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陽”是否增多?疫情形勢會發生變化嗎?如何科學防護?——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權威專家回應
近日,網絡上關(guan) 於(yu) “二陽”的聲音引發關(guan) 注,有報道稱部分城市三甲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人數上升。“二陽”病例是否增多?再感染風險有多大?新冠疫情會(hui) 大幅回升嗎?如何做好科學防護?針對這些熱點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多位專(zhuan) 家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專(zhuan) 門作出回應。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報告病例數上升勢頭減緩
發生規模型疫情可能性不大 報告病例中絕大部分是輕症
問:近期發熱病人是否增多?“二陽”病例是否增多?
中國疾控中心傳(chuan) 防處研究員王麗(li) 萍:從(cong) 全國傳(chuan) 染病網絡直報係統的監測數據來看,4月中下旬以來,全國報告的新冠確診病例數呈現上升趨勢,但近一周來,上升趨勢有所減緩。發熱門診的監測數據也顯示出類似趨勢。監測數據還顯示,報告的確診病例中絕大部分是輕症。
專(zhuan) 家總體(ti) 研判認為(wei) ,今後一段時期局部地區不排除新冠病例繼續增多的可能,但我國出現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nei) 不會(hui) 對醫療秩序和社會(hui) 運行造成明顯衝(chong) 擊。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最近接診的發熱病人,相比一個(ge) 月前有所增加。檢測下來,新冠陽性病例占比不大,其中大部分是輕症。
從(cong) 接診情況看,近期的發熱病人中大部分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不過,最近1至2周發現,二次感染的比例有所增加。
▲重症高風險人群一旦再次感染應及時治療
“二陽”症狀相對更輕 重點人群防護要“關(guan) 口前移”
問:“二陽”症狀如何?哪些人要特別注意防護?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無論是初次感染還是二次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臨(lin) 床表現均集中在上呼吸道。我國當前大量人群體(ti) 內(nei) 還存有保護抗體(ti) ,即使二次感染,症狀普遍較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目前,預防工作應重視既往未感染過的人群,特別是沒有打過疫苗、有基礎疾病的高齡老人等。建議高風險人群要始終注意個(ge) 人防護,“關(guan) 口前移”盡可能避免感染。這類人群一旦出現感冒、發熱症狀,應及時篩查,確定感染新冠病毒後要第一時間就醫。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及時氧療,對於(yu) 降低重症風險十分重要。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根據臨(lin) 床觀察,二次感染的人群總體(ti) 比第一次感染表現的症狀要輕,主要表現為(wei) 發熱、喉嚨痛。
脆弱人群如65歲以上尤其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肝腎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後容易重症化。因此,這類人群一旦出現發熱,尤其是家庭成員或周邊人群已經明確新冠感染,要及時做核酸或抗原檢測,早發現、早治療,盡早使用抗病毒藥物。
▲ 國內(nei) 還會(hui) 出現規模性疫情嗎?
XBB成為(wei) 主要流行株 致病力無明顯變化
問:我國目前主要的新冠病毒流行株是什麽(me) ?致病力有什麽(me) 變化?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上旬,XBB係列變異株已成為(wei) 我國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輸入病例中占比達95.6%,和全球情況基本一致。從(cong) 我國和全球監測數據來看,與(yu) 早期流行的奧密克戎各亞(ya) 分支相比,XBB係列變異株的致病力沒有明顯變化。
廣東(dong) 省疾控中心傳(chuan) 染病預防控製所所長康敏:隨著XBB係列變異株持續輸入,以及人群抗體(ti) 水平逐漸下降、五一假期人員流動增多等原因,我們(men) 觀察到部分地區的疫情水平有小幅回升,這也符合全球奧密克戎變異株波動流行的規律。
近期發熱門診就診量有所增加,但和4月份流感高峰期相比,仍處於(yu) 低位。當前,新冠疫情發展速度相對比較緩慢,流行曲線也比較扁平。根據監測結果綜合研判,新冠疫情出現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低。
▲ “嗓子疼”不一定是新冠 摸清病因客觀對待
做好科學防護 保持良好個(ge) 人衛生習(xi) 慣
問:普通人“二陽”後如何對症治療?怎樣做好科學防護?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大多數人免疫力正常,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必恐慌,對症處理即可。目前從(cong) 臨(lin) 床看,人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後總體(ti) 症狀較輕,不少患者以咽喉疼痛為(wei) 突出症狀,從(cong) 中醫來講是風熱感冒加點“濕”或“燥”的特征,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疏風解表、清咽利喉類型的中藥藥物。
在預防方麵,公眾(zhong) 可堅持做好個(ge) 人防護,保持勤通風、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xi) 慣,加強自我健康監測。若確定感染了新冠病毒,應避免帶病工作、上學,建議在家充分休養(yang) ,待完全康複後再工作、上學。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上呼吸道和咽喉是人體(ti) 的門戶,不論是流感病毒還是新冠病毒,或是細菌感染,都可能導致咽喉腫痛。應注意鑒別,區別對待,對症規範治療。
同時,堅持保持手衛生、勤通風等良好個(ge) 人衛生習(xi) 慣,有助於(yu) 減少傳(chuan) 播風險、防治各類傳(chuan) 染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