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套!我國航空遙感係統獲取山地冰川三波段有效探測數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楊潔)作為(wei) 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和民用P波段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科學論證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期,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研究院、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yu) 技術創新研究院以及武漢大學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八一冰川地區組織實施冰川透視航空與(yu) 地麵聯合科學實驗。這是國際上首次開展基於(yu) 航空平台的P/L/VHF三波段(P波段、L波段、甚高頻段)雷達聯合冰川探測實驗。
中科院院士、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指出,航空遙感係統對於(yu) 推動我國航空遙感和透視地球觀測技術領域的技術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yi) ,此次飛行搭載的VHF頻段機載雷達是空天院自主研發的國內(nei) 首套航空冰川探測載荷,同時也是國產(chan) 新舟60遙感飛機首次開展4500米以上高山區域飛行實驗。他同時強調,科學問題與(yu) 技術創新緊密相連,一定要以科學問題驅動技術進步、以技術創新帶動新的科學發現產(chan) 生。
此次實驗自3月20日啟動,預計5月中旬結束。截至目前,已累計飛行11個(ge) 架次,包括P/L波段層析成像和幹涉成像飛行7個(ge) 架次,VHF波段透視成像4個(ge) 架次,獲取有效數據4.6TB。同步開展了可見光和激光雷達對冰麵的飛行觀測,以及冰麵機載儀(yi) 器定標、探地雷達冰川厚度測量、超長視距三維激光點雲(yun) 成像等工作。
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龔健雅提到,P/L波段和VHF多源數據協同用於(yu) 冰川內(nei) 部特征的探測是一項非常有意義(yi) 的工作、初步結果也令人振奮。他指出,我國目前尚無航空和衛星技術可以直接對冰川內(nei) 部進行觀測,因此本次實驗對於(yu) 促進我國冰川探測技術發展、全球變化科學研究等方麵具有深刻的意義(yi) ,同時能夠為(wei) 我國民用P波段SAR衛星的科學論證提供重要的參考。
作為(wei)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航空遙感係統於(yu) 2021年7月正式投入運行,是我國目前綜合能力最強的航空遙感平台和科學實驗平台,可全天時、高精度展開對地觀測。近年來,已承擔多項大型航空遙感綜合科學實驗、新型遙感載荷校飛、災害與(yu) 環境監測飛行等科研任務,獲得了一批有價(jia) 值的科學數據,社會(hui) 和經濟效益日益凸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