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生不息·寶島季》近日收官 尋找海峽兩岸“愛音樂的人”
6月3日晚,音樂(le) 文化交流節目《聲生不息·寶島季》在兩(liang) 岸共唱的歌聲中迎來收官。100餘(yu) 天的寶島音樂(le) 巡禮,44組歌手聯袂獻唱,20餘(yu) 位音樂(le) 文化專(zhuan) 家出鏡共議,海外2.3億(yi) 人次全程見證。節目以一張“當歸”海報啟航,用心用情呈現12期音樂(le) 盛宴,淬煉128首寶島金曲新聲,喚醒海峽兩(liang) 岸共同文化記憶。
重現一首首經典作品
“愛音樂(le) 的人,都是自己人”,《聲生不息·寶島季》以傳(chuan) 唱有審美價(jia) 值和時代底蘊的優(you) 秀台灣音樂(le) 作品為(wei) 目標,通過128首承載不同時代情感的經典音樂(le) 作品,唱出兩(liang) 岸煙火文化中的共同記憶。節目除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之外,還首創大陸音綜落地台灣中天亞(ya) 洲台和香港TVB及旗下平台同步播出。截至收官,CSM全國網平均收視率、平均份額排名同時段所有頻道第一,總局大數據平均收視率、平均份額位居今年省級衛視音綜收視第一,全平台播放總量達86.9億(yi) ,收獲全端熱搜2643條,微博主話題閱讀量達85.6億(yi) 。
節目中,兩(liang) 岸歌手通過合作共創的形式,從(cong) “有歌之年”的主題唱起,選取1949-2021年間的128首代表歌曲,將多首膾炙人口的好歌推至熱門榜首。在音樂(le) 平台,《知足》《你的樣子》《在水一方》等9首歌成為(wei) 單曲收藏量破10萬(wan) 的爆款,其中,《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多平台累計收藏量突破230萬(wan) 成為(wei) 大熱單。在各大短視頻平台,節目舞台播放量破百萬(wan) 的視頻有近1000條,《我可以》《天黑黑》《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憑借百萬(wan) 播放量成為(wei) 海外平台Youtube上的爆款。
展現一張張文化切片
“這其實很難,但再難我們(men) 也要努力促成。”主持人何炅坦言,“因為(wei) 熱切的、真摯的、想要交流的心,是兩(liang) 岸同胞們(men) 所共有的。”
《寶島季》用真誠樸實的內(nei) 容細節走入人心。節目創新開設兩(liang) 岸分會(hui) 場,借助新媒體(ti) 傳(chuan) 播技術,進行歌曲共唱和實時連線。胡德夫在日月潭彈著鋼琴演唱《橄欖樹》,間奏響起時,一滴墨色滴入畫卷把畫麵一分為(wei) 二,那英從(cong) 中間走出來與(yu) 他合唱。兩(liang) 岸觀眾(zhong) 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鏡頭一抬一落,就實現浪漫且寓意深刻的技術轉場。節目運用共同回憶中的台灣元素,邀請台灣頒獎禮專(zhuan) 屬配音德仔,為(wei) 節目內(nei) 容進行多種風格的配音串線,植入“台綜”風格元素,盡顯“台味”。
《寶島季》中講述的是“兩(liang) 岸文化交流史”,也是兩(liang) 岸共有的“民俗生活史”。節目每期開場都是一張文化切片,從(cong) 第一期的眷村文化、回望曆史、落葉歸根,到第二期台北路名中的鄉(xiang) 愁與(yu) 同根同源,讓觀眾(zhong) 看到大陸與(yu) 台灣不僅(jin) 分享著相同的音樂(le) ,還有著相同的文字、相同的文化認知與(yu) 生活方式。兩(liang) 岸人民的共情、共鳴為(wei) 這檔音樂(le) 綜藝注入情感的力量。
串起一處處台灣風光
《寶島季》在台灣分會(hui) 場共輾轉6地,首場從(cong) 台灣南投的日月潭出發,經過台灣地標建築101、陽明山、霧峰林家,來到毗鄰台灣海峽的淡水河口,最終跨越台灣海峽至金門島,並在最後一期歡聚到長沙——一路弦歌向北,讓音樂(le) 與(yu) 台灣獨有的風光相互交融。節目既是一段有關(guan) 台灣音樂(le) 的記憶,也成為(wei) 台灣人文地理的記錄者。
音樂(le) 的溯源和傳(chuan) 承,建立起兩(liang) 岸年輕人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胡德夫與(yu) 青年歌手馬嘉祺合唱《奉獻》,舞台上長者與(yu) 青年的對話成為(wei) “傳(chuan) 承”最生動的注腳;《推開世界的門》舞台上,八十歲高齡、在台灣藝術史上舉(ju) 足輕重的陶藝大師蔡榮祐創作的名為(wei) 《包容》主題的陶瓷作品,播出後獲得網友一致肯定,讓觀眾(zhong) “在流行音樂(le) 中看到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
音樂(le) 展現出來的力量是遠比我們(men) 想象來的大,音樂(le) 中見山川、見歲月、見傳(chuan) 承、見人心,這是《聲生不息·寶島季》問鼎上半年音綜第一的原因。
文/本報記者 祖薇薇
統籌/劉江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