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小溪港:昔日小漁港蝶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江蘇無錫5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一迪 王海涵)小溪港魚咀公園位於(yu) 無錫經開區,是環太湖綠鏈的重要門戶。
這裏曾經是無錫人熟知的太湖漁市,湖邊停滿漁船,漁民將捕撈上來的魚擺攤販賣。由於(yu) 無人監管,臭氣熏天、垃圾遍地是小溪港的常態。“遇上下雨的時候,地上泥濘不堪,橋下都走不過來。”市民魏先生說,經過環境治理,這裏如今已經成了他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小溪港漁咀公園在貢湖灣濕地以東(dong) 、幹城路以南、碧水河以西的沿太湖區域,項目全麵統籌左右岸、上下遊、陸地水下,占地麵積約18公頃。”江蘇江達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湧說,經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幫助小溪港構建了完善的生態係統,重建了嶄新的生態麵貌。
“如果隻是挖地造湖,那這塊湖泊也是一潭死水,會(hui) 因為(wei) 含氧量不足而水體(ti) 發臭,水質逐漸變差。所以我們(men) 將淤泥清除,改造為(wei) 一汪連通太湖的湖泊,並且在湖中投放了魚、蝦、扇貝、藻類等生物,相當於(yu) 形成了一個(ge) 內(nei) 生係統。湖泊能夠自我淨化、自我修複,生物也能夠繁殖,形成一個(ge) 良性可持續的生態。”無錫市太湖新城建工集團項目負責人沈董傑說。
原本中部的老太湖大堤也被拆除,增設了人行棧橋,湖水悠悠、魚蝦遊弋,460米長的漂浮工作棧道宛若絲(si) 帶裝點湖麵。小溪港魚市雖已不複存在,但為(wei) 了保留城市記憶,公園以“演繹魚文化,回歸愉生活”為(wei) 設計主題,充分融入了“漁文化”元素,精心設計了“漣漪棧道”“千帆掠影”“鳳尾鷺鳴”等景觀。
“現在的水生態治理不能是單一地提升水質,還要把水和景觀相結合,形成岸上和水體(ti) 的有機結合。通過彩虹跑道和漂浮棧橋,讓人在沉浸式的體(ti) 驗中感受到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生。”吳湧說。
曾經喧鬧的沿湖魚市,如今已靚麗(li) 蝶變成高品質濕地公園。小溪港魚咀公園的水清岸綠、鷺鳥翔集,水綠生態係統正串珠成鏈,成為(wei) 城市更新、湖城共生的典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