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發布時間:2023-05-18 14:44:00來源: 求是網

  5月的川西大涼山,天高氣清、滿目青翠。群山環抱間的西昌發射場,2號發射塔架巍巍矗立,長征三號火箭劍指蒼穹,靜靜等待出征的號令。

  “5、4、3、2、1,點火!”17日上午10時許,發射場響起01指揮員白春波洪亮的口令,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噴發出橘紅色的烈焰拔地而起,托舉(ju) 著北鬥係統第五十六顆導航衛星奔向浩瀚無垠的太空。隨著太陽帆板的正常展開,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時針回撥,同樣是在一次北鬥衛星發射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某發射場,深入發射工位和技術廠房,勉勵大家要堅定航天報國誌向,堅定航天強國信念,弘揚“兩(liang) 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創造更多中國奇跡。

  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史料館,一項項舉(ju) 世矚目的成果見證著中國航天事業(ye) 的騰飛: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北鬥導航衛星全麵組網、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ti) 采樣返回、天問一號拓展我國星際探測新高度、“一箭22星”創造我國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紀錄……

  “這些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牢記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囑托,大力弘揚‘艱苦奮鬥、求實創新、團結奉獻’的精神,實現了一個(ge) 又一個(ge) 新的躍升,向著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闊步前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人力資源部主任趙新向調研組介紹說。

  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衛星發射,是實現這一偉(wei) 大目標的重要一環。西昌航天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越是艱險越向前,一次次將不可能變為(wei) 可能。

  “2007年4月14日,首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2天後的16日20時許,地麵清晰接收到衛星信號。那一刻,距離國際電聯規定的導航頻率申請失效的最後期限已不到4個(ge) 小時……”

  “2011年7月27日淩晨,第9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在即,突然遭遇強雷暴天氣。衛星發射不怕下雨,就怕打雷。發射場抓住兩(liang) 次雷暴間大約10分鍾的間隙,果斷點火發射,如期完成了發射任務……”

  “2018年,北鬥三號係統一年內(nei) 完成10箭19星發射,創下世界衛星導航係統和我國同一型號航天發射的新紀錄。2019年,北鬥係統建設又成功實施7箭10星高密度發射……”

  一個(ge) 個(ge) 驚心動魄的故事背後,是西昌航天人承壓奮戰、攻堅克難、不畏艱險,才一次次將璀璨的“北鬥星”托舉(ju) 上了萬(wan) 裏高空。

  “報告主席,我還有一個(ge) 目標,就是成為(wei) 我國首位女性01指揮員,下達‘5、4、3、2、1,點火’的口令!”2018年2月10日,受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接見的張潤紅,向總書(shu) 記報告了自己的“小目標”。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01指揮員指揮一次發射任務,表麵上看隻需下達口令,但背後必須下苦功夫,熟練掌握發射場20多個(ge) 分係統近200個(ge) 崗位專(zhuan) 業(ye) 知識,更需要積累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10多年來,張潤紅仿佛把自己“嫁”給了航天事業(ye) ,幾乎奉獻了全部精力和心血。當“我國首位女01”的夢想照進現實,背後的艱辛和汗水隻有張潤紅自己清楚。

  和張潤紅相似,天舟“快遞”01指揮員王宇亮也曾經曆過急難險重的考驗。

  2021年5月1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任務射前出現蓄壓器壓力異常,任務兩(liang) 次中止發射後,推進劑兩(liang) 次泄回再加注。

  天舟二號任務01指揮員王宇亮說:“麵對突出故障,邊繼續測試流程、排查故障,一邊問題歸零,一邊組織推進劑泄回,崗位人員連續奮戰70餘(yu) 小時,成功處置我國航天史最大規模推進劑泄回任務,為(wei) 奪取任務最終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這樣的人和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還有很多。翻開資料,一個(ge) 個(ge) 令人驚歎的數字躍然紙上:平均年齡33.1歲,其中博士學曆占比3.4%,碩士學曆占比32.6%。發射場一線崗位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名牌大學畢業(ye) 生的身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伴隨著一枚枚長征火箭點火升空,許許多多青年科技人才毅然投身於(yu) 這片航天事業(ye) 的沃土,讓個(ge) 人夢想與(yu) 黨(dang) 的事業(ye) 、祖國的事業(ye) 緊密相連,讓青春在浩瀚太空綻放出絢麗(li) 之花。

  “我們(men) 能圓滿完成空間站建造的曆史重任,一個(ge) 重要法寶就是相信青年科技人才、重用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一線培養(yang) 鍛煉青年人才,為(wei) 他們(men) 的成長搭台鋪路。”趙新介紹說。

  今天,當慶賀北鬥成功的“大紅屏”亮起,一群年輕的航天人在這片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燃燒自己的青春歲月,在一項項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中茁壯成長,奔向更遙遠的太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