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石屏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在雲(yun) 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做豆腐的曆史悠久,不過零散的作坊式生產(chan) 也存在一些弊端。為(wei) 了保護雲(yun) 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異龍湖,“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生產(chan) 模式必須轉變。
於(yu) 是,豆腐作坊進入工業(ye) 園區,小作坊發展成了大企業(ye) ,大企業(ye) 闖出了大市場。如今,石屏豆腐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超過40億(yi) 元,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有了新的發展。
轉型——
“隻要品質在,就不怕賣不出去”
過去,石屏縣豆腐作坊主許琪的一天,是從(cong) 淩晨兩(liang) 點開始的——
將泡發了半天的黃豆打磨成漿,加入從(cong) 井裏打上來的天然“酸水”,製作遠近聞名的石屏豆腐。祖祖輩輩用井水點豆腐,豆腐對許琪而言,不僅(jin) 是謀生手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製作豆腐關(guan) 係著石屏縣幾千人的生計。然而,“製作豆腐產(chan) 生的尾水,直排到門前水溝,最終流入異龍湖;加工豆腐得燒煤,產(chan) 生大量煙塵,導致周邊空氣質量很差。”眼看著異龍湖水質逐漸變差,許琪自己也覺得,石屏的豆腐產(chan) 業(ye) 的確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候。
從(cong) 2014年開始,石屏縣陸續出台政策,不斷提高豆腐產(chan) 業(ye) 發展的環保標準:一是淘汰小鍋爐,減少空氣汙染;二是不能直排汙水,要集中統一生產(chan) 、治汙。
許琪找父親(qin) 商量,父子先算賬:且不說租廠房、買(mai) 設備這樣大額的一次性開支,單是集中供排水,成本就要漲不少。一邊是大幅增加的開支,一邊是世代相傳(chuan) 的豆腐製作技藝,許琪有些猶豫。最後是父親(qin) 的一句話,讓他決(jue) 定把豆腐繼續做下去:“隻要品質在,就不怕賣不出去。”
打定主意後,許琪找到石屏豆腐工業(ye) 園區管委會(hui) 原主任普亮明,逐條細問後,發現相關(guan) 扶持政策還真不少——物業(ye) 費有減免,自己還能申請特色貸款。在成功申請到30萬(wan) 元貸款後,許琪馬上購置了設備,成為(wei) 第一批遷入石屏豆腐工業(ye) 園區的業(ye) 主之一。
“用井水點豆腐是石屏的特色,我們(men) 要堅持下去。”普亮明告訴許琪,“本地對豆腐的消費需求有限,進入園區後,企業(ye) 的產(chan) 量提上去了,我們(men) 把豆腐賣到外地,收益能更高。”
升級——
“圍繞一塊豆腐,建設一片園區”
2019年,許琪成立雲(yun) 南鑫誠豆製品有限公司,用上了自動化生產(chan) 線。通電打磨,煮漿時不再燒煤,點豆腐用的“酸水”,由園區統一抽取,既防止濫采地下水,也有利於(yu) 保持井水酸堿度穩定,保證豆腐品質。最讓人頭疼的尾水,經統一收集後進入園區汙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後,再進入城市汙水處理係統二次處理,達標後排放。
記者來到許琪的豆腐廠時,幾箱凍品豆腐剛從(cong) 冷庫推出來,寒氣直往上躥。許琪介紹,豆腐售價(jia) 比小作坊生產(chan) 時翻了將近一番,而且不缺訂單。
別看如今豆腐搶手,搬遷之初,這些豆腐險些成了“燙手山芋”。
以前小作坊的設備、衛生條件差,豆腐容易腐壞,許琪和同行隻能盯著石屏周邊的市場。因為(wei) 競爭(zheng) 激烈,豆腐很難賣上價(jia) 。成立公司,用上自動化生產(chan) 線後,產(chan) 能增長了好幾倍,可銷售難又成了新挑戰。
“石屏地方小,做大產(chan) 業(ye) 不能靠內(nei) 耗,要想辦法做大‘蛋糕’。”普亮明鼓勵許琪,要多走出去開拓新市場。最近幾年,當地政府和企業(ye) 紛紛走出雲(yun) 南,到珠三角、長三角等地開拓市場。“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麽(me) 困難,咱們(men) 的豆腐口感好,現在品質也更有保證了。”這不,許琪家的鮮豆腐,如今已賣進了長三角地區的商超。
“圍繞一塊豆腐,建設一片園區。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成本看似高,但如果能有效破解瓶頸,收益更高。”普亮明說。
拓展——
“用對了地方,黃漿水也是資源”
走進石屏豆腐工業(ye) 園區,工人們(men) 正在有條不紊地點漿、分揀、包裝。如今,縣裏原本分散的152家豆腐、豆皮作坊,轉型成了60家正規企業(ye) ,2022年產(chan) 量、產(chan) 值均實現穩中有升。
搬入園區,生產(chan) 效率提升,銷售渠道也越來越寬。當地設立電商創業(ye) 中心,開辟線上銷售渠道,既留住了許琪這樣的“老把式”,也吸引來許多年輕團隊,研發新產(chan) 品、探索銷售新模式。豆腐爆米花、小包漿豆腐等小吃零食受到年輕人歡迎,大型電商平台上的石屏豆腐旗艦店銷售紅火。
企業(ye) 闖市場,政府幫忙把方向。“用對了地方,黃漿水也是資源。”普亮明說,製作豆腐產(chan) 生的黃漿水,是發酵酸菜、製作火鍋底料的優(you) 質原材料,豆渣還可以用來做寵物用品。
如今,石屏縣引進了廣東(dong) 朝雲(yun) 集團、深圳尚古堂食品、四川六月天等一批企業(ye) ,圍繞豆腐黃漿水和豆渣開展研發利用。看著黃漿水和豆渣還能廢物利用,許琪對新技術有了更多期待。
在園區一角,一整套手工製作豆腐的設備引人注目。原來,除了高質量發展豆腐產(chan) 業(ye) ,當地還計劃推動二、三產(chan) 融合,建設豆腐主題旅遊小鎮,展示製作石屏豆腐的古法技藝。除了豆腐裏的“鄉(xiang) 愁”,石屏米軌小火車如今也重新運行,成為(wei) 當地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石屏縣計劃依托湖光山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進一步推廣石屏的曆史文化,吸引遊客前來。
“這幾年異龍湖水質逐漸向好,除了有好看的自然景觀,還有好吃的豆腐宴,未來石屏豆腐的產(chan) 業(ye) 前景廣著呢。”異龍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劉國軍(jun)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