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保護傳統村落 增添鄉村底色
日前,安徽省住建廳公布的數據顯示,安徽共有470個(ge) 村落列入中國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名錄、818個(ge) 村落列入省級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名錄,中國傳(chuan) 統村落總數已位居全國第七。麵對傳(chuan) 統村落保護的挑戰,安徽省黃山市科學把握各區差異和特色,保留村落曆史風貌,傳(chuan) 承、活化利用古民居、古建築,探索傳(chuan) 統村落發揚和傳(chuan) 承新途徑。
5月15日,“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安徽黃山,探索黃山如何助力傳(chuan) 統村落“活”起來,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添彩。
青磚黛瓦、飛簷翹角……走進群山環抱的呈坎古村,一座座極具曆史感的老建築映入眼簾,蜿蜒河廊、石橋流水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畫。
呈坎村古名龍溪,位於(yu) 黃山東(dong) 南麓,擁有1800多年曆史,朱熹稱其為(wei) “呈坎雙賢裏、江南第一村”。近年來,呈坎村將美麗(li) 鄉(xiang) 村、重點項目與(yu) 全域旅遊有機結合,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格局,助推傳(chuan) 統古村落的生態價(jia) 值和經濟文化價(jia) 值共同實現。
呈坎村依托傳(chuan) 統古村落自身的地域文化、非遺技藝、民風民俗等文化資源,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形成了“徽州古村落+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研學基地+田園綜合體(ti) +旅居休閑養(yang) 生”四位一體(ti) 的保護利用新模式,並以非遺大師藝術展陳館、非遺精品體(ti) 驗館、文博藝術館等項目,彰顯文化創意特色,差異化打造全市鄉(xiang) 村旅遊示範品牌,實現了“吃住行遊購娛”傳(chuan) 統六要素與(yu) “商養(yang) 學閑情奇”新六要素並行發展的 “徽州樣榜”。
呈坎村積極發展全域旅遊、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依托“鄉(xiang) 村”和“鄉(xiang) 愁”等要素,通過回購、租賃、置換、退出等模式,有序盤活舊村委會(hui) 用房、舊校舍、農(nong) 戶閑置房等閑置合法資產(chan) 62處,整村連片發展鄉(xiang) 村民宿88家。2022年,呈坎村集體(ti) 經營性收入達110.61萬(wan) 元。
“村裏擁有宋、元、明、清等古建築一百五十多處,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安徽省徽州區文物局局長吳青介紹,呈坎村保持了明清時期的村落格局,修繕古建築29餘(yu) 棟,街巷保存基本完整。
北連靈動橫江,南靠神秀齊雲(yun) ,位於(yu) 黃山市休寧縣齊雲(yun) 山鎮的南坑村,距今已有 500 餘(yu) 年曆史。房屋錯落有致,梨花院落、白牆黑瓦,徽風皖韻描繪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畫卷,勾勒出 “畫裏南坑”勝境。
近年來,休寧縣堅持以“繡花”功夫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大力實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區培育、微創意運營、微循環發展、微奉獻治理“五微”行動,聚焦產(chan) 業(ye) 豐(feng) 美、環境優(you) 美、鄉(xiang) 風純美、社會(hui) 和美、生活甜美“五美”目標,先後培育出“天上木梨”“夢裏祖源”“狀元長豐(feng) ”“水秀寧溪”“三牛牛嶺”“巧遇巧坑”等多個(ge) 鄉(xiang) 村微景區,努力實現由美麗(li) 鄉(xiang) 村向美麗(li) 經濟的轉變。2022年休寧縣鄉(xiang) 村旅遊接待人數221.57萬(wan) 人次,收入為(wei) 18.87億(yi) 元。
今年春季,休寧縣以風光、節慶、美食、美宿等元素為(wei) 賣點,1至2月,休寧縣共接待遊客97.06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69.56%;實現旅遊總收入8.7億(yi) 元,同比增長62.43%。一季度,全縣接待遊客134.67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78.95%;實現旅遊總收入11.86億(yi) 元,同比增長82.19%。
“黃山是海內(nei) 外馳名的旅遊城市,也是徽州文化的核心發祥地。如何平衡古村落保護和利用的關(guan) 係,推進文旅融合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直是我們(men) 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黃山市委主要負責同誌介紹,實施“五微”行動,一方麵是基於(yu) 徽州村落的獨特文化價(jia) 值,不搞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以最小幹預保護徽州文脈、保留村莊肌理、保住鄉(xiang) 土特色;另一方麵是結合旅遊城市特點,利用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成果,推進村景一體(ti) ,發展全域旅遊,探索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特色路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