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係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青春答卷

發布時間:2023-05-11 15:1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和國際形勢演變中,麵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重構、戰略性資源產(chan) 品國際供給波動巨大、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等多重因素疊加,我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如何抵禦風險、迎接挑戰?

  近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中國智造品牌行”活動走訪了四川、重慶、湖南3地,從(cong) 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三代大型核電“華龍一號”到自主品牌的核電安全級DCS“龍鱗”係統,從(cong) 首台全國產(chan) 化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到全球最大的數字化電力機車生產(chan) 廠房……記者看到一群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青年,他們(men) 接力“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時代使命,以激情和熱血書(shu) 寫(xie) 加快建設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青春答卷。

  自主可控 核電全麵“國產(chan) 化”

  “我們(men) 是核工業(ye) 人,骨子裏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er) ,不能容忍被別人‘卡脖子’,大家心氣兒(er) 都很足!”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科研人員吳誌強正忙於(yu) “龍鱗二代”的研發,2023年年底要完成工程樣機的出廠。

  吳誌強口中的“龍鱗”,是核動力院自主品牌的核電安全級DCS“龍鱗”係統,數字化控製係統(DCS)被稱為(wei) 核電站的“中樞神經”係統,其中核安全級DCS作為(wei) 關(guan) 鍵組成部分,用來完成事故工況下反應堆安全停堆、專(zhuan) 設安全設施驅動等功能,限製或減輕事故後果,保障反應堆及人員安全,是核電站安全運維的關(guan) 鍵。

  核動力院副院長許餘(yu) 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早在2000年左右,核動力人就有了一個(ge) 大膽的夢想:中國核電要全麵實現自主化、國產(chan) 化,儀(yi) 器儀(yi) 表也要如此,而且要挺進世界前列,核儀(yi) 控的發展以後要比肩世界頂尖公司。

  2013年,這個(ge) 大膽的夢想有了具體(ti) 的名字。這一年,核動力院決(jue) 定自籌經費,啟動核電廠安全級DCS——“龍鱗係統”研製項目。

  然而,DCS是集計算機、控製等多門類學科於(yu) 一體(ti) 的複雜係統,與(yu) 核動力院已有的研究基礎相比,“龍鱗”係統有著明顯差異,這給研發帶來不少難題。

  要造“龍鱗”,首先要做的就是係統的架構設計,要為(wei) 幾十台機櫃搭建通信通道。吳誌強回憶,“這就像修一條高速公路出來”。為(wei) 了不耽誤工期,吳誌強以身作則,采取“611”工作模式,即使是假期也不休息。

  吳誌強的經曆隻是“龍鱗”係統開發團隊的一個(ge) 縮影。這個(ge) 年輕的團隊,用知識、時間、精力,鑄成一片片真正的“龍鱗”,為(wei) 國之重器保駕護航。

  吳誌強告訴記者:“我們(men) 團隊正在一步一個(ge) 腳印,朝著宏偉(wei) 藍圖不懈努力,要開創核能開發利用更加廣闊的未來。”

  啃硬骨頭 激活智造“大腦”

  走進中國兵器裝備集團重慶青山工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產(chan) 品展示大廳,青山公司生產(chan) 副總經理潘凱指著一旁的展品自豪地介紹:“液壓模塊的技術徹底打破了外企長期價(jia) 格壟斷的局麵,並實現自製降本50%以上。”

  啃下這塊硬骨頭的是青山公司液壓設計領域的80後首席專(zhuan) 家周勇,他說自己是一個(ge) 倔強的人,“青山必須得有這項技術,才能挺直腰板”。

  從(cong) 2008年開始,他以執著的追求和超凡的毅力,帶領團隊潛心專(zhuan) 研這項技術。經過無數次的測驗,2020年8月,自主開發的液壓模塊終於(yu) 在奇瑞汽車實現產(chan) 業(ye) 化。從(cong) 此,青山公司成為(wei) 國內(nei) 第一個(ge) 自主擁有這項技術的車企。

  隨著5G的創新應用,青山公司圍繞“場景全覆蓋、流程全打通、數據全在線”,將企業(ye) 經營管理從(cong) 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

  青山公司數字化領域學科帶頭人廖政高負責這項“大工程”,他介紹:“青山工業(ye) 一方麵對傳(chuan) 統累計數據進行治理融合,為(wei) 零散的數據裝上‘大腦’;另一方麵對設備數據全采集,構建分析模型,挖掘業(ye) 務開展的問題和瓶頸,形成10個(ge) 智能製造典型應用場景,實現工廠數字化運營、敏捷交付與(yu) 協同製造。”

  在青山工業(ye) 的車間內(nei) ,隨處可見的大屏幕顯示著實時的監測數據,優(you) 化工業(ye) 現場生產(chan) 過程,實現DCT產(chan) 線自動化率67%,新能源產(chan) 線自動化率45%,生產(chan) 數據自動采集率和傳(chuan) 輸率100%。

  目前,青山工業(ye) 已完成對143家供應商相關(guan) 信息的統一監控跟蹤。廖政高表示,“未來,青山將與(yu) 供應商共同建立數據共享機製,並聯合物流打造生態圈產(chan) 業(ye) 鏈,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數智結合 轉型提檔產(chan) 業(ye) 升級

  走進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轉向架製造生產(chan) 線,數台AGV小車裝著貨物、擺正方向,自動駛向生產(chan) 線;機械臂靈活翻轉,完成運輸上料、裝配、檢查等數十道工序;智能控製室裏,大屏實時顯示著生產(chan) 指標、貨物流向……這裏是全球首個(ge) 軌道交通轉向架智能製造車間,填補了軌道交通轉向架數字化技術應用的空白。

  中車株機的工作人員介紹,該生產(chan) 線占地麵積約兩(liang) 萬(wan) 平方米,采用自動除塵溫控係統,由10餘(yu) 條生產(chan) 線組成,不僅(jin) 使工藝流程更為(wei) 緊湊,物料流轉更加迅速,還可以對每個(ge) 製造環節快速溯源。自投產(chan) 運行以來,生產(chan) 效率提升30%。

  在構架智能焊接產(chan) 線上的中車株機公司轉向架事業(ye) 部電焊工覃金威是一名90後年輕人,他告訴記者,過去的焊接產(chan) 線上沒有空調和除塵係統,整個(ge) 產(chan) 線猶如一個(ge) 巨大的烤箱,而如今這條產(chan) 線自動化率達到90%、空氣清新宜人,他們(men) 從(cong) “烤箱裏的肉變成了溫室裏的花朵”。

  在生產(chan) 車輪的車間內(nei) ,記者詢問工作人員生產(chan) 一個(ge) 車輪需要多久?答複是20分鍾。工作人員稱,在車輪生產(chan) 過程中,隻需掃描車輪物料上的二維碼,機械手臂就可自己抓取、打磨,並實現工位間的轉運。為(wei) 了節省場地麵積,車輪倉(cang) 庫的貨架足有十幾米高,穿梭其中的機器人將車輪整齊碼放。

  中車株機黨(dang) 委書(shu) 記助理吳鏞介紹,在中車株機公司的帶動下,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已形成整車製造、核心部件、關(guan) 鍵零部件協調發展的產(chan) 業(ye) 集群,匯聚400餘(yu) 家骨幹企業(ye) 及配套企業(ye) ,形成以百億(yi) 企業(ye) 為(wei) 龍頭、十億(yi) 企業(ye) 為(wei) 支撐、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為(wei) 基礎的創新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ye) 集聚區。

  “爭(zheng) 氣機”為(wei) 中國爭(zheng) 光

  2023年3月8日,被譽為(wei) 中國“爭(zheng) 氣機”的我國首台全國產(chan) 化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商業(ye) 示範機組,在華電清遠華僑(qiao) 工業(ye) 園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正式投入商業(ye) 運行,填補了我國自主燃氣輪機應用領域空白,解決(jue) 了多項“卡脖子”關(guan) 鍵核心技術難題,為(wei) 清潔能源領域提供自主可控全鏈條式的“中國方案”。

  在位於(yu) 四川省德陽市的東(dong) 方電氣集團東(dong) 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中國“爭(zheng) 氣機”技術研發團隊的主研田曉晶。中國科學院博士畢業(ye) 的她,10多年來紮根重型燃氣輪機研發。

  田曉晶介紹,之所以將它稱為(wei) 中國“爭(zheng) 氣機”,是因為(wei) 重型燃氣輪機被譽為(wei) 工業(ye) 裝備製造業(ye) “皇冠上的明珠”,它需要在高溫、高壓、高轉速的條件下安全運行,且涉及氣動力學、固體(ti) 力學、燃燒學等多學科,研發難度極大,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象征,是涉及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性裝備,也是發達國家實施嚴(yan) 格技術封鎖的關(guan) 鍵設備。

  這台“爭(zheng) 氣機”是東(dong) 方電氣自2009年開始,匯聚優(you) 勢資源、組建科研團隊,曆經14載的自主研製成果。

  在東(dong) 方汽輪機,像田曉晶一樣的青年科研者還有很多,他們(men) 和曾經的“三線建設者”一樣,在西部地區拚搏與(yu) 奉獻,陸續完成重型燃機的壓氣機、燃燒器、透平葉片等核心部件及總體(ti) 結構設計與(yu) 製造,建成壓氣機試驗台、燃燒器試驗台、透平高溫葉片試驗室及整機測試平台,形成了完整的設計、製造、試驗體(ti) 係。

  “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不遺餘(yu) 力地走自主創新之路,為(wei) 常規發電、動力、熱電聯產(chan) 和分布式能源等不同應用場景,提供性能優(you) 異的動力源泉,提高國產(chan) 燃機技術先進性,助力國產(chan) 燃機取得更大的輝煌。”田曉晶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圍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