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左手事業 右手生活 銀川:讓青年人才有奔頭更出彩

發布時間:2023-05-12 15:4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每年房款1.8萬(wan) 元,在銀工作並繳滿7年可享有100%產(chan) 權。”得知寧夏銀川推出大學生宜居工程項目,王夢青看房後覺得滿意,便向市委人才局提交了申請資料,等了半年,拿到了房子鑰匙。

  29歲的王夢青於(yu) 韓國慶熙大學經濟學專(zhuan) 業(ye) 碩士畢業(ye) 後,2018年11月到銀川一家葡萄酒產(chan) 業(ye) 科技公司工作。她申請的這套兩(liang) 居室住房位於(yu) 金鳳區,麵積90平方米。“申請期間,團銀川市委和銀川市委人才局經常詢問我的居住、工作和個(ge) 人生活情況,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議和服務。”她說。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很多像王夢青這樣的年輕人在選擇留銀工作生活時,考量審視著這座城市的發展前景、房價(jia) 、醫療條件、托幼教育水平等。

  寧夏黨(dang) 委政府深知“隻有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在今年1月的自治區兩(liang) 會(hui) 上提出要“加大力度創建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4月初啟動“十萬(wan) 大學生留銀川專(zhuan) 項行動”,用“真金白銀”優(you) 惠政策招引青年人才。青年人才正感受著這座城市的發展速度、溫度和熱度。

  團銀川市委書(shu) 記馬小平表示,今年,銀川共青團密切關(guan) 注留銀青年人才的發展,致力於(yu) 在關(guan) 鍵處、困難時、緊要地為(wei) 他們(men) 答疑解惑、指點迷津,以事業(ye) 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製度留人。

  以產(chan) 業(ye) 引人才 以人才興(xing) 經濟

  青年選擇城市,最看重的是工作機會(hui) 。銀川市近年來相繼實施寧籍學子“引鳳歸巢”行動等項目,為(wei) 自治區“六新六特六優(you) ”產(chan) 業(ye) 和“三新”產(chan) 業(ye) 招引人才。

  今年36歲的馬勇是2019年銀川市為(wei) 新材料產(chan) 業(ye) 從(cong) 山東(dong) 淄博招引的人才。這名博士畢業(ye) 於(yu) 西北工業(ye) 大學材料學專(zhuan) 業(ye) ,來銀工作享受高精尖缺人才(E類)待遇,每年有3萬(wan) 元生活補貼。

  工作近4年,馬勇深感銀川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迅猛”。他供職的博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借助寧夏豐(feng) 富的太西煤資源,研發一款煤基低溫負極材料,“這能為(wei) 提升鋰離子的低溫性能添磚加瓦”,還嚐試將製備光伏材料時產(chan) 出的矽泥廢料研發成矽碳負極材料。

  26歲的王鈺鑫最近在銀川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調訓,參與(yu) 牛奶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工作。去年,他從(cong)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碩士畢業(ye) 後,到銀川市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工作。

  王鈺鑫從(cong) 小就在陝西生活學習(xi) ,來銀工作源於(yu) 畢業(ye) 前參加銀川市舉(ju) 辦的人才引進政策宣講活動。他從(cong) 銀川市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招聘公告上了解到,這是一份專(zhuan) 業(ye) 對口、帶事業(ye) 編製的工作。從(cong) 報名、初審、麵試、體(ti) 檢、考察到錄取,招錄過程用時1個(ge) 月。

  由陝入寧就業(ye) ,王鈺鑫根據相關(guan) 人才政策,申請到了3年免租的公寓,“手續簡單、審批時間短,公寓生活設施完善、交通便利”。

  銀川市委人才局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市人才資源總量共44萬(wan) 名,認定616名高精尖缺人才,培養(yang) 遴選1003名學術技術帶頭人,年均兩(liang) 萬(wan) 名青年大學生紮根銀川,高層次青年人才引進數量逐年翻番。

  細微處見真情 大力托舉(ju) 培育青年人才

  銀川市切實關(guan) 心青年人才,為(wei) 他們(men) 創造較為(wei) 寬鬆的就業(ye) 創業(ye) 環境和生活環境,盡可能“搭梯架橋”“雪中送炭”,拿出切實措施幫助解決(jue) 辦公場地、創業(ye) 資金、隊伍建設、核心技術難題。

  “當時發現家鄉(xiang) 的畜牧業(ye) 發展很快,但缺乏優(you) 質牧草。”今年32歲的汪威是寧夏靈武人,畢業(ye) 於(yu) 四川大學,2014年創辦了同心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去年,依托引進的152套世界先進農(nong) 機裝備,他的公司新種牧草5.3萬(wan) 畝(mu) ,累計向周邊省份供應優(you) 質牧草18萬(wan) 噸,收入1.3億(yi) 元,淨利潤達2100萬(wan) 元,帶動周邊近3000戶農(nong) 民創收9000多萬(wan) 元。

  寧夏肉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一直不錯,汪威想建一座標準化肉牛養(yang) 殖場,但缺乏資金。2019年,在銀川市政府和團銀川市委的幫助下,他籌集到2600萬(wan) 元,建起了240畝(mu) 的養(yang) 殖場,目前存欄肉牛2200多頭。

  在團銀川市委及有關(guan) 部門的幫扶下,汪威和技術團隊去浙大、上海交大等高校學習(xi) 先進的創業(ye) 理念和做法;與(yu) 浙大等高校建立合作機製,引進26名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高技能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我個(ge) 人也被授予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這既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認可,也激勵著我們(men) 不斷創新。”他說。

  寧夏參宿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創辦者崔澎虎,在創業(ye) 期間也得到過當地“真金白銀”的幫助。他畢業(ye) 於(yu) 大連理工大學,2019年年底開始創業(ye) ,主業(ye) 是拍攝紀錄片、宣傳(chuan) 片、微電影。當時盡管西夏區就創局為(wei) 他提供了中關(guan) 村大廈的免費辦公場地,但沒多久疫情來了。

  在缺乏資金、人才、業(ye) 務的窘境下,崔澎虎通過參加銀川市的創業(ye) 比賽申請到35萬(wan) 元創業(ye) 貼息貸款,解了燃眉之急。團銀川市委還多次為(wei) 像他這樣的創業(ye) 新手舉(ju) 辦創業(ye) 輔導、業(ye) 務交流沙龍和創業(ye) 賽事,幫忙對接有關(guan) 部門的創業(ye) 政策。這3年多,崔澎虎帶著十幾人的團隊推出了“寧夏非遺”等新媒體(ti) 產(chan) 品。去年,他團隊的營業(ye) 額有300萬(wan) 元。“希望自己的創業(ye) 團隊努力做好寧夏本土原創文化的創作者和傳(chuan) 播者。”他說。

  做好“後半篇文章” 讓留銀青年人才舒心立業(ye)

  為(wei) 避免出現隻“引”不“留”的尷尬,當前,銀川市正強化措施加強人才引進後續服務。

  寧夏隆德青年脫繼龍4年前從(cong) 銀川能源學院畢業(ye) ,作為(wei) 西部計劃誌願者曾在團銀川市委工作服務。當時,按照在銀新就業(ye) 人才政策,他申請到了保障性租賃住房。脫繼龍後來成為(wei) 寧夏微光義(yi) 工誌願服務總隊副隊長,服務隊開展誌願活動,總是首先想到尋求團銀川市委的幫忙。目前,這支服務隊有誌願者7.6萬(wan) 餘(yu) 人,誌願服務時長超87萬(wan) 小時,服務內(nei) 容包括為(wei) 老服務、關(guan) 愛困境青少年等。最近,這支服務隊正與(yu) 團銀川市委及一些鄉(xiang) 鎮(社區)對接,協助開展基層治理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等。

  今年29歲的來銀創業(ye) 者郭斯賢是福建漳州人,他有兩(liang) 次入寧工作的經曆。第一次是2016年,他從(cong) 福建林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後,以西部計劃誌願者身份被安排到寧夏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3年;第二次是2020年,作為(wei) 閩寧協作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被漳州市商務局派到永寧縣閩寧鎮,參與(yu) 東(dong) 西部協作招商引資工作。2021年援寧工作結束後,郭斯賢留銀創業(ye) ,成立寧夏閩寧緣商貿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有近30名員工,主業(ye) 是“寧貨出塞、閩貨西行”式消費幫扶。

  郭斯賢的辦公場所、住宿問題都是閩寧鎮根據幫扶政策免費解決(jue) 的,他還參加過團永寧縣委和閩寧鎮政府組織的業(ye) 務培訓交流和產(chan) 品宣傳(chuan) 推廣活動。創業(ye) 青年能享受什麽(me) 優(you) 惠貸款政策、貸款怎麽(me) 辦理、人才招聘信息適合發在什麽(me) 平台,這些都是他從(cong) 團銀川市委舉(ju) 辦的青年創業(ye) 者交流會(hui) 上了解到的。“留在這個(ge) 城市工作,未來充滿希望。”郭斯賢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