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網信辦: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50.2萬億元 總量居世界第二
央視網消息: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部署,深入實施《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規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係統總結2022年各地區、各部門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效,開展數字中國發展地區評價(jia) ,展望2023年數字中國發展工作,編製形成《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
2022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231.2萬(wan) 個(ge) ,5G用戶達5.61億(yi) 戶,全球占比均超過60%。全國110個(ge) 城市達到千兆城市建設標準,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5億(yi) 戶家庭能力。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到18.45億(yi) 戶,成為(wei) 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首個(ge) 實現“物超人”的國家。IPv6規模部署應用深入推進,活躍用戶數超7億(yi) ,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近50%。我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wan) 標準機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過30%,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工業(ye) 互聯網已覆蓋工業(ye) 大類的85%以上,標識解析體(ti) 係全麵建成,重點平台連接設備超過8000萬(wan) 台(套)。車聯網由單條道路測試拓展到區域示範,已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過5000公裏。
數據資源體(ti) 係加快建設。《關(guan) 於(yu) 構建數據基礎製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印發實施,係統提出我國數據基礎製度框架。數據資源規模快速增長,2022年我國數據產(chan) 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全球占比達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據存儲(chu) 量達724.5EB,同比增長21.1%,全球占比達14.4%。全國一體(ti) 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發布各類數據資源1.5萬(wan) 類,累計支撐共享調用超過5000億(yi) 次。我國已有208個(ge) 省級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線政府數據開放平台。2022年我國大數據產(chan) 業(ye) 規模達1.5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8%。北京、上海、廣東(dong) 、浙江等地區推進數據管理機製創新,探索數據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模式,促進數據要素價(jia) 值釋放。
數字經濟成為(wei) 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wan) 億(yi) 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yi) 增長10.3%,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產(chan) 業(ye) 規模穩步增長,電子信息製造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15.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5.5%;軟件業(ye) 務收入達10.8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1.2%;工業(ye) 互聯網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超1.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5.5%。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融合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數字化加快向全產(chan) 業(ye) 鏈延伸,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化率超過25%。全國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增長至58.6%和77.0%。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3.79萬(wan) 億(yi) 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7.2%,創曆史新高。數字企業(ye) 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我國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聯網企業(ye) 總研發投入達3384億(yi) 元,同比增長9.1%。科創板、創業(ye) 板已上市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企業(ye) 中,數字領域相關(guan) 企業(ye) 占比分別接近40%和35%。
數字政務協同服務效能大幅提升。《關(guan) 於(yu)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印發,推進政府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從(cong) 2012到2022年,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國際排名從(cong) 78位上升到43位,是上升最快的國家之一。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實現地市、縣級全覆蓋,鄉(xiang) 鎮覆蓋率達96.1%。全國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實名注冊(ce) 用戶超過10億(yi) 人,實現1萬(wan) 多項高頻應用的標準化服務,大批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跨省通辦”,有效解決(jue) 市場主體(ti) 和群眾(zhong) 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正式開通,數字政協、智慧法院、數字檢察等廣泛應用,為(wei) 提升履職效能提供有力支撐。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起草過程中,中央有關(guan) 部門專(zhuan) 門開展了網絡征求意見活動,收到854.2萬(wan) 多條留言。
數字文化提供文化繁榮發展新動能。《關(guan) 於(yu) 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印發實施,推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ti) 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ti) 係。文化場館加快數字化轉型,智慧圖書(shu) 館體(ti) 係、公共文化雲(yun) 建設不斷深化,全民閱讀、藝術普及數字化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我國數字閱讀用戶達到5.3億(yi) 。網絡文化創作活力進一步激發。“中國這十年”“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等網絡重大主題宣傳(chuan) 充分展示新時代偉(wei) 大成就。全國重點網絡文學企業(ye) 作品超過3000萬(wan) 部,網文出海吸引約1.5億(yi) 用戶,海外傳(chuan) 播影響力不斷增強。數字技術與(yu) 媒體(ti) 融合深入推進。我國第一個(ge) 8K超高清電視頻道CCTV-8K開播,為(wei) 廣大觀眾(zhong) 呈現超高清奧運盛會(hui) 。
數字社會(hui) 建設推動優(you) 質服務資源共享。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10.67億(yi) ,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5.6%,城鄉(xiang) 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異同比縮小2.5個(ge) 百分點。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全麵實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正式開通,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數字健康服務資源加速擴容下沉,地市級、縣級遠程醫療服務實現全覆蓋,全年共開展遠程醫療服務超過2670萬(wan) 人次。社保就業(ye) 數字化服務持續拓展,全國電子社保卡領用人數達7.15億(yi) ,各類人社線上服務渠道持續完善,提供服務近141億(yi) 人次。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加快提升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內(nei) 生動力,推進城鄉(xiang) 共享數字化發展成果。適老化、無障礙改造行動加速推進,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持續提升。
數字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環境智慧治理水平不斷提升。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治理加快數字化轉型,基本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係統。生態環境數據資源體(ti) 係持續完善,新增或補充了空氣質量監測、排汙口、危險廢物處置等33類數據,數據總量達到169億(yi) 條。全國已建成26個(ge) 高精度和90個(ge) 中精度大氣溫室氣體(ti) 監測站點。數字孿生水利框架體(ti) 係基本形成,啟動實施94項數字孿生流域先行先試任務。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15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規劃在建的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設計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3。5G基站單站址能耗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北京、山西、四川、安徽等地探索碳賬戶、碳積分等形式,推進普及綠色生活理念。
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22年,我國信息領域相關(guan) 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近3.2萬(wan) 件,全球占比達37%,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達33.5萬(wan) 件,同比增長17.5%。關(guan) 鍵數字技術研發應用取得積極進展。我國5G實現了技術、產(chan) 業(ye) 、網絡、應用的全麵領先,6G加快研發布局。我國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EDA、數據庫、操作係統等方麵取得重要進展。數字技術協同創新生態不斷優(you) 化,各地積極推進數字技術創新聯合體(ti) 建設,數字開源社區蓬勃發展,開源項目已覆蓋全棧技術領域。
數字安全保障體(ti) 係不斷完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ti) 係逐步健全。《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出台,推動發布《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要求》等30項網絡安全國家標準。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大幅提升,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chan) 業(ye) 等加快發展。全國超500所本科和高職院校開設網絡與(yu) 信息安全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2022年我國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規模預計近2170億(yi) 元,同比增長13.9%。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hui) 、黨(dang) 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動網絡安全保障。連續9年舉(ju) 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chuan) 周,深入開展常態化的網絡安全宣傳(chuan) 教育。數據安全管理和個(ge) 人信息保護有力推進。《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等發布實施,《個(ge) 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推動提升重要數據和個(ge) 人信息保護合規水平。
數字治理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我國網絡法律體(ti) 係基本形成,網絡立法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時效性不斷增強。《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等製定實施,推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製度持續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加快完善,深入開展“清朗”係列專(zhuan) 項行動,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5430餘(yu) 萬(wan) 條,處置賬號680餘(yu) 萬(wan) 個(ge) ,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數字領域標準建設穩步推進,我國在自動駕駛、大數據、工業(ye) 互聯網、智慧城市等方麵,牽頭推動一批數字領域國際標準立項發布。
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凝聚廣泛共識。我國積極參與(yu) 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WTO)、二十國集團(G20)、亞(ya) 太經合組織(APEC)、金磚國家(BRICS)、上海合作組織(SCO)等機製下數字議題磋商研討,推動達成《金磚國家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框架》《“中國+中亞(ya) 五國”數據安全合作倡議》等。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國際組織正式成立,會(hui) 員已覆蓋6大洲20餘(yu) 個(ge) 國家,包括100餘(yu) 家機構、組織、企業(ye) 及個(ge) 人。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白皮書(shu) 。數字貿易開放合作持續深化,我國已與(yu) 28個(ge) 國家簽署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並建立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機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