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產業航母”駛向廣闊藍海
謔,海上“長”出了一片風車叢(cong) 林!
舉(ju) 目望去,隻見一座座白色風車矗立在海天之間,葉片迎風搖曳,源源不斷地“吸風吐電”。
站在黃海之濱、江蘇南通如東(dong) 縣小洋口風電母港內(nei) ,海風在耳邊呼嘯。“如東(dong) 目前有亞(ya) 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場!”洋口環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逖之提高了嗓門。
如東(dong) 海域麵積6000多平方公裏,是一片天然的優(you) 質風場。近年來,當地已建成21座海上風電場,裝機容量達480多萬(wan) 千瓦,全部實現並網發電。到“十四五”末,如東(dong) 風力裝機總容量有望突破1000萬(wan) 千瓦。
小洋口風電母港是國內(nei) 第一個(ge) 風電專(zhuan) 用港口。記者在現場看到,即將裝船運往浙江蒼南的風電葉片長達110米,相當於(yu) 30多層樓高。“這一片葉子就有40噸重!”錢逖之告訴記者,風電葉片的陸上運輸較為(wei) 困難,有了風電母港,大型海上風電裝備可以直接“坐船出海”,作業(ye) 時間大為(wei) 縮短。
當前,南通正全力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風電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風電產(chan) 業(ye) 之都。“以資源引項目、以項目帶裝備、以裝備成配套”,一座座風機將轉出千億(yi) 級低碳產(chan) 業(ye) 。
如果說飛機發動機相當於(yu) 人體(ti) 的“心髒”,江蘇華鈦瑞翔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產(chan) 品——鈦鋁合金發動機葉片,就是“心髒的瓣膜”。這是飛機發動機中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核心零部件。
華鈦瑞翔由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孵化而來,於(yu) 2020年落戶太倉(cang) 市航空新材料創新園。當年,借著上海大飛機產(chan) 業(ye) 的發展機遇,太倉(cang) 發布航空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吹響了進軍(jun) 航空產(chan) 業(ye) 的“衝(chong) 鋒號”。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得益於(yu) 當地的製造業(ye) 基礎和西北工業(ye) 大學太倉(cang) 智匯港的人才支撐,華鈦瑞翔完成了核心技術骨幹團隊的組建。在公司總經理劉榮華看來,太倉(cang) 對航空產(chan) 業(ye) 的獨到認識和投資入股等支持政策,對公司的發展至關(guan) 重要。
從(cong) 精密製造到航空服務、從(cong) 火箭總裝到衛星應用,通過鏈式招商,實現供給側(ce) 和需求側(ce) 高度對接,目前太倉(cang) 已集聚起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超百家。去年7月,德國“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舍弗勒集團的新能源及航空航天核心部件項目加碼太倉(cang) ,總投資額達3億(yi) 美元,展現了外企深耕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
近年來,江蘇省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培育成效顯著。據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徐軍(jun) 介紹,2022年全省重點培育的16個(ge) 集群,共集聚規上企業(ye) 約3.5萬(wan) 家,主營業(ye) 務收入超過11萬(wan) 億(yi) 元。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海工裝備等產(chan) 業(ye) 規模穩居全國第一。全省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指數達89.1,同樣居全國第一。
去年年底,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45個(ge) 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名單。無錫物聯網集群成功入選“國家隊”——成為(wei) 物聯網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江蘇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公司,是一家關(guan) 注智慧養(yang) 老的物聯網企業(ye) ,由總部設在無錫的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孵化而成。走進公司展廳,一套居家養(yang) 老智能解決(jue) 方案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老人在家需要服務幫助時,使用緊急呼叫功能,緊急預案將啟動;家裏發生火災、燃氣泄漏、水浸溢出時,智能硬件能立即識別報警;在門口、廚房等區域安裝的傳(chuan) 感器,可監測老人活動軌跡,防止意外發生……物聯網、雲(yun) 計算等技術的應用,讓老年人得以減輕居家養(yang) 老的後顧之憂。
從(cong) 成立之初的3人,到如今員工600多人,總經理王蒙對公司10餘(yu) 年的發展感觸頗深:“政策導向、扶持措施和產(chan) 業(ye) 布局,對企業(ye) 的發展支撐作用非常大。相關(guan) 部門‘保姆式’的貼心服務,讓我們(men) 找到了家的感覺!”
頭部企業(ye) “引擎”轟鳴,集群發展提質增量,綜合施策活力迸發……如今的無錫物聯網集群,企業(ye) 已從(cong) 零零散散到超過3000家,涵蓋關(guan) 聯芯片、感知設備、網絡通信、智能硬件、應用服務等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業(ye) 規模從(cong) 百億(yi) 邁向3500多億(yi) ,2022年增長率達26.8%。自2021年起,江蘇通過實施產(chan) 業(ye) 強鏈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短板產(chan) 業(ye) 補鏈、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延鏈、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鏈、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建鏈,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製造業(ye) 的領先優(you) 勢。連同無錫物聯網集群在內(nei) ,江蘇已有10個(ge) 集群獲評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
先進製造業(ye) 背後,是硬核的科技力量。來自江蘇省科技廳的數據顯示,全省國家級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總數達19個(ge) ,全省高新技術企業(ye) 總數達4.4萬(wan) 家。通過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春風行動”,2022年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數量超過8.7萬(wan) 家。
產(chan) 業(ye) 乘風而起,人才追風而至,經濟迎風而舞,高質量發展的東(dong) 風,正吹拂著江蘇大地。先進製造業(ye) 集群,作為(wei) 江蘇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chan) 業(ye) 航母”,正乘風破浪,駛向廣闊藍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