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人口均衡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訪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

發布時間:2023-05-25 16:07:00來源: 人民日報

  人口發展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大事,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特征。怎樣理解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如何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日前,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健。

  問: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核心是什麽(me) ?

  答:中國僅(jin) 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發達國家耗時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轉變曆程,具有壓縮性、超前性等特點,展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人口轉變道路。與(yu) 此同時,中國人口在總量龐大和偏低生育率的條件下提早進入負增長階段,且將在未來麵臨(lin) 較嚴(yan) 峻的快速負增長局麵。我國於(yu) 1992年總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在2022年同時出現人口自然負增長和總量負增長。

  人口增長不等於(yu) 人口發展,討論人口發展需要將單一維度的人口增長拓展到人口總量之外的其他要素。人口係統內(nei) 含總量、素質、結構、分布等諸多要素,與(yu) 生育、死亡、遷移等重要人口過程相互作用,同時與(yu) 社會(hui) 經濟文化、資源環境生態、政策法規製度等外在因素緊密相連。長期均衡發展是人口發展的目標,也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其核心是均衡,重點是發展。

  問:如何理解人口發展與(yu) 中國式現代化的關(guan) 係?

  答: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必須積極應對少子化、老齡化結構挑戰,促進人口素質不斷提升。人口發展應將人口再生產(chan) 類型與(yu) 人口素質有機結合,應對人口轉變理論進行拓展,還應從(cong) 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ti) 框架出發,通過助力個(ge) 體(ti) 發展、賦能家庭發展,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雖然中國人口已於(yu) 2022年進入負增長,但仍然會(hui) 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保持人口規模巨大的特點。在新發展理念下,充分利用人口規模巨大的特點,變壓力為(wei) 動力、化問題為(wei) 優(you) 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人口和人手構成一對基本矛盾,人口意味著消費,人手意味著生產(chan) 。在生產(chan) 力水平低下、控製人口過快增長時期,人口規模主要被視為(wei) 負擔,“人口多底子薄”,再大的經濟總量和資源總量從(cong) 人均角度看都變小變弱。在中國人口進入負增長的當前和今後,人口代表著相對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和需求旺盛的國內(nei) 市場,需要扭轉人口正增長時期形成的人口觀,視人口為(wei) 資源而非負擔,妥善解決(jue) 當前和今後由於(yu) 人口結構和分布、供給和需求匹配等產(chan) 生的問題,保護人口資源,提升人力資本。

  問:在人口負增長形勢下,如何通過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答:長期嚴(yan) 重的人口負增長會(hui) 對社會(hui) 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貫徹新發展理念,采取質量替代、結構優(you) 化等發展策略,統籌治理少子化、老齡化問題。

  通過部門聯動,努力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hui) 氛圍,通過提供經濟、時間、服務等方麵的一係列支持措施,解除人們(men) 生育的後顧之憂,避免人口長期嚴(yan) 重負增長。嬰幼兒(er) 無人照料的問題,是造成很多家庭“想生不敢生”的一個(ge) 重要阻礙因素,其根源在於(yu) 社會(hui) 普惠托育服務體(ti) 係的不健全。而普惠托育服務體(ti) 係的建立需要社會(hui) 治理思維,動員多主體(ti) 參與(yu) ,以方便家庭為(wei) 目標:一方麵在數量上要有極大拓展,盡可能滿足家庭的托育需求,突破生育率提升的瓶頸因素;另一方麵要在質量上有保障,為(wei) 提高托育服務質量保駕護航。

  質量替代策略是針對少兒(er) 人口、勞動年齡人口、總人口數量相繼減少的態勢,以高質量發展替代以往的數量取勝策略,將人口資源轉化為(wei) 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開辟的新發展路徑。質量替代策略的本質是追求內(nei) 涵式發展,從(cong) “大”到“強”。在人口發展進入負增長的新形勢下,應從(cong) 關(guan) 注數量增長轉向關(guan) 注素質提升。要優(you) 化兒(er) 童發展環境,完善青少年發展製度,提高高校、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匹配度和勞動參與(yu) 率,實施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計劃,完善小微創業(ye) 者扶持政策,創造良好的政策、體(ti) 製和法治環境,以科技創新、全要素生產(chan) 率提高推動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

  在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人民健康素質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還需要探索老年的界定方式,逐步完善漸進式延遲退休製度。創造適合老年群體(ti) 參與(yu) 的機會(hui) 和資源,通過信息無障礙建設和終身學習(xi) 保障,使老年人在共享數字生活的基礎上繼續貢獻智慧。

  問:如何正確看待“人口紅利”?

  答:“人口紅利”是一個(ge) 經濟學概念,通常與(yu) 人口規模或結構有關(guan) 。在人口轉變過程中,少兒(er) 人口比例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尚未大幅提升時,會(hui) 有一段總人口撫養(yang) 比降低時期,可稱為(wei) “人口機會(hui) 窗口”,充分利用這一時期勞動力資源豐(feng) 富的優(you) 勢,可以收獲“人口紅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是抓住了“人口機會(hui) 窗口期”,通過勞動密集型就業(ye) 和遍布全球的“中國製造”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獲得了豐(feng) 厚的“人口紅利”。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總人口撫養(yang) 比隨之提升,人口規模或結構意義(yi) 上的傳(chuan) 統“人口機會(hui) 窗口”逐漸關(guan) 閉,而通過開發老年人資源等方式收獲“老年紅利”成為(wei) 新課題。目前,我國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人口是無數個(ge) 體(ti) 的集合,人口發展不單純是人口增長。在人口與(yu) 經濟的關(guan) 係中,除了關(guan) 注開發人力資源創造新的“人口紅利”之外,也應尊重人口自身的發展規律;在人口與(yu) 生態環境的關(guan) 係中,提升人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維護青山綠水,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在建設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中,尊重個(ge) 體(ti) 和家庭的意願與(yu) 需求,以人的全麵發展為(wei) 核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