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星辰 | 天舟“家族”輸送“太空快遞”的“高光時刻”
央視網消息:天河行舟,築夢天宮。過去6年裏,天舟“家族”先後有6艘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在順利完成向太空輸送快遞任務的同時,不斷通過技術突破,滿足中國空間站更快、更高的送貨要求。一起回顧天舟“家族”近年來成功輸送“太空快遞”的那些“高光時刻”。
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首艘貨運飛船
2017年4月20日,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順利升空。本次太空快遞送貨之旅中,天舟一號首次在軌實施了飛行器間推進劑補加,天宮二號圓滿實施了中國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並開展了多次推進劑補加試驗。為(wei) 中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營,掃清在能源供給問題上的最後障礙。
天舟二號:實現全天候 全自主交會(hui) 對接
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經過技術升級後,天舟二號已經具備全天候、全自主交會(hui) 對接的空天應急快速響應能力。天舟二號是空間站工程建造階段的首艘飛船,物資上行能力達6.9噸,攜帶有足夠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駐留3個(ge) 月所需的生活用品、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物資,以及用於(yu) 天和核心艙補加的推進劑。
天舟三號:生活物資翻倍 送貨用時更短
2021年9月20日,隨著天舟三號發射成功,天舟家族再添了一位新的“太空快遞小哥”。與(yu) 天舟二號相比,天舟三號飛船攜帶的生活物資翻了一倍,可以滿足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駐留6個(ge) 月的生活所需。而在“北鬥+激光雷達+視覺導航敏感器”的高科技手段支持下,天舟三號將貨運飛船與(yu) 天和核心艙交會(hui) 對接的用時由8小時進一步縮短到6.5小時,送貨速度進一步提升。
天舟四號:空間站建造階段首發貨運飛船
2022年5月10日淩晨,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舟四號裝載了神舟十四號3名航天員6個(ge) 月在軌駐留消耗品、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其中,蔬菜食品品種達到32種。此外,還增加了節日食品、獎勵食品、盲盒食品等新類型。打開盲盒可能意味著一個(ge) 驚喜,這對於(yu) 長期在軌駐留的航天員來說,也是調節心理狀態的一個(ge) 方式。
天舟五號:“太空快遞”兩(liang) 小時達!
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貨運飛船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實現2小時自主快速交會(hui) 對接,可以極大提高我國的太空緊急救援能力,將大大縮短運輸時間,使運輸特殊鮮活試驗品成為(wei) 可能。如果將該技術應用於(yu) 神舟載人飛船,將大大減少航天員赴空間站的飛行時間。對於(yu) 我國空間站的長期在軌運營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yi) 。
天舟六號:目前世界運貨能力最強飛船
5月10日,天舟六號發射升空。天舟六號是新一批次的貨運飛船,研製人員在它內(nei) 部結構上進行了改進,使得天舟貨運飛船的載貨能力從(cong) 過去的6.9噸提高到了7.4噸。而在將推進艙由原來的8貯箱構型改為(wei) 4貯箱構型後,進而擴大了貨物艙的容積,使天舟六號的貨物艙有效的裝載容積從(cong) 過去的18.1立方米提升到了22.5立方米。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北京時間5月10日21時22分,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發射。這次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yu) 發展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
約10分鍾後,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yu) 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之後,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工作,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 田玉蓉:發射射前的準備過程當中,所有的動作一氣嗬成,最後的飛行的結果也非常圓滿,入軌精度非常高,就是一次比一次高,創造了新的高度和精度。在這一發火箭,我們(men) 通過單機和係統產(chan) 品優(you) 化,火箭的可靠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從(cong) 遙六(火箭)的0.985提高到了0.987。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裝載了神舟十六號和神舟十七號6名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驗和試驗裝置等物資。為(wei) 提高貨物運輸能力,本次任務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進行了優(you) 化改進,將貨運飛船發射需求由一年兩(liang) 次優(you) 化為(wei) 兩(liang) 年三次,有效降低了運輸成本。此外,飛船還搭載了大連理工大學試驗衛星等項目。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責任總師 王增利:這發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yu) 發展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這個(ge) 新型的貨船的首次任務,因為(wei) 這個(ge) 貨船和以前的建造階段還是有一些變化。在後續的任務中,基本上以這發任務的這個(ge) 貨船為(wei) 基本型。將近30年,我們(men) 國家無論是從(cong) 航天發射還是航天測控,我們(men) 的能力都在不斷提高,從(cong) 近地走向深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綜合計劃局局長 陳傑:後續我們(men) 要進一步降成本、提升能力。為(wei) 此,我們(men) 將研製新一代的可重複使用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係統。按照新的任務規劃,空間站將長期運行十年以上,每年實施一到兩(liang) 次的貨運補給任務,兩(liang) 次載人飛行任務與(yu) 實現航天員的在軌輪換。同時,我們(men) 也還將培訓國際航天員來參加我們(men) 的聯合飛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