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實融合” 開啟未來——數字化助力貴州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觀察
乘“雲(yun) ”而上,借“數”轉型。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將於(yu) 5月26日至28日在貴州省舉(ju) 行,其主題聚焦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記者在近期調研中發現,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在推動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正在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三次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從(cong) “體(ti) 力活”到“智力活”,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更高效
數十個(ge) 智能菇房整齊排列,通過一部手機就能對濕度、溫度、二氧化碳和光照等要素進行遠程自動化控製……這是貴州省貴陽市白雲(yun) 區一處食用菌產(chan) 業(ye) 示範園內(nei) 的生產(chan) 景象。
“這既集約利用了土地,也告別了‘靠天吃飯’。”技術員吳英凱說,原來采用大棚種植,受氣候和季節影響較大,蘑菇質量也不穩定。如今,有了大數據技術助力,蘑菇的生長周期大為(wei) 縮短,可減少40%以上的人力成本。
依托大數據發展優(you) 勢,貴州加快數字化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的運用,推動重塑供應鏈、延長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
一鍵啟動、自動化施肥、智能控溫控濕……走進貴陽市開陽縣楠木渡鎮的蔬菜種苗繁育中心,占地約2.5萬(wan) 平方米的園區由3個(ge) 育苗車間和1個(ge) 作業(ye) 車間配套組成,平時隻需3個(ge) 人管理。
這個(ge) 集播種、施肥、灌溉於(yu) 一體(ti) 的現代化育苗工廠由貴州省現代種業(ye) 集團有限公司打造,旨在用標準化、集約化的育苗體(ti) 係縮短育苗周期,防控病蟲災害對農(nong) 作物的侵擾,提升種苗質量。
據了解,該中心的關(guan) 鍵設備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和提供,應用了20餘(yu) 項專(zhuan) 利技術成果。自動化、智能化的播種打孔設備讓每天的播種量最高可達100多萬(wan) 株。自去年初投產(chan) 以來,已累計培育各類蔬菜種苗上千萬(wan) 株。
在育苗車間,配備有智能環境控製係統和物流配送係統。“在作物的不同生長階段,係統可以精準地提供其所需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澆水、施肥、打藥等過程用平板電腦就能操作。”技術員李詩利說,“同傳(chuan) 統的育苗方式相比,針對茄果類種苗,我們(men) 春季育苗可以縮短10天至15天,夏季育苗可以縮短5天至10天。”
“我們(men) 配備了育苗基質自動供應、全自動點播的播種線,以及智能催芽室、嫁接愈合室、自動潮汐灌溉係統等現代化育苗生產(chan) 設施設備,是目前省內(nei) 最先進的現代化育苗生產(chan) 中心。”貴州省現代種業(ye) 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顯溦說。
近年來,農(nong) 、林、牧、漁等第一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產(chan) 品溯源、智能灌溉、智能溫室、精準施肥等智慧農(nong) 業(ye) 新模式得到廣泛推廣,大幅提高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數字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的嫁接融合,不僅(jin) 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帶來蓬勃生機,更讓農(nong) 業(ye) 現代化在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從(cong) “黑笨粗”到“精智快”,工業(ye) 邁出新步伐
被譽為(wei) “江南煤海”的貴州,煤炭資源豐(feng) 富,是我國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曾經被人戲稱為(wei) “黑笨粗”的煤礦開采,正在實現從(cong) “人控”到“數控”、從(cong) “自動”到“智能”的轉變。
走進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新田煤礦的智能化控製中心內(nei) ,一麵麵高清顯示器實時顯示著井下采煤、掘進、“一通三防”等係統的運轉情況。無人值守、遠程操控,得益於(yu) 智能化設備的應用。
新田煤礦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作為(wei) 貴州4個(ge) 入選全國首批智能化示範煤礦建設的煤礦之一,新田煤礦通過推進信息基礎設施、掘進係統、采煤係統等10大項智能化係統建設,建成了50餘(yu) 個(ge) 智能化子係統,實現了生產(chan) 、調度、機電等主要專(zhuan) 業(ye) 的在線協同工作,使礦井的智能化綜合管理水平和生產(chan) 力得到顯著提升。
“工作麵實現自動跟機移架,綜采隊比過去減少了55人,生產(chan) 班隻要4個(ge) 人就夠了。”新田煤礦綜采隊隊長範冠軍(jun) 說,煤礦智能化建設減人提效顯著,以前一個(ge) 采煤工作麵10多個(ge) 人都忙不過來,現在幾個(ge) 人就夠了。
貴州輪胎建成貴州省首個(ge) “5G全連接工廠”,航天電子、振華雲(yun) 科等12個(ge) 項目獲批國家數字化轉型領域試點示範……2022年4月,貴州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等部門聯合印發《支持工業(ye) 領域數字化轉型的若幹政策措施》提出,貴州將係統性加大對工業(ye) 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
位於(yu)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境內(nei) 的貴定海螺盤江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是當地的數字化轉型重點企業(ye) 之一。公司先後建成了礦山數字化係統、專(zhuan) 家操作係統、智能化巡檢係統,減員增效成果明顯。
“以石灰石開采為(wei) 例,通過礦山控製係統進行指揮調度,信息傳(chuan) 達更準確、更快捷。”貴定海螺盤江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杜鍇說,過去礦石開采、車輛調度等工作都依靠人工進行,礦山數字化係統建成後,相關(guan) 人員減少了30多人。
貴州工業(ye) 領域數字化轉型取得的成績,是我國推進工業(ye) 領域數字化,努力踐行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xie) 照。近年來,采礦、製造、電力、建築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換裝前行”,信息化和工業(ye) 化融合不斷走深向實。
從(cong) 千篇一律到智慧個(ge) 性,服務業(ye) 態趨向多元
駕車外出找不到停車位,地下停車場內(nei) 來回兜圈找車,離場繳費時大排“長龍”……曾經困擾城市居民的眾(zhong) 多停車問題,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有了解決(jue) 辦法。
在貴陽市雲(yun) 岩區延安西路的一棟智慧停車樓,記者看到駕駛員將車駛入立體(ti) 車庫升降機轎廂後,便可下車,智慧係統會(hui) 根據空位情況,自動就近將車輛停好;取車時,車主也隻需在智能設備終端的屏幕上按步驟操作,兩(liang) 分鍾內(nei) 係統就會(hui) 將車輛送回來。
雲(yun) 岩區區長王黔介紹,這是貴州新型城鎮化的一個(ge) 生動縮影,目前當地正在多個(ge) 停車位供不應求的地點建設類似項目,實現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管理,緩解交通擁堵、方便市民出行。
山川秀美的貴州還在全力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推動旅遊產(chan) 業(ye) 化。去年3月,國內(nei) 最大的旅遊社區之一馬蜂窩國內(nei) 總部正式落戶貴州,並於(yu) 今年2月完成新一輪融資。
“在逆境中的不斷創新,以及在旅遊產(chan) 業(ye) 互聯網方麵的率先探索,讓我們(men) 有信心抓住複蘇後的機遇,完成新的跨越。”馬蜂窩創始人、CEO陳罡說,“我們(men) 將把資金用到內(nei) 容體(ti) 係建設和新型供應鏈重塑中,在為(wei) 更多年輕用戶提供隨需應變的旅行決(jue) 策服務的同時,也將通過數字化工具為(wei) 旅遊目的地和各類旅遊業(ye) 態賦能。”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產(chan) 業(ye) 融合處處長孫沛介紹,緊盯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全服務鏈,當地培育了馬蜂窩在內(nei) 的多家旅遊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精準、高效地滿足遊客的個(ge) 性化、智慧化、多元化需求。
目前僅(jin) “一碼遊貴州”服務平台就接入國家A級旅遊景區500多家、酒店3.9萬(wan) 餘(yu) 家、商戶6.2萬(wan) 多家、特色商品2.4萬(wan) 多種,服務遊客3400多萬(wan) 人。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黨(dang) 組書(shu) 記胡建華表示,當地將繼續以“萬(wan) 企融合”為(wei) 抓手,助力全省新型工業(ye) 化、新型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旅遊產(chan) 業(ye) 化,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為(wei) 設備賦智、為(wei) 企業(ye) 賦值、為(wei) 產(chan) 業(ye) 賦能,不斷推動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
文字記者:向定傑、施錢貴
視頻記者:劉勤兵、解文韜、吳斯洋
海報設計:卓越
編輯:楊步月、鮑菲菲、宋為(wei) 偉(wei) 、侯幫興(xing) 、薑子煒
統籌:方思賢、黃小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