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無感”,長三角共繪一張“實景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5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一迪 魏其濛)一條橫跨元蕩湖、長度585米的橋,連接了上海市青浦區與(yu) 江蘇省吳江區。居住在周圍的市民在橋上散步,不知不覺就完成了一次“跨省遊”。這座橋建成的背後凝聚了上海和江蘇跨省域合作的政策協同效率,也是體(ti) 現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建設成果的生動案例。
“原來上海和江蘇的行政邊界是非常明顯的,一張直通湖底的圍網貫穿元蕩湖,既是行政劃分的標誌,又方便區分水體(ti) 治理權責。自從(cong) 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成立以後,我們(men) 實現了真正的‘跨界無感’。”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執委會(hui) 生態規建部副部長劉偉(wei) 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活動中說。
除了人行橋,還有駕駛時間僅(jin) 5分鍾的公路橋。而這段4.5千米的距離在2020年9月底之前還需要繞行40分鍾的車程。劉偉(wei) 解釋說,以前上海的東(dong) 航路和江蘇的康力大道是兩(liang) 條“斷頭路”,各自有約兩(liang) 公裏沒有連通,導致跨省道路交通隻能通過付費高速公路或從(cong) 318國道繞路。
“斷頭路”的打通從(cong) 工程操作層麵來講並不難,可難的就是省域製度的不同。為(wei) 此,上海和江蘇水務部門相關(guan) 領導和工作人員溝通協商約3個(ge) 月時間,形成一套“製度範本”——《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跨域項目水務準予行政許可判定書(shu) 》,最終委托上海市青浦區的建設單位代建。辦手續的時候,建設單位隻需進一個(ge) 門、送一套材料、出一個(ge) 批文。
自2019年11月1日正式揭牌成立以來,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形成了112項製度創新成果,其中38項已麵向全國複製推廣。
好風景吸引新經濟。近年來,示範區重點推進新功能項目,比如青浦華為(wei) 研發中心耗時3年,預計在今年年底建成交付108幢建築,未來將達3.5萬(wan) —4萬(wan) 名研發人員匯聚於(yu) 此,“不僅(jin) 帶動整個(ge) 示範區產(chan) 業(ye) 功能和品質的升級,而且也為(wei) 嘉善和吳江招引了很多上下遊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帶動作用顯著”。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執委會(hui) 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忠偉(wei) 說。
為(wei) 了撬動市場的資源,示範區還成立了試點區開發者聯盟,由行業(ye) 標杆企業(ye) 帶項目、帶資源到試點區投入建設,目前已有53家企業(ye) 加入,如三峽華為(wei)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中美綠色基金等。
張忠偉(wei) 介紹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麵積達35.8萬(wan) 平方公裏,去年的經濟總量是29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總量的24%。相當於(yu) 在全國1/26的土地上集聚了1/6的人口,產(chan) 生了1/4的經濟總量。
“作為(wei) 一體(ti) 化製度創新的試驗田,示範區的使命就是拿出一批製度供全國其他區域學習(xi) 借鑒,並且通過製度產(chan) 生應用場景助推高質量發展。”張忠偉(wei)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