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校園食品安全共治新模式 “互聯網+明廚亮灶”讓學校食堂更透明
“市屬所有學校食堂以及後廚監控的實時畫麵,在這裏都能隨時查看。”5月6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三樓會(hui) 議室,該教育局法製安全處處長徐少東(dong) 指著一塊大屏幕,一邊演示一邊向記者介紹。他隨機點了幾下鼠標,屏幕裏,保定市第十七中學食堂後廚操作、配餐、留樣、食品貯存、餐飲具洗消等環節,以及就餐區域一目了然。
“我們(men) 是全流程、全覆蓋實時監管,監控數據保存至少30天。”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保定市各縣(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都有這樣一塊大屏幕,用來監控轄區內(nei) 的學校食堂。學生家長可以隨時通過手機App查看各攝像頭拍攝的畫麵。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河北省各部門將理論學習(xi) 、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貫通起來,切實把主題教育的成效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果。保定市結合本地實際,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guan) 工作,推動主題教育學深走實。
保定市近期發布的2023年民生工程實施方案要求,要圍繞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紮紮實實做好暖民心、惠民生的實事好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校園食品安全提升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保定市教育局局長胡占房強調說,“我們(men) 通過學校(含幼兒(er) 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提質增效,倒逼學校食堂從(cong) 嚴(yan) 從(cong) 細強管理,使校園食品安全工作更加透明,形成了‘學校自律、師生參與(yu) 、政府監管’的校園食品安全共治新模式。”
把“吃什麽(me) ”的選擇權交給家長和孩子
5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保定市蓮池區愛和城學校的食堂。在食堂大廳,記者看到所有供應商的營業(ye) 執照和食堂工作人員的健康證都公示在牆上。餐廳設有麵點間、庫房、冷庫、蔬菜加工間、肉食加工間、大灶間、洗消間、分餐區、就餐區等區域。各區域都配有專(zhuan) 門的責任人和監督人。
在食堂後廚,記者注意到,所有操作區域均安裝了攝像頭,並將拍攝畫麵外放至餐廳大屏幕,實時顯示各項工作的操作過程。
該校校長楊興(xing) 華介紹,為(wei) 保證校園食品安全,食堂建立了風險防控動態管理機製,形成了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製度。“食品安全員每日根據風險清單進行檢查,形成每日食品安全檢查記錄。食品安全總監每周組織排查,形成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報告。食堂主要負責人每月聽取工作匯報,進行調度,形成每月食品安全調度會(hui) 議紀要”。楊興(xing) 華說。
而在保定市競秀學校,學校則把學生“吃什麽(me) ”的選擇權交給了家長和孩子。
校長崔敬偉(wei) 介紹說,為(wei) 提升學生的就餐體(ti) 驗,學校食堂使用平安雲(yun) 廚智慧係統,以科技賦能校園食堂,爭(zheng) 取讓每個(ge) 孩子吃上有營養(yang) 並且可口的飯菜。“家長可以在手機上為(wei) 孩子定製專(zhuan) 屬營養(yang) 餐,食堂根據訂單采購、備餐,孩子隻需‘刷臉’就能取餐。家長還可在係統中查看孩子的飲食情況、營養(yang) 數據、消費明細等。”
去年,這所學校的食堂向社會(hui) 公開招標,曾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的劉洪安所帶領的廚師團隊中標,負責整個(ge) 食堂的運營。劉洪安說,他們(men) 嚴(yan) 格按照標準施行省級團餐食堂要求,利用食品安全快檢技術手段,對食材進行檢測和篩查,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有效避免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出現安全問題。
校長陪餐讓學生吃得更放心
5月6日正好是愛和城學校校長楊興(xing) 華陪餐的日子。當天中午,她來到食堂打好飯菜,坐到了學生們(men) 中間,一邊吃飯,一邊詢問學生對當天食堂飯菜的評價(jia) 。
她告訴記者,為(wei) 了實時了解學生在就餐過程中的情況,並第一時間收集學生的意見與(yu) 建議,學校製訂了校長陪餐製度,由校領導每日進行陪餐,對餐品質量、口味、營養(yang) 搭配進行監督。“如有問題,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反饋給餐廳,並監督、督促餐廳盡快解決(jue) 。”
此外,食堂還設有校長陪餐的記錄表,每名校領導陪餐結束後,需要手寫(xie) 簽名。在保定市競秀學校,不僅(jin) 校長每日陪餐,家長每周也可陪餐。崔敬偉(wei) 告訴記者,學校采取自願報名的方式,每周允許兩(liang) 名學生家長來到學校與(yu) 孩子一起吃飯。“家長們(men) 都很積極,踴躍報名。”他笑著說,學校也會(hui) 請家長對食堂飯菜進行點評,並提出意見。
學生家長周冬梅來學校陪餐過兩(liang) 次。她告訴記者,之前在網上看到有的學校食堂出現了一些安全問題,一直比較擔心孩子在學校的飲食。因此,家長陪餐活動開始後,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家長陪餐活動不僅(jin) 讓我們(men) 親(qin) 身感受到孩子在校的用餐環境和品質,對學校的食堂管理也有了充分的了解,促進了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周冬梅說。
每次用餐結束後,學生如果對食堂有建議,會(hui) 寫(xie) 一張“心願卡”,貼在食堂的“心願牆”上,直到心願被滿足後,才可以摘下來。
徐少東(dong) 介紹,目前保定市所有學校都形成了校長陪餐製度。並且,校領導陪餐時坐的位置一定是在攝像頭下,方便監管部門和學生家長隨時查看。
社會(hui) 共治讓學校食堂更安全
“管好學校食堂需要監管部門、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在保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處處長臧清芙看來,這是一個(ge) “社會(hui) 共治”的過程。
近日,保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市教育局舉(ju) 辦全市教育係統安全管理人員培訓會(hui) 。各縣(市、區)教體(ti) 局相關(guan) 負責人、市直學校分管副校長117人參加培訓。“這樣的培訓我們(men) 聯合教育係統經常會(hui) 組織。”臧清芙說,這主要是為(wei) 了壓實校園食品安全主體(ti) 責任,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製度,構建“食品安全管理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三級架構,及時防範化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嚴(yan) 守食品安全底線,牢牢守護好廣大師生的身體(ti) 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時,保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還經常攜手多部門對校園食品安全開展聯合督導檢查。“檢查涉及全市範圍內(nei) 各縣(市、區),隨機抽查幼兒(er) 園、小學、中學、大中專(zhuan) 院校、校外托管機構食堂及校外供餐單位各1家。”臧清芙介紹,“其中必查1所鄉(xiang) 鎮學校和1所民辦學校或幼兒(er) 園,因為(wei) 這些地方往往是食品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
楊興(xing) 華說,學校也會(hui) 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家長代表和記者組成聯合檢查組,走進學校,了解食材驗收流程、庫房管理、菜品主食加工製作流程、餐具洗消流程。
“隻有引入社會(hui) 監督,多方共治,才能把學校食堂管好,保障校園食品安全。”臧清芙強調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洪園 實習(xi) 生 繆雨笙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