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賡續曆史文脈,擔當青年使命

發布時間:2023-06-07 16:16:00來源: 紅網時刻

  編者按:當前,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正在深入開展,紅網時刻新聞策劃推出“好評中國·主題教育青年漫評”專(zhuan) 欄,以青春之筆彰顯青春之力,講好基層故事,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凝智聚力。

  2023年6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這要求我們(men) 把文化傳(chuan) 承創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chuan) 承和創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真正做到自信自立自強。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這是兩(liang) 年多以前,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園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的。

  俯仰中華上下五千年,筆墨紙硯、唐詩宋詞、京劇昆曲……五千年延續不斷的文明為(wei) 我們(men) 留下了燦如星河的寶貴文化財產(chan) 。麵對如此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隻有全麵深入去了解去挖掘,才能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發揚光大,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賡續曆史文脈,擔當青年使命。新青年是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主力軍(jun) ,不僅(jin) 要汲取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養(yang) 分,實現健康成長、自信成才,更要執傳(chuan) 承之燈創文化新境,實現與(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雙向奔赴”。

  如何在全麵深入了解中,實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信息技術時代,現代科技的廣泛應用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打開了新的窗口。《隻此青綠》流動的千裏江山畫卷徐徐鋪開;《唐宮夜宴》用5G+AR技術將盛唐風貌“遷移”到當下;《數字藏經洞》讓世界各地的人們(men) 在點擊中得以體(ti) 驗千年的文化積澱……科技的賦能,讓館藏的文物、古籍裏的文字和佇(zhu) 立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從(cong) 曆史中“走出來”“活起來”“火起來”,讓傳(chuan) 統的成為(wei) 現代的,使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當前,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正在深入開展,廣大青年要把握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夯實文化自信之基,自覺擔負起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使命。

  策劃:王小楊 薑媚

  文字:王曉茹 王棟賢(湖南科技大學)

  漫畫:王曉茹(湖南科技大學)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