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天津:十年奮進 書寫“三個著力”的精彩答卷

發布時間:2023-05-19 14:36:00來源: 人民網-天津頻道

  海河奔流向東(dong) ,風勁帆滿;津城奮楫篤行,路暢業(ye) 興(xing) 。

  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和改善黨(dang) 的領導。2013年的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天津,對天津工作提出“三個(ge) 著力”重要要求,成為(wei) 新時代天津奮進的新起點、方向標。

  諄諄囑托,回響津沽大地。天津全市上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奮力書(shu) 寫(xie) “三個(ge) 著力”的精彩答卷。

  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實施創新驅動

  5月初夏,草青桃豔,綠蔭如海。走進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安靜有序的環境下,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員正在通過各種數據對重大疾病進行攻關(guan) 。

  2013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時指出,“要充分發揮科技資源豐(feng) 富、科技人才眾(zhong) 多的優(you) 勢,建設科技創新高地,不斷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促進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

  “總書(shu) 記的叮囑我們(men) 一直牢記在心,這也是我們(men) 前行的動力源泉!”瀚盟測試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安平說。

  瀚盟測試科技是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的全資子公司,於(yu) 2009年成立,是國內(nei) 少數專(zhuan) 業(ye) 的藥物分析測試第三方實驗室之一,不僅(jin) 為(wei) 研究院內(nei) 的藥物研發提供常規分析測試等服務項目,還同時滿足全國範圍藥物分析領域的共性技術需求。目前,公司有實驗室儀(yi) 器設備200餘(yu) 台(套),成立至今累計完成服務超過22萬(wan) 項,1000餘(yu) 家客戶遍布全國。

  瀚盟測試科技逐年攀升的服務數據勾勒出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不斷發展壯大的曲線。2009年,該研究院由國家科技部、商務部、原衛生部、原國家食藥監局與(yu) 天津市政府“四部一市”共建,是涵蓋藥物早期發現、臨(lin) 床前研究、臨(lin) 床試驗、中試生產(chan) 的新藥研發綜合性大平台,並首創“專(zhuan) 業(ye) 綜合性大平台+眾(zhong) 創空間+孵化器”新發展模式,聯合南開大學等團隊,自主研發了腦膠質瘤一類新藥ACT001、抗腫瘤“多西環素”等新藥,孵化了包括康希諾生物、丹娜生物、阿爾塔科技、全和誠科技、昌和生物等380多家生物醫藥科技企業(ye) 。

  “我們(men) 用服務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的實際行動做好‘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必答題。”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聯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亞(ya) 樓說,近日,研究院與(yu) 天津泰達產(chan) 業(ye) 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京津冀智能醫藥產(chan) 業(ye) 園,下一步將以智提質,進一步提升和改造園區,用市場化機製搭建公共服務平台,為(wei) 生物醫藥企業(ye) 提供智能化相關(guan) 服務。

  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為(wei) 自主創新“架橋鋪路”是天津堅持高端製造立市的一個(ge) 縮影。眼下,天津正圍繞包括生物醫藥等12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加快建設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吸引更多產(chan) 業(ye) 要素加快聚集,搶占發展製高點,加速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還需要一抹“綠色”作為(wei) 底色。

  新能源汽車充電便捷,零能耗技術向大型建築推廣,綠色能源公建成為(wei) 居民休閑娛樂(le) 的新去處……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智慧綠色電網的建設藍圖正一步步變成實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中新天津生態城考察智能電網綜合示範服務中心,我為(wei) 他展示了在當時十分先進的智能終端遠程控製智能家電技術。”當時的講解員、現任國家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數字科創中心主任秦麗(li) 傑回憶說。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我國首個(ge) 智能電網綜合示範區所在地。10年來,國網天津電力以釘釘子精神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以創新推動綠色發展,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了生態宜居型智慧能源小鎮,打造了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零能耗智慧建築、智能量測係統、虛擬電廠等10個(ge) 項目,創造了光伏光熱一體(ti) 化、柔性直流供能、智慧能源管理等一大批新成果,為(wei) 天津市綠色低碳體(ti) 係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擦亮幸福底色

  站在武清區南蔡村鎮丁家 村村口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麥田綠浪翻滾、生機勃勃。

  2013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天津的第一站就是這片麥田。“當時,總書(shu) 記希望天津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nong) 業(ye) ,努力提高糧食自給能力,為(wei)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多作貢獻,我一直牢牢記著。”張寶軍(jun) 是村裏的老支書(shu) ,“卸任”後依舊熱心村裏事務,“10年來,道修了,泵添了,渠建了,變壓器增加了,還引入水肥智能一體(ti) 化灌溉係統,優(you) 種小麥畝(mu) 產(chan) 達到1100多斤,玉米畝(mu) 產(chan) 達到1400多斤,村民人均年收入從(cong) 1.6萬(wan) 多元提高到3萬(wan) 元!”

  今年3月,49.4萬(wan) 畝(mu) 的福運武清都市農(nong) 業(ye) 公園亮出“施工圖”:以南蔡村鎮為(wei) 起步區,建設覆蓋武清區乃至京津冀的糧食、蔬菜、食用菌、畜禽及林業(ye) 等種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推動全區現代都市型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丁家 村正是南蔡村鎮的核心節點,眼下,村裏正在修公園、建學堂,打造‘紅色研學、金穗小鎮’,樁樁件件都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

  糧食安全是民生之本,青年就業(ye) 也同樣事關(guan) 百姓幸福。

  步入中國(天津)職業(ye) 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各種設備比肩而立,轟鳴聲不絕於(yu) 耳。

  “當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這裏了解職業(ye) 技能培訓情況,要求‘搞好職業(ye) 技能培訓、完善就業(ye) 服務體(ti) 係’。”中國(天津)職業(ye) 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現代製造技術教研室主任王傳(chuan) 龍說。

  這些年,王傳(chuan) 龍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於(yu) 技能人才培養(yang) 的期盼,潛心“帶徒傳(chuan) 技”。

  “在剛剛舉(ju) 行的第三屆‘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賽頒獎儀(yi) 式上,我們(men) ‘製造團隊挑戰賽’集訓隊的8名隊員包攬了產(chan) 品設計、數控加工、綜合製造3個(ge) 項目的前兩(liang) 名。”談起自己帶的徒弟,王傳(chuan) 龍言語間滿是自豪。這幾天,他帶著隊員們(men) 一頭紮進實訓室,一遍又一遍複盤比賽技術要點和經驗。“今後,我將更加堅定園丁育苗之心、樹立優(you) 秀工匠之誌,把傳(chuan) 幫帶工作與(yu) 一線生產(chan) 緊密結合,為(wei) 培養(yang) 素質優(you) 良的高技能人才作出貢獻。”

  目前,中國(天津)職業(ye) 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已引進30名國內(nei) 外技能專(zhuan) 家進駐中心大師工作室,其中“海河工匠”8人、外國專(zhuan) 家7人、國家級技能大師10餘(yu) 人;累計為(wei) 382家規模企業(ye) 、57所院校提供培訓、鑒定、大賽等服務22.4萬(wan) 人;為(wei) 清華大學、河北工業(ye) 大學、長城汽車等京冀企業(ye) 、院校培養(yang) 技能人才1.3萬(wan) 人,免費為(wei) 河北技工院校培訓百名師資。

  10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ye) 生為(wei) 重點的青年就業(ye) 工作,加強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jun) 人、農(nong) 村轉移勞動力就業(ye) 工作,搞好職業(ye) 技能培訓、完善就業(ye) 服務體(ti) 係,緩解結構性失業(ye) 問題。

  10年來,天津不斷優(you) 化公共就業(ye) 服務,助力百姓群眾(zhong) 端牢“飯碗”,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ye) 援助月”專(zhuan) 項服務活動和“春暖農(nong) 民工”服務行動。今年以來,累計舉(ju) 辦各類招聘活動417場,1.1萬(wan) 家企業(ye) 提供崗位25.5萬(wan) 個(ge) 。持續做好“10+N”公共就業(ye) 服務活動,加強崗位信息集中收集,加快更新頻率,保持發布規模和崗位質量。充分發揮智慧招聘係統作用,建立聯通各區的全市崗位歸集係統,開發政府公共就業(ye) 服務網,不斷加大麵向基層社區的就業(ye) 崗位投放和就業(ye) 服務活動組織的力度、頻次。

  做好就業(ye) 問題的同時,天津緊貼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連續多年每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圍繞“衣食住行、業(ye) 教保醫”等,項目化、清單化推進,對兌(dui) 現情況組織“回頭看”,確保經得起群眾(zhong) 檢驗,以實實在在的成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力加強和改善黨(dang) 的領導 夯實基層治理

  “正想給你們(men) 打電話求助,沒想到你們(men) 就來了!”5月4日下午,孟大娘緊緊握著冒雨來看望自己和老伴的社區工作人員的手,久久不放。

  今年70歲的孟大娘是津南區雙林街林城佳苑社區的居民,老伴張大爺癱瘓多年,兒(er) 子離家較遠,照顧張大爺的重任全都壓在孟大娘一個(ge) 人身上。“老伴2個(ge) 小時就得翻一次身,我去醫院給老伴取藥來回要好幾個(ge) 小時,社區了解我們(men) 的情況後,主動派人替我去醫院拿藥,並且天天都過來問我有啥事需要幫忙。”孟大娘說,半個(ge) 月前,自己隨口一說老伴聽見電視裏報道國家會(hui) 展中心(天津)後有些興(xing) 奮,沒想到沒過幾天,社區幾個(ge) 黨(dang) 員就親(qin) 自去場館拍了視頻回來,老伴看後激動得直哭。

  事情雖小,但意義(yi) 重大。“我們(men) 重點關(guan) 注老年人、兒(er) 童及青少年等群體(ti) 的需求,從(cong) 微小的事情入手,積極探索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持續積累‘六微工作法’工作經驗,為(wei) 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高效的暖心服務,滿足居民需求。”津南區雙林街黨(dang) 工委書(shu) 記龐仲欣說。

  在河西區越秀路街港雲(yun) 裏社區紅色議事廳,幾個(ge) 居民代表正在就電動自行車充換電服務站的安裝位置展開討論:“不能占小區停車位”“得考慮到消防安全問題”“要加強管理,不能讓車有損壞”……

  “我每天騎電動自行車接孩子放學,自從(cong) 電動自行車不能進樓入戶的規定實施後,充電成了一大難題,非常盼望充換電服務站早日安好。”剛剛參與(yu) 討論的港雲(yun) 裏社區居民李家成說,“小區裏電動自行車有將近200輛,這不光是解決(jue) 我的問題,更是解決(jue) 大家的問題。”

  有事就坐在一起議一議,是港雲(yun) 裏社區的尋常畫麵。2021年5月,由社區黨(dang) 組織牽頭,黨(dang) 員為(wei) 骨幹,小區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公司、警務室、居民代表等廣泛參與(yu) ,港雲(yun) 裏社區黨(dang) 委大膽探索議事機製,建立起“紅色議事廳”,通過議事匯集多方意見建議,讓社區服務更精準、治理更高效。同時,調動居民參與(yu) 社區治理的熱情,讓居民自治成為(wei) 社區塑形築魂重要力量。

  透過社區治理這扇窗,可以一窺天津著力加強和改善黨(dang) 的領導的決(jue) 心。

  10年來,天津築牢“抓好黨(dang) 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堅持黨(dang) 建為(wei) 魂、用好黨(dang) 建法寶,充分彰顯黨(dang) 的領導和黨(dang) 的建設的顯著政治優(you) 勢。同時,堅持“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永遠在路上”,切實扛起管黨(dang) 治黨(dang) 主體(ti) 責任,持續淨化修複政治生態,確保黨(dang) 的領導“一根鋼釺插到底”。

  曆史正在掀開新的一頁,更加美好的藍圖徐徐鋪展。天津必將高舉(ju) 旗幟,銘記囑托,用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續寫(xie) 城市更加精彩的答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