿意度等14大類55項。”劉誌剛說。
不僅(jin) 待遇有保障,村醫的職業(ye) 發展也有了更多上升渠道。2019年,湖北省人社廳、省衛健委聯合出台有關(guan) 意見,對農(nong) 村基層衛生院參評人員適當放寬學曆、論文等條件,明確基層衛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也可參評正高級職稱。截至目前,鍾祥已有55名鄉(xiang) 村醫生取得高級職稱。同時,通過暢通基層人才雙向流動機製,近年來鍾祥市已有75名村醫被選拔到鄉(xiang) 鎮衛生院等上級單位工作。
越來越多的政策傾(qing) 斜,讓村醫更有幹勁。前些年馬北村衛生室又來了一名村醫,成為(wei) 王鴻舉(ju) 的得力搭檔。
“現在來衛生室看病的患者比之前更多了,甚至還有在別的鎮上學,回到村裏來看病的。”王鴻舉(ju) 說:“小病不出村,大病不漏診”正在成為(wei) 現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