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瓷二代”:傳統與潮流碰撞出無限可能
中新網福建德化5月11日電 (吳冠標)老成的兔臉、氣宇軒昂的坐姿、手捧著胡蘿卜……傳(chuan) 統與(yu) 潮流的元素碰撞,構造出福建陶瓷藝術大師林似欽的爆款作品《兔兒(er) 爺》。
“今年是兔年,我就從(cong) 北京極具代表性的‘兔兒(er) 爺’文化與(yu) 明代德化瓷聖何朝宗的《文昌帝君》造像獲取靈感,創作《兔兒(er) 爺》藝術收藏瓷,限量99尊。”林似欽說,兔兒(er) 爺和文昌帝君看似不相關(guan) ,卻都有驅除瘟疫的傳(chuan) 說,他有不少北京客戶對這款作品愛不釋手。
出生於(yu) 1988年的林似欽從(cong) 小在陶瓷藝術環境下長大,他的父親(qin) 林建勝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看著父親(qin) 製瓷和“玩泥巴”是他小時候的樂(le) 趣之一,對陶瓷藝術的創作可謂輕車熟路,但他的陶瓷之路並非按部就班、一帆風順。
林似欽大學學習(xi) 的是動漫設計專(zhuan) 業(ye) ,大三春節放假時,鄉(xiang) 村的舞獅隊給了他創作靈感。後來,融合了福娃和舞獅元素的陶瓷作品《好日子》應運而生。“福娃有一種朝氣蓬勃的精神,舞獅有吉祥、喜慶、納福的寓意。二者相結合,呈現出一幅和諧景象,也代表著人們(men) 對於(yu) 美好生活的祈願。”
“我出生在瓷都德化。德化白瓷聞名世界,當時市麵上以佛像居多,我突然做一個(ge) 不太相同的題材,阻力還是不小的,比如我父親(qin) 就擔心這有沒有市場。”林似欽笑著說,但他還年輕,想拚一下,做出點不一樣的作品,父親(qin) 後來開始接納他的想法,支持他隨心所欲地創作。
之後的十餘(yu) 年間,林似欽圍繞福娃與(yu) 舞獅創作了一係列作品,他將之命名為(wei) 《美好生活》係列。伴隨著《美好生活》受到廣大民眾(zhong) 的喜愛,林似欽憑借該係列作品獲得“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質疑的聲音也漸漸消失了。
《美好生活》係列作品在藝術與(yu) 商業(ye) 上的成功,帶給林似欽極大的創作動力。近幾年,林似欽正著手將何朝宗的人物塑像與(yu) 十二生肖、熊貓等動物元素相結合,創作第二個(ge) 係列作品《萬(wan) 物》,《兔兒(er) 爺》正是其中之一。
“我會(hui) 用潮流的方式來表達,對造型進行探索,但是我歸根到底還是根植於(yu) 傳(chuan) 統的,傳(chuan) 統之根不可以丟(diu) 棄。”生活中的林似欽,內(nei) 斂且謙遜。在他眼中,德化傳(chuan) 統的瓷雕佛像是他一直無法拿捏的題材,所以他正一邊努力向前輩學習(xi) 、一邊堅持創作。
《萬(wan) 象》係列是林似欽瓷雕生涯的一個(ge) 新階段,也是他十餘(yu) 年學習(xi) 、創作的總結和提升。在林似欽的工作室裏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shu) 籍:文學、曆史、宗教、藝術、電影、遊戲……琳琅滿目,這些都是他將潮流文化與(yu) 傳(chuan) 統技藝合而為(wei) 一的靈感源泉。
“曆朝曆代有太多的陶瓷珍品,我隻是站在巨人們(men) 的肩膀上,去演繹出屬於(yu) 這個(ge) 時代的作品、屬於(yu) 我自己的作品,期待有朝一日能夠讓曆史悠久的德化瓷雕煥發新的光彩。”林似欽如是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