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演出市場活躍不能讓“黃牛”們狂歡

發布時間:2023-05-24 11:12:00來源: 工人日報

  【經濟觀察】演出市場活躍不能讓“黃牛”們(men) 狂歡

  近段時間,演出市場異常活躍,多位知名歌手官宣演唱會(hui) 行程,令歌迷激動不已。但不少人發現,在搶票環節,一些演唱會(hui) 門票基本都是“秒光”,這又讓他們(men) 有點沮喪(sang) 。

  這邊,很多消費者“連票的影兒(er) 都沒看到”;那邊,不少“黃牛”卻在朋友圈嚷嚷“有票!有票!”但前提是“得加價(jia) ”。

  這些“黃牛”真的有票嗎?不一定,因為(wei) 其中有“假黃牛”!所以,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當心被一些手裏沒票或者賣假票的“假黃牛”騙了錢。當然,不少“黃牛”手裏確實有票。那麽(me) ,他們(men) 的票是從(cong) 哪兒(er) 來的呢?

  在票務平台技術升級的情況下,一些“黃牛”進行“人肉”搶票。他們(men) 憑借積累多年的刷票經驗、對票務平台的熟悉程度、操作的熟練性和較快的網速,用自己的身份證或者借用家人、朋友的身份證來搶票。然後,利用一些票務平台“可進行一次轉贈”的空子,轉賣賺取差價(jia) 。有的“黃牛”會(hui) 接“代搶”的生意,搶到後讓消費者支付酬勞。

  還有一些“黃牛”選擇做“中間人”,通過撮合搶到票的消費者與(yu) 想要票的消費者交易,然後從(cong) 中賺取差價(jia) 。

  還有一部分是拿內(nei) 部票加價(jia) 賣,這是“黃牛”票的主要來源。因為(wei) 演唱會(hui) 的主辦方會(hui) 把一部分門票放到票務平台售賣,還會(hui) 預留一部分作為(wei) 贈票、工作票、防漲票,這些票稱為(wei) 內(nei) 部票。由於(yu) 內(nei) 部票基本上都是紙質票,無法做到實名製,很有可能經過層層轉手落到“黃牛”手裏,然後“黃牛”再加價(jia) 賣出去。有的主辦方甚至和“黃牛”合作,牟取不當利益。

  由於(yu) 資源不同、渠道不同,不同的“黃牛”拿到票的“成本”也不一樣,再加上座位位置不同價(jia) 格也有差異,所以“黃牛票”的價(jia) 格也不一樣。有的讓消費者加價(jia) 幾百元,有的加價(jia) 幾千元。

  “黃牛”的存在擾亂(luan) 了票務市場秩序,也增加了很多消費者看演唱會(hui) 的成本,損害消費者權益,不利於(yu) 演出市場的健康發展。當前,演出市場逐漸回暖,但回暖的演出市場不能讓“黃牛”們(men) 攪黃。

  今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演出市場管理規範演出市場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麵向市場公開銷售的營業(ye) 性演出門票數量,不得低於(yu) 核準觀眾(zhong) 數量的70%。

  對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此次《通知》說明,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裏,很多演出的公開銷售率低於(yu) 70%。政策出台之後關(guan) 鍵看怎樣執行,而且即便嚴(yan) 格執行政策,有70%的門票公開售賣,仍然會(hui) 有“黃牛”們(men) 牟利的空間。

  在此背景下,要降低“黃牛”給演出市場帶來負麵影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電子票“實名製+不可轉贈+限時退票”方式,讓“黃牛”無法轉賣;二是相關(guan) 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提升執法效率,充分利用監督抽查、媒體(ti) 監督、群眾(zhong) 舉(ju) 報等方法,及時發現並依法治理“黃牛”倒賣內(nei) 部票亂(luan) 象;三是增加供給,通過采取壓縮審批時間等多種措施,適當增加演出場次。

  日前,上海消保委表示,希望演出票務管理體(ti) 係能夠更加完善合理,銷售渠道更加公開透明,促進消費公平,恢複正常的票務市場秩序。同時,建議相關(guan) 部門能夠給予重視,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演出市場良性健康發展。(工人日報記者 楊召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