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幫難解困到築牢溫馨港灣 寧夏共青團“愛心大禮包”持續溫暖青少年

發布時間:2023-05-10 16:3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家裏房子小、空間局促,上小學了還要和大人擠在一個(ge) 炕上睡覺,放學趴在茶幾上寫(xie) 作業(ye) ;初中生厭學又叛逆,父母說什麽(me) 都不聽;知識體(ti) 係跟不上瞬息萬(wan) 變的時代,年輕人創業(ye) 舉(ju) 步維艱……

  對於(yu) 這些存在於(yu) 青少年群體(ti) 中的情況,寧夏共青團一直高度關(guan) 注,並分門別類推動解決(jue) 。在近期開始的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中,他們(men) 製訂計劃、深入走訪調查研究,用“愛心大禮包”持續溫暖青少年。

  “希望小屋”改善困境兒(er) 童學居環境

  吳忠市鹽池縣花馬池鎮10歲的周宇迪(化名)父母離異。父親(qin) 靠就近打工撫養(yang) 3個(ge) 孩子。家裏陳設簡陋,最小的男孩智力殘疾。了解到周宇迪一家的困境後,團鹽池縣委幫她家翻新粉刷了臥室內(nei) 牆、購置安裝了高低床,還增配了書(shu) 桌、台燈等,讓她和姐姐有了單獨的居住和學習(xi) 空間。

  近期,團鹽池縣委依托寧夏共青團去年發起的“希望小屋”兒(er) 童關(guan) 愛項目,主動入戶走訪困境兒(er) 童,積極接受社會(hui) 愛心人士、愛心企業(ye) 捐贈,推進“希望小屋”建設工作,嚴(yan) 格進行質量檢測驗收,為(wei) 困境青少年辦實事。

  “我終於(yu) 有了自己的學習(xi) 天地。感謝叔叔阿姨們(men) 給我的幫助,我會(hui) 好好學習(xi) 、不辜負他們(men) 的期望。”有了“希望小屋”的靈武市小學生楊皓博(化名)格外珍視這個(ge) 空間,使用書(shu) 桌和護眼燈時,動作都會(hui) 慢一點、輕一點。

  “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受助兒(er) 童因為(wei) 有了‘希望小屋’變得更自信了。”團寧夏區委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寧夏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王存博正在參與(yu) “希望小屋”的建設、驗收、捐贈等工作。他介紹,寧夏共青團最近正在繼續收集全區6至14歲經濟困難家庭兒(er) 童的家庭信息,詳細了解摸排這些兒(er) 童的居住環境、住房安全狀況和監護人受捐意願,掌握他們(men) 真實的學習(xi) 生活情況。同時,依托這些孩子的原有住房,為(wei) 他們(men) 購置專(zhuan) 門的學習(xi) 用具和生活家具,打造獨立的生活和學習(xi) 空間。

  “長期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幫扶機製有待加強。”王存博在走訪調研時注意到,一些留守兒(er) 童在獲捐“希望小屋”後,渴望能與(yu) 誌願者有更多的交流互動。

  團靈武市委書(shu) 記邊慶軍(jun) 最近也在調研中了解到這個(ge) 問題。他介紹,當地團幹部已經開始組織誌願者等社會(hui) 力量,到全市投用的8間“希望小屋”中和孩子們(men) 交心、交朋友,為(wei) 他們(men) 輔導功課、教他們(men) 養(yang) 成良好的生活習(xi) 慣、傾(qing) 聽他們(men) 的成長困惑。

  在“十字路口”保駕護航

  除了物質條件相對缺乏,困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問題也普遍突出。寧夏共青團紮實開展主題教育,走到困境青少年身邊,傾(qing) 聽、了解他們(men) 在學業(ye) 、職業(ye) 、生活和情感等方麵的困惑與(yu) 壓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他們(men) 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

  在石嘴山市,團平羅縣委書(shu) 記韓碩與(yu) 團幹部調研發現,過去的3年疫情對困境青少年產(chan) 生了一些影響,有些孩子厭學,還有的孩子沉迷網遊,家庭親(qin) 子矛盾突出。

  今年18歲的李姍姍(化名)幼年喪(sang) 父,母親(qin) 在外務工,祖父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有一段時間,她厭學、叛逆,老師曾多次家訪。麵對祖父一次比一次嚴(yan) 厲的批評,她認為(wei) 老師在“告狀”,對上學產(chan) 生了更大的抵觸情緒,不聽勸、拒絕交流。

  團平羅縣委幹部多次上門找她聊天,聽她傾(qing) 訴學習(xi) 上的困難和對父母關(guan) 愛的渴望,引導她與(yu) 祖父一起做家務、溝通交流。隻要發現她在學習(xi) 上有進步,年輕的團幹部們(men) 就及時表揚,鼓勵她繼續努力。

  基於(yu) 對李姍姍等困境青少年心理關(guan) 愛的成功經驗,近期,團平羅縣委正聯合第三方專(zhuan) 業(ye) 化青少年社會(hui) 力量——平羅縣雨禾社會(hui) 心理服務中心,為(wei) 當地困境青少年提供有針對性、專(zhuan) 業(ye) 化的社會(hui) 服務,比如,每月為(wei) 他們(men) 開展1次個(ge) 案輔導和1次小組(社區)活動,包括生活關(guan) 愛幫扶、心理疏導、行為(wei) 矯治、家庭關(guan) 係療愈等。

  在吳忠市,為(wei) 加大對困境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利通區人民檢察院正密切聯係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監護人,依托法治副校長工作機製,及時為(wei) 他們(men) 提供心理健康關(guan) 愛服務。

  “一名五年級女生出現心理困擾,有自殺傾(qing) 向。”前不久,在收到一名法治副校長的報告後,利通區檢察院與(yu) 學生家長取得聯係,在征得對方同意後,派出心理谘詢師進校開展心理疏導。

  這名谘詢師當起了這名女生的“樹洞”,全麵了解了她的日常學習(xi) 生活真實情況,並告訴她,每個(ge) 人都會(hui) 情緒感冒,遇到心情不好就勇敢麵對,多與(yu) 老師、家長、同學溝通。谘詢師的及時介入,使得這個(ge) 女孩安全走過了青春期的“十字路口”。

  找準痛點幫助青少年成長成才

  家住興(xing) 盛鄉(xiang) 的何梓琪(化名)是團涇源縣委目前重點關(guan) 注的困境青年之一。她幼年喪(sang) 母、父親(qin) 再婚,從(cong) 小與(yu) 祖輩一起生活,過得艱難,但她品學兼優(you) ,現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團涇源縣委曾為(wei) 她送去1萬(wan) 元資助經費,並一直與(yu) 她保持聯係,經常關(guan) 心她在校學習(xi) 生活情況。

  受教育、穩就業(ye) 、創好業(ye) 是寧夏共青團幫助青少年緊盯的3個(ge) 關(guan) 鍵環節。各級共青團正積極向困境青少年提供學業(ye) 資助和就業(ye) 援助,扶持有誌青年紮根貧困地區創業(ye) ,幫助他們(men) 增強發展動力,助其成長成才。

  不久前,團同心縣委在走訪調研時了解到,有的創業(ye) 青年對電商創業(ye) 認識不深,認為(wei) 電商創業(ye) 就是簡單地上網開店,把產(chan) 品掛在網上賣就能賺錢,也有人不懂營銷策略及如何提供有效的售後服務,結果陷入經營困境。

  針對這種情況,團同心縣委舉(ju) 辦農(nong) 村青年就業(ye) 創業(ye) 電商培訓班,邀請電商經驗豐(feng) 富者講授直播銷售、短視頻拍攝製作等技能,幫助創業(ye) 困難青年提升電商運營能力。

  王堯(化名)大專(zhuan) 畢業(ye) 後,與(yu) 好友聯係養(yang) 殖合作社,合夥(huo) 開網店賣牛羊肉,但回頭客不多。前不久,他和120餘(yu) 名年輕人一起在縣青年電商產(chan) 業(ye) 基地參加了培訓班,學習(xi) 網店開設、線上推廣、產(chan) 品照片拍攝等。“通過參加培訓,我更新了創業(ye) 知識技能。經營網店不僅(jin) 要加強產(chan) 品推廣,還要做好客戶數據分析、物流跟蹤服務,這樣才能收獲更多客源。”他說。

  為(wei) 了讓青年順利就業(ye) 、走好職場第一步,寧夏共青團繼續關(guan) 心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和畢業(ye) 一年內(nei) 未找到工作的學生。最近正在推進促就業(ye) “六項計劃”實施方案,為(wei) 青年提供更加專(zhuan) 業(ye) 、高效、有針對性的就業(ye) 服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