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講解員見證:工廠搬走了,古運河回來了
90後劉瑋可以從(cong) 很多細節感知到家門口的公園越來越有“吸引力”了,一個(ge) 最大變化是年輕遊客增多了。
“前些年,來公園鍛煉的老年人居多,近年來,年輕攝影愛好者、文化愛好者、遊客增多,還有很多情侶(lv) 周末前來打卡。”她觀察到。
劉瑋是江蘇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的講解員,5月17日下午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她剛接待了四位來自香港的遊客。在她看來,遊客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生態環境的變化和文化景點的增多。
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位於(yu) 揚州市古運河三灣段,原為(wei) 揚州城市東(dong) 南部工業(ye) 地、棚戶集中區。劉瑋記得,小時候和父母經過該區域時,總是看到工廠冒黑煙,地上汙水橫流、垃圾成堆。
2014年,揚州以生態修複及治理為(wei) 重點,通過汙染企業(ye) 搬遷、運河水環境治理、駁岸改造、築土堆坡、綠化美化等一係列工程提升運河三灣區域環境麵貌。2015年6月,上述公園開始建設,累計關(guan) 停、搬遷工業(ye) 企業(ye) 89家,退耕及修複濕地46公頃,利用綠色生態技術恢複了濕地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2018年12月,公園被評為(wei) 國家4A級旅遊景區。當地政府突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這一主題,精心打造與(yu) 瘦西湖相呼應的城市南部風景名勝區、體(ti) 育休閑區、旅遊度假區。也正是這一年,大學畢業(ye) 後的劉瑋選擇來到公園擔任講解員,吸引她的首要理由是離家近——上下班步行五分鍾通勤,其次是好環境和好風景。
2021年6月,坐落於(yu) 運河三灣風景區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正式開放,全方位展現中國大運河的曆史、文化、生態和科技麵貌,推動大運河從(cong) “地理空間”走向“文化空間”。這又為(wei) 公園引來更多八方來客。
劉瑋注意到,年輕遊客喜歡坐船蕩漾在公園中的古運河道上,了解當地運河文化和水利工程建設情況。今年“五一”期間,更是遊客爆滿,一輛輛擺渡車來回接駁,她和同事根本顧不上休息。
劉瑋說,公園10餘(yu) 位講解員基本都是本地的90後,她們(men) 也是家鄉(xiang) 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見證者和參與(yu) 者。(視頻拍攝、製作:王海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習近平在中國-中亞峰會上的主旨講話(全文)
- 阿裏改革高效推進:多業務啟動融資上市計劃 麵向未來創造發展機會
- 國家醫保局:守牢不發生因病規模化返貧底線 2022年資助9766萬困難群眾參保
- 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全國約1.59億學生免除雜費並獲得免費教科書
- 國台辦:即日起開放台灣居民來大陸團隊遊業務
- “二陽”是否增多?疫情形勢會發生變化嗎?如何科學防護?——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權威專家回應
- 中國—中亞峰會 | 哈薩克斯坦專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哈薩克斯坦多元化發展 哈中兩國合作潛力巨大
- 打造忠誠幹淨擔當、敢於善於鬥爭的紀檢監察鐵軍——全國紀檢監察幹部隊伍教育整頓紮實開展
- 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量子芯片溫度計”
- 90後辭職返鄉創業 將小眾水果賣成電商“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