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強村“三板斧”——浙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基層實踐

發布時間:2023-06-12 17:12:00來源: 農民日報

  浙江,素來藏富於(yu) 民,農(nong) 民收入連續38年領跑全國。可要說到村級集體(ti) 經濟,卻曾經一直是短板。2016年,浙江近1/4的村莊年收入尚不足10萬(wan) 元。

  浙江,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如何讓美麗(li) 鄉(xiang) 村轉化為(wei) 美麗(li) 經濟,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又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實現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這一直是擺在各級黨(dang) 委政府麵前的課題。

  然而,集體(ti) 經濟怎麽(me) 壯大?工業(ye) 化時代的“土豪村”難再複製,也並非村村能吃上“旅遊飯”,很多平凡村莊乏善可陳,資源缺東(dong) 少西,發展前景受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製性質,發展新型集體(ti) 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這一指示,方向清晰,目標明確。近年來,浙江各地銳意改革、大膽實踐,湧現出許多發展新型集體(ti) 經濟的好做法好經驗。其中,源自基層創造的“三板斧”值得借鑒。

  頭板斧:

  強村公司 破冰前行

  早在十多年前,浙江新昌、平湖等地就開始探索村自建公司。然而,由於(yu) 缺乏現代企業(ye) 管理能力,隻盯著一畝(mu) 三分地,注定賺不了大錢。於(yu) 是,各地紛紛開始“借船出海”。做強村級集體(ti) 經濟的頭板斧——強村公司應運而生。

  所謂強村公司,不是指某家企業(ye) ,而是為(wei) 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按照“產(chan) 權清晰、收益歸村”原則組建現代企業(ye) 的統稱。從(cong) 強村公司的層級看,有村莊、鄉(xiang) 鎮、縣、市四級;再看出資方,有單村獨資,也有多村合資,亦有村級資金入股國有公司或工商企業(ye) 。

  無論何種形式,隻要有效果,就能形成燎原之勢,這一源自基層的探索很快受到關(guan) 注。2020年,“強村公司”正式被寫(xie) 入浙江省委、省政府文件,由此進入發展快車道。

  獨行難,眾(zhong) 行遠。鑒於(yu) 村級公司後期運營難度大,浙江鼓勵強村公司采取村村聯建,或入股縣、鄉(xiang) 級聯合發展平台,以便整合優(you) 勢資源、拓寬業(ye) 務範圍。

  餘(yu) 杭區永安村地處杭州西郊,2017年集體(ti) 經濟收入隻有28.5萬(wan) 元。成立強村公司後,通過發展農(nong) 文旅融合,集體(ti) 經濟一飛衝(chong) 天。平常考察忙,周末遊客熱,人氣旺得不得了。去年,永安村集體(ti) 經濟經營性收入超過500萬(wan) 元。眼下,永安村又從(cong) 一村謀富拓展到抱團共富,與(yu) 周邊村組建了新的強村公司。

  餘(yu) 杭目前有各類強村公司90餘(yu) 家,去年營收約1.52億(yi) 元。今年,當地計劃組建一家區級強村公司,各鎮街至少有一家抱團型強村公司。區委副書(shu) 記朱紅丹說,去年,餘(yu) 杭集體(ti) 經濟經營性收入村均660萬(wan) 元,所有村都在100萬(wan) 元以上。

  記者調研發現,因為(wei) 有了強村公司,很多沉睡資產(chan) 得以蘇醒,繼而“生金”,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活力。安吉有個(ge) “小癮·半日村”,過去盡是村民搬遷留下的舊房。強村公司通過與(yu) 知名設計師合作,讓這裏變成了民宿的集聚村落,置身其中,令人驚歎。

  對於(yu) 創新,浙江曆來包容,邊實踐邊完善。對於(yu) 困難和問題,浙江也並不避諱,更不會(hui) 因此“棒殺”。比如,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zheng) ?怎樣打破“大鍋飯”,激發帶頭人的內(nei) 生動力?如何加強風險防控等?浙江在探索中完善,在發展中規範。

  在浙江,強村公司如雨後春筍般遍布鄉(xiang) 村,激活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池春水,成為(wei) 鄉(xiang) 村共富的新引擎,奏響了強村富民的新樂(le) 章。截至目前,浙江已成立2278家強村公司,入股行政村達11280個(ge) ,去年實現總利潤21.7億(yi) 元,村均分配收益15.4萬(wan) 元。盡管去年疫情對各類經濟業(ye) 態影響較大,浙江村級集體(ti) 經濟總收入仍同比增長7.5%,強村公司發揮了重要作用。

  浙江省委農(nong) 辦主任,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王通林表示,強村公司是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有效盤活了鄉(xiang) 村沉睡的資源、資產(chan) 、資金,壯大了村級集體(ti) 經濟。接下來,浙江將繼續深化強村富民鄉(xiang) 村集成改革,在發展強村公司的道路上,既要扶植做強,又要規範做優(you) ,推動其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闊步前行。

  二板斧:

  拆掉籬笆 片區組團

  單一的一處鄉(xiang) 村景點,無法滿足多元消費需求,帶來的經濟效益自然也有限。為(wei) 此,浙江巧借行政推動,與(yu) 市場有機互動,打破地域界線,進行跨村聯動,讓散落的景點連片成線。這就是浙江強村的第二板斧——片區組團。

  安吉縣餘(yu) 村是“兩(liang) 山”理念的發源地。過去的餘(yu) 村,受限於(yu) 產(chan) 業(ye) 形態不多等情況,客流很難轉化為(wei) 現金流。如今拓展至“餘(yu) 村大景區”,涵蓋了17個(ge) 村,靠什麽(me) 留住遊客、留住鄉(xiang) 愁,同樣值得思考。

  鄉(xiang) 村高質量發展,不能裝到籃裏都是菜,亦不能簡單停留在農(nong) 家樂(le) 階段,需有新經濟新業(ye) 態,讓鄉(xiang) 村越來越有“趣”,越來越有“味”。由此,餘(yu) 村向全球發出“英雄帖”,招募合夥(huo) 人,目前已吸引40多個(ge) 團隊200多名合夥(huo) 人加盟。在千年銀杏樹下讀書(shu) ,在大草坪上欣賞鄉(xiang) 村音樂(le) 會(hui) ,在動漫體(ti) 驗空間尋找童年記憶……項目日新月異,精彩應接不暇,“兩(liang) 山”理念迸發出實踐光芒。

  在湖州市委常委、安吉縣委書(shu) 記楊衛東(dong) 看來,踐行“兩(liang) 山”理念,關(guan) 鍵在轉化。通過片區組團,可以更好形成資源協同;通過運營前置,避免了投入浪費,項目建完即可運行,村集體(ti) 以資源、資產(chan) 入股,農(nong) 民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可謂一舉(ju) 多得。

  餘(yu) 杭區徑山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沈萍同樣坦言,過去行政村之間單打獨鬥,難以滿足吃住遊樂(le) 購娛等需求。因此,徑山將全鎮15個(ge) 村社劃分為(wei) 三大組團,發揮各自特長。

  “這可不是拉郎配,而是優(you) 勢互補。資源整合後,各種業(ye) 態加速落地,不少閑置資產(chan) 也被迅速盤活。”徑山鎮小古城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林國榮深有感觸。該村是習(xi) 近平同誌在浙江任省委書(shu) 記時提出“眾(zhong) 人的事情由眾(zhong) 人商量”的地方,片區組團後,選擇以“樟樹下議事”的紅色遺產(chan) 作為(wei) 重點,發展更入佳境。

  眼下在浙江,片區組團、攜手奔共富蔚然成風。這種組團並非物理組合,而是深層次的發展方式變革。畢竟,單個(ge) 村的資源有限,一旦抱團就能形成新優(you) 勢。這不僅(jin) 是共同富裕的政治要求,也是市場競爭(zheng) 帶來的必然結果。

  感受詩詞裏的鄉(xiang) 村,品味山水裏的中國。浙江重點打造的“唐詩之路”,覆蓋杭州、寧波、紹興(xing) 、台州、舟山5個(ge) 地市20多個(ge) 縣,串起了山水與(yu) 唐詩之“鏈”,讓鄉(xiang) 村旅遊有了精神內(nei) 核,成了全域旅遊推進工程的典範。

  與(yu) 此同時,浙江以黨(dang) 建聯建為(wei) 引領,為(wei) 資源整合創造了條件。浙江省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黨(dang) 建聯建是在不打破現有行政區劃管理體(ti) 製、不改變原有黨(dang) 組織隸屬關(guan) 係和功能形態基礎上,推動村社、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兩(liang) 新組織、金融機構等黨(dang) 組織開展聯建,以更好提供資源支撐和促進抱團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黨(dang) 建聯建並非停留在開開會(hui) 、掛掛牌層麵,而是要求實體(ti) 化運作。臨(lin) 海市抓黨(dang) 建聯建強調落地性,並定期打擂台、拚實績。眼下,全市72個(ge) 黨(dang) 建聯建齊頭並進,力爭(zheng) 到2025年底,片區累計經濟效益超5億(yi) 元。

  在浙江,片區組團已成為(wei) 開展鄉(xiang) 村經營,打通“兩(liang) 山”理念轉化路徑的熱門選擇。越來越多的組團意識到,隻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ti) ,隻有真正運營起來賺到錢,那才叫神形兼備。正所謂親(qin) 兄弟明算賬,各方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否則就是光喊口號。

  當然,合作難免有分歧與(yu) 矛盾。比如,如何找到利益契合點?怎樣激發各自能動性?如何避免“三個(ge) 和尚沒水喝”?“強村怕吃虧(kui) 、弱村怕失去話語權”的心理又怎麽(me) 克服?都需要在磨合中攜手破解。目前,浙江形成黨(dang) 建聯建實踐案例7100多個(ge) ,成功破解了各村單兵作戰、勢單力薄問題,實現資源共享、集聚發展。

  三板斧:

  資源挪位 “飛地”抱團

  發展村級集體(ti) 經濟,不可能“十個(ge) 指頭一般齊”。如何讓資源稟賦不足的村獲得發展機遇,同樣需要在實踐中尋找答案。因此,資源挪位,“飛地”抱團,就成了浙江強村的第三板斧。

  所謂“飛地”抱團。簡而言之,就是以資源稟賦不足、集體(ti) 經濟相對薄弱的村為(wei) 重點,將村級扶持資金和建設用地指標等資源,集中配置到條件相對優(you) 越的地區,采取異地共建項目、聯合發展物業(ye) 經濟等方式,增強“造血功能”。如此一來,既促進了產(chan) 業(ye) 聯姻空間,又促進了資源最大化整合、要素最優(you) 化配置。

  除了縣域內(nei) 部的“飛地”,縣與(yu) 縣之間,同樣實現了資源貫通。去年年底,由桐鄉(xiang) 市91個(ge) 村與(yu) 龍泉市9個(ge) 村共同出資參與(yu) 建設的桐鄉(xiang) 濮院數字時尚星城,迎來了項目投產(chan) 後的首次分紅,每村從(cong) 10萬(wan) 到50萬(wan) 元不等。分紅現場,場麵喜氣洋洋,龍泉市上垟鎮供建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鍾國華說,5年前,村經營性收入幾乎為(wei) 零,這回領到10萬(wan) 元後,計劃投入到毛竹加工基地中去。

  當然,分紅並不意味著“躺平”,這隻是保底,需要充分激活各村能動性。早在2003年,浙江提出“八八戰略”之時,其中有一條就是著眼於(yu) 區域經濟優(you) 化布局的“山海協作”工程。受此啟發,從(cong) 2006年起,平湖市嚐試跨鎮街,將偏僻村落多餘(yu) 的建設用地指標,“飛地”到用地緊缺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ye) 園區等,專(zhuan) 攻發展潛力大、投資收益好的聯建項目。一石多鳥,成效顯著。

  在浙江,“飛地”並非輸血型的“一錘子買(mai) 賣”,而是真正通過彼此間的產(chan) 業(ye) 融合、資源整合與(yu) 要素聚合,從(cong) 而形成全領域、全社會(hui) 協作的一條條均衡發展大動脈。截至去年底,浙江共實施“飛地”抱團項目1055個(ge) ,村級集體(ti) 經濟年回報19.62億(yi) 元,村均15.38萬(wan) 元。

  仔細盤想,其實,強村公司、片區組團、“飛地”抱團,“三板斧”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說村村聯合,想要真正神形兼備,就得實體(ti) 公司捆綁利益;而公司要經營得好,須有資源支撐,片區組團恰好提供了整合平台;“飛地”項目合的就是資源,落地需要實體(ti) ,強村公司便有了用武之地。

  著名三農(nong) 專(zhuan) 家顧益康認為(wei)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浙江各地有著諸多好辦法,尤其是強村牽頭、抱團取暖,聯合組建強村公司,或盤活各種集體(ti) 資產(chan) 資源要素,或發展農(nong) 文旅融合美麗(li) 經濟,或共建新產(chan) 業(ye) 園和“飛地”產(chan) 業(ye) 園,這些都行之有效,具有很強的推廣價(jia) 值。

  科技資金進鄉(xiang) 村,青年鄉(xiang) 賢回農(nong) 村,之江大地生機勃勃。據了解,2022年,浙江村級集體(ti) 經濟總收入達到760億(yi) 元,其中收入30萬(wan) 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超過15萬(wan) 元的行政村占比已達85%。

  在今年召開的省委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浙江省委書(shu) 記易煉紅強調,要全鏈條促進農(nong) 民農(nong) 村共同富裕,實施村級集體(ti) 經濟提質增效行動、農(nong) 民創業(ye) 就業(ye) 促進行動、鄉(xiang) 村數字經濟發展行動、先富帶後富“三同步”行動,確保共同富裕路上一個(ge) 也不掉隊。

  根據計劃,到2025年底,全省年經營性收入50萬(wan) 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將超六成。

  作者:農(nong) 民日報·中國農(nong) 網記者 李慶海 朱海洋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