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件外銷紋章瓷昆明展出 敘述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中新網昆明5月18日電 (熊佳欣)5月18日是第四十七個(ge) 國際博物館日。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外銷紋章瓷器特展當天在雲(yun) 南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100餘(yu) 件外銷紋章瓷器精品。這些兼具中國傳(chuan) 統製瓷工藝特征與(yu) 歐美主流審美意趣的瓷器,既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物證,又再現了中國古代瓷器貿易的輝煌曆史。
瓷器發明於(yu) 中國,經由絲(si) 綢之路以貿易形式銷往國外,深刻影響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與(yu) 文化。此次展出的紋章瓷是中國外銷瓷的一個(ge) 重要組成部分,始於(yu) 16世紀,於(yu) 18世紀達到頂峰,因瓷器表麵繪有歐美貴族紋章圖案而得名,係由中國工匠按外國商人提供的徽章設計圖燒製而成。
本次展覽從(cong) 天津博物館館藏的200餘(yu) 件海外征購清代外銷瓷器中遴選出100餘(yu) 件精品,共分為(wei) 3個(ge) 主題單元:第一單元“瓷路海貿”,簡要介紹中國外銷紋章瓷器的由來及定製過程;第二單元“世族佳器”,重點展現了紋章的承襲組合及中國外銷紋章瓷的功用;第三單元“美美與(yu) 共”,以瓷器邊飾為(wei) 切入點,集中展現中外文化的互鑒、交流與(yu) 融合。
“紋章指按照特定規則構成的彩色標誌,專(zhuan) 屬於(yu) 某個(ge) 個(ge) 人、家族或團體(ti) 的識別物,誕生於(yu) 12世紀的歐洲,最早是為(wei) 了在戰場上區別敵我雙方騎士,後來受到貴族的重視和使用。”本次展覽策展人師藝介紹,隨著明清時期中國外銷瓷器的繁榮,紋章瓷作為(wei) 歐洲貴族榮耀與(yu) 身份象征迎合了上層社會(hui) 彰顯地位的需求,於(yu) 是在17至18世紀風靡歐洲。
“歐洲貴族常在聯姻時向中國商人定製紋章瓷,將聯姻雙方的家族紋章結合後誕生的新紋章印於(yu) 瓷器之上,其中蘊含了使用者家族、爵位、繼承人身份等豐(feng) 富信息,是研究紋章學與(yu) 古代歐洲社會(hui) 生活文化的重要物證。”師藝表示,紋章瓷是東(dong) 方與(yu) 西方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外文化互鑒、交流、融合的重要物證,在世界瓷器史上影響深遠。
當日,雲(yun) 南省博物館還推出了一“鏡”到底——數字展廳VR體(ti) 驗、陸生動物環保藝術裝置共創、“打破交流界限”好奇心膠囊問答、青銅器上的生物多樣性科普等線上線下活動,冀望吸引更多市民走進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hui) 功能。(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