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基層問計 | 在浙江千年古村 挖掘融合發展的“魚桑文化”

發布時間:2023-05-18 10:54:00來源: 浙江在線

  編者按:深入基層、問計於(yu) 民。在全省上下深入開展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之際,浙江在線特別推出“微調研·基層問計”專(zhuan) 題報道,聚焦群眾(zhong) 身邊困難的解決(jue) 路徑,尋找來自基層一線的破題智慧,以鮮活故事展現來自實踐的浙江經驗。

  浙江在線5月16日訊(記者 李心怡)小橋流水,白牆黛瓦,在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上,有這樣一個(ge) 江南水鄉(xiang) 古村,名叫荻港村。曆史上它因河港兩(liang) 岸蘆葦叢(cong) 生而得名,有著“苕溪漁隱”的美稱,小小的古村每年來訪遊客量超63萬(wan) 人次。近日,浙江在線記者調研走訪荻港村,探尋古村的魅力“密碼”。

  在這裏,傳(chuan) 統民居、連廊街巷、石橋河埠、江南民俗和曆史名人融於(yu) 一體(ti) ,它是舒乙筆下“最好的江南小鎮”,也是江南水鄉(xiang) 古村落中的“活化石”。2015年,該村獲評國家4A級景區;2017年,“荻港桑基魚塘係統”被評為(wei) “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

  古老遺產(chan) 成就荻港富饒生活

  5月,在古村街道裏,四處可見村民沿街售賣自家種植的桑葚。“5元一小盒,10元一大盒,都是剛從(cong) 自家桑果園采摘來的,很甜!嚐嚐看。”路邊賣桑果的老人笑臉盈盈地遞給記者一個(ge) 果實飽滿、紫得發黑的新鮮桑果。

  這一顆顆新鮮桑果是荻港“魚與(yu) 桑”的縮影。據悉,荻港桑基魚塘係統是湖州先民遵循著早已有之的植桑、養(yang) 蠶、蓄魚的生產(chan) 規律,將桑林附近的窪地深挖為(wei) 魚塘,墊高塘基、基上種桑,以桑養(yang) 蠶,蠶絲(si) 織布,蠶沙喂魚,塘泥肥桑,形成可持續、多層次複合生態農(nong) 業(ye) 循環係統。

  “它是吃著桑葉、麥芽和青草長大的。”荻港村的工作人員引導記者來到一個(ge) 魚塘,指著偶爾露頭吐泡的魚工作人員介紹道,“生長在桑基魚塘中的‘桑基塘魚’比普通魚的養(yang) 殖更為(wei) 講究,所以價(jia) 格也會(hui) 稍貴一些,可以賣到38元一斤。”

  那麽(me) ,這些魚都是誰來養(yang) 殖呢?據介紹,當地農(nong) 民既是蠶農(nong) 同時也是漁農(nong) 。上千年來,種桑養(yang) 蠶、蓄水養(yang) 魚是此地人賴以生存的方式。每年4月下旬進入養(yang) 蠶期,此時,魚塘的魚苗也開始長大,農(nong) 家既要養(yang) 蠶又要喂魚。

  目前,荻港村的桑基魚塘是中國傳(chuan) 統桑基魚塘係統最集中、麵積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區域,保護區總麵積達6900公頃。據了解,荻港村現有農(nong) 戶1146戶、人口4126人,在漁業(ye) 、桑蠶業(ye) 的基礎上,還持續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業(ye) 和服務業(ye) ,去年荻港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經超過了4萬(wan) 元。

  古老遺產(chan) 延續全新生機

  魚與(yu) 桑的默契配合,在新的階段也有了新的“注腳”。

  近年來,荻港村致力於(yu) 魚桑文化的挖掘,每年舉(ju) 辦魚文化節、各類民俗活動等,

  “魚樂(le) 、魚歌、魚宴……以桑基魚塘係統千年農(nong) 耕文化為(wei) 題材的係列魚桑文化表演,可以將傳(chuan) 統的魚文化、蠶桑絲(si) 綢文化、美食文化、農(nong) 耕文化、古運河文化等千年文脈精髓一一展現。”湖州市桑基魚塘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鄉(xiang) 賢徐敏利介紹,當地以“魚桑”文化為(wei) 媒的魚文化節已連續舉(ju) 辦了十幾屆,也成了湖州講好農(nong) 遺中國故事的生動實踐。

  同時,荻港還積極融入南潯區長三角親(qin) 子樂(le) 園發展建設,深挖荻港千年魚桑文化資源,構建魚莊研學、古村遊學、桑基魚塘體(ti) 驗三維一體(ti) 旅遊板塊,打造沉浸式的互動親(qin) 子樂(le) 園,推動農(nong) 文旅全麵融合。

  “來這裏能與(yu) 家人體(ti) 會(hui) 久違的水鄉(xiang) 生活,還能品嚐到特色的魚桑小吃,體(ti) 驗徒手捉魚、采摘桑果等原生態的魚桑文化風情,非常享受。”一位前來古村遊玩的年輕遊客說。

  魚與(yu) 桑的“下半篇文章”還在不斷續寫(xie) 。去年7月,當地成立了“苕溪漁隱·共富工坊”。工坊依托“桑基魚塘”的品牌,圍繞桑基魚塘、荻港漁莊、荻港古村等內(nei) 容,重點打造了集休閑度假、生態農(nong) 業(ye) 、文化創意、研學實踐教育等為(wei) 一體(ti) 的農(nong) 業(ye) 旅遊綜合體(ti) ,推動當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

  此外,工坊還利用該項目對弱勢群體(ti) 及低收入群眾(zhong) 進行慈善補助,提供工作崗位,帶動周邊企業(ye) 增收和村民共富。目前,共富工坊已提供600多個(ge) 就業(ye) 崗位,年支付工資3000萬(wan) 元,帶動當地1500多戶農(nong) 民的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人均年增收2萬(wan) 元。

  “倚港結村落,荻葦滿溪生”。在這座江南古村裏,筆者看到了群山環繞的景象,也看到了它小橋流水的溫柔一麵,處處彰顯江南風情。修建於(yu) 明清時期仍然保存完好的古橋、民宅等等都展現了此地古色古香的韻味,仿佛每到一處都有一段讓人回味無窮的故事。桑基魚塘、魚桑耕讀講堂、魚水影樓……在深度挖掘“魚桑文化”的基礎上,這裏還在不斷延伸拉長文化旅遊的產(chan) 業(ye) 鏈,形成獨特的的農(nong) 旅結合、以旅帶農(nong) 發展格局。一座千年的江南古村,正在煥發勃勃生機。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