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劇院新編曆史京劇《嬴駟與商鞅》在京首演
中新網北京6月3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wei) 國家藝術基金2022年資助項目,北京京劇院新編曆史京劇《嬴駟與(yu) 商鞅》日前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首演。
該劇以商鞅與(yu) 嬴駟二人的人物關(guan) 係為(wei) 貫穿,從(cong) 意氣相投,到相知相惜、同舟共濟,再到慷慨訣別、相互成就。原北京市文化局黨(dang) 組成員、《新劇本》雜誌原主編徐恒進任該劇的文學指導,青年編劇趙碩任編劇,北京戲曲藝術職業(ye) 學院京劇係主任、國家一級導演李青任導演,著名戲曲音樂(le) 家朱紹玉擔綱唱腔設計和作曲。
作為(wei) 一部著力培養(yang) 優(you) 秀青年演員、推動劇院流派藝術特別是裘派花臉藝術傳(chuan) 承發展的重點劇目,該劇以多段生淨對唱貫穿全劇,十分考驗演員唱功。主創在唱腔設計上綜合考量人物行當、性格特點、情感走向等因素,在唱腔布局方麵,有西皮、二黃、導板、慢板、原板、散板、流水等,聲腔板式齊全。同時大膽吸收梆子腔的旋律因素,使大段唱腔以情動人,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
為(wei) 凸顯該劇厚重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主題序曲使用了古老的樂(le) 器古琴起調,隨後笙、簫、笛子、嗩呐、古箏、琵琶等民族樂(le) 器和展示京劇本體(ti) 特色的京胡依次漸入,而隨著以編鍾、磬、大鼓伴奏,帶有曲牌性質的合唱歌聲響起,逐漸將觀眾(zhong) 帶回兩(liang) 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
舞美方麵該劇則以冷峻、蒼茫為(wei) 主基調,使用傳(chuan) 統戲曲藝術的寫(xie) 意手法,根據不同場次內(nei) 容設置新政框碑、一桌二椅、宮室桁梁、青銅鼎器等布景,配以篆書(shu) 排布、線條勾勒的不同畫幕,渲染出不同時期、環境下的人物情緒和舞台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推進人才培養(yang) 、強化梯隊建設,新編曆史京劇《嬴駟與(yu) 商鞅》設置A、B組演員,為(wei) 更多優(you) 秀青年人才提供機會(hui) 、搭建平台。劇中,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方旭、優(you) 秀青年演員王瀛政飾嬴駟,優(you) 秀青年演員裘識、於(yu) 欣澤飾商鞅,國家一級演員常秋月、優(you) 秀青年演員馬娜飾秋娘。通過飾演嬴駟、商鞅這些過往京劇劇目中未曾呈現過的人物形象,使年輕演員在創演過程中著力開掘人物內(nei) 心,潛移默化地將中華曆史文化投射於(yu) 傳(chuan) 統戲曲藝術的演繹中。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二級巡視員馬文表示,新編曆史京劇《嬴駟與(yu) 商鞅》的創排恰逢其時,北京京劇院要緊緊圍繞打造“演藝之都”建設,以“大戲看北京”為(wei) 抓手,著力研讀曆史,挖掘人物內(nei) 心,以一流的團隊創作生產(chan) 出一流的文藝作品,做到“感染人、感動人、激勵人”,確保該劇以完美的呈現高質量亮相首都舞台,服務新時期國家文化建設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
據悉,北京京劇院新編曆史京劇《嬴駟與(yu) 商鞅》將於(yu) 6月26日、27日在大興(xing) 劇院再度上演。(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